張廣奎
摘要:數學作為國民基礎教育三大科目之一,在義務教育階段占有很大的比重,學好數學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如何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學好數學,成為擺在一線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本文將根據筆者個人的教學經驗與近年來的理論研究成果,結合實際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闡述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農村小學;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實踐策略
一、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1、教學觀念滯后,難以融合先進的教育理念。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使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進行單向的知識輸出,以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模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快速學到知識,但學到并不等于學會,很多學生一旦到了課后,就會將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的內容忘得一干二凈。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包辦一切”,非常容易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嚴重的心理依賴,學生一旦走出教室、離開教師,便不會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思維過程與知識發現過程,被動接受與機械重復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思維能力的提高產生了消極影響。
2、課堂提問方式單一,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課堂中,很多教師在提問時顯得漫無目的,這種情況在新教師身上體現得尤其明顯。漫無目的的提問容易讓學生摸不著頭腦,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教師的教學思路,提升教學效果更加無從談起。在提問時,教師不能只關注結果,而忽略了得到答案的過程和學生的思維過程,要通過提問鍛煉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要注重節奏感,若頻繁提問,會造成學生的思維還來不及反應就進入了對下一個問題的思考,非常容易引起學生的精神疲勞,長此以往,學生會對數學課堂產生抗拒心理,不利于提升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節奏感,要給學生充分的反應與思考時間。
3、教學資源不足,難以深入開展教學工作。
外部教學環境看,大部分農村學校的教育資源不足,導致教學工作難以深入開展。當前環境下,教育資源配置不當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首要問題。首先,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的辦學條件、教育發展水平上存在明顯差距。同地區之中,經濟發展情況良好地區的教育資源與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教育資源相比,二者不可同日而語。其次,學校之間也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名?!钡膸熧Y力量、學生質量、硬件設施等方面,都是普通學校不能相提并論的。
二、提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
1、激發數學學習濃厚興趣。
沒有興趣也就沒有學習的主動性,也就無法源源不斷地給予學生探究知識的動力。小學生好奇心較強,對于那些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有強烈的探究欲望。農村小學生一般都比較頑皮淘氣、活潑好動,他們大多喜歡無拘無束地玩耍,而對于比較難的數學學科則興趣不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在教學導人階段就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有效引發學生興奮點,那么學生就不會在課堂上昏昏欲睡、東張西望,而是跟隨教師的引導,積極主動地投人到數學學習過程中,從而逐漸改變數學教學低效的局面,為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生學習成績提升的重要保障。由于種種原因,農村小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差,數學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培養,而且學習習慣較差,不會主動學習,基本上是老師留多少作業學生就應付多少,而不會查漏補缺,積極自主參與學習活動。數學教師應從學生日常學習行為人手,包括數學學習時間、作業完成質量、書寫整潔規范程度等,做好合理引導和有效糾正,從課前預習、課上表現、課后訓練等多個角度進行規范,促使小學生由外而內地改正以往作業馬虎應付了事、抄襲作業,甚至不完成作業等不良習慣,并且及時獲得學生在家完成作業的具體表現,與家長進行積極交流,從而形成一種約束合力。數學教師應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面批,嚴格把關,耐心講解,促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
原有的課堂形式已不再適應現有的小班教學。課堂的組織、學生參與活動的形式都有了新變化。就一兩個人或三五個人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我認為應進行“圓桌會議式”教學形式,就是老師和學生面對面坐在一張桌子上,學生和老師一起學,就學生碰到的所有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將原來的“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變為“學生學,老師參與;學生問,老師解決”,一對一,精準教育。從而使教學效果最大化,學習效率最高化,真正實現高效課堂。
4、教師角色要發生轉化?!皫熣撸詡鞯朗跇I解惑也。”但現有的小班教學讓老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他也必須是學生學習的陪伴者,和學生一起參與到學習的讀、寫、畫、算的過程中,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伙伴,下課游戲的玩伴,生活中的知心朋友。教師必須選擇與學生一起成長,用“春風化雨”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消除學習的自卑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其樂于探究數學知識,積極進取,獲得優秀的成績。
綜上所述,在農村小學數學教育改革中,面對大多數在校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的農村教學,老師必須要付出更多的愛心,必須結合小學生特點,不斷思考先進的數學教學理念。教師首先要加強家校聯動,指導家長彌補家庭教育缺失,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厭學”現象;其次,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感受到快樂,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合理的手段保持其學習興趣;最后,教師要運用積極的課堂評價,重視學生的心理特點,矯正學生對數學的消極心態,增強其信心,使其能夠主動探索知識。農村數學教育改革是基礎較弱、成績較差的農村小學生向積極方向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應積極推動教育改革,在提升課堂效率的同時,為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游品珠.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及策略[J].考試周刊,2013(38):89-90.
[2]李學增.基于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34):17.
[3]焦建和.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9(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