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希
摘 要:音樂素養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不可或缺的知識技能,但由于音樂素養概念的存有模糊性,使得音樂教師在培養目標的制定、音樂課程的制定與實施中存有一定的問題,使得學前專業學生所獲得的音樂素養同幼兒園對幼師音樂素養的要求存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本篇文章首先對音樂素養的內涵進行簡述,并結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音樂教學優化策略探究,旨在提升學生音樂素養。
關鍵詞: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素養;培養策略
伴隨著國家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中職院校幼師專業的學生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然而,這令許多中職院校喜憂參半,“可喜”的是生源多,辦學興旺;“憂”的是生源個體差異性較大,教學存有一定的難度。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音樂教學尤為重視,這與幼兒的身心特性密切相關,而且幼兒園教學中較多的課程都需要音樂知識與基礎作為支撐,因此,注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尤為重要。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內涵簡述
時下,學術界對音樂素養內涵并無統一的界定,部分研究者認為,音樂素養應是一種能力,是對音樂正確的理解、感知、表達的能力,即音樂知識、音樂價值觀、技能、音樂教學能力。但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與音樂專業的學生音樂素養存有區別,這是有幼師儲備及其專業培養方案決定的。中職學前專業學生音樂素養構成應基于幼兒園教師所具有的音樂素養,并通過分析幼兒教學需求與中職學前教育相關政策為導向,科學設置音樂教學計劃,培養學生音樂素養。以下從音樂技能、音樂知識、音樂能力三方面,簡要分析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內涵。
(一)音樂技能
學前教育學生應具有基本的樂器演奏、舞蹈表演技能,并能示范演唱,彈奏鋼琴,使幼兒跟隨音樂的旋律,進行跟唱。幼兒歌曲相對簡單,音高跨度不高,學生應具有根據歌詞表演動作的能力,以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歌詞。
(二)音樂知識
分析當前幼兒園音樂教材可知,對幼師音樂要求主要體現在音樂欣賞與基本樂理知識,并了解部分中外音樂史知識。
(三)音樂能力
音樂能力包含感知音樂旋律、段落變化、風格、樂句等能力。學前教育學生應具有準確把握音樂旋律的能力,進而以不同的方式表達歌曲情感。此外,學生還應理解幼兒歌曲中的曲式結構的變化,以引導幼兒跟隨音樂情緒的變化,利用多種感官體驗與感知音樂。
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培養教學現狀簡述
(一)課程設計不合理
中職院校所開設的音樂課程主要包括舞蹈、聲樂、鍵盤、樂器使用等課程。這些教學內容的講解速度通常較快,對于音樂功底相對薄弱的學生來說,容易跟不生教學進度,且教育內容偏向專業化,與幼兒教育存有一定的差異,對幼師必備的音樂素養涉入較少,譬如:幼兒音樂活動、幼兒基礎樂器演奏、幼兒音樂學習特點等,導致學生畢業后,發現自己所學的音樂知識沒有針對性價值。
(二)教學模式單一
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多以練習為主,音樂教師提前進行示范,講解要點,然后便讓學生自主練習,不注重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并未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導致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不到位,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往往不盡人意。
(三)音樂教學脫離幼兒實際需求
在實際音樂課堂教學中,部分音樂教師忽視實踐教學,并未根據幼兒園實際教學需求,科學的設計教學計劃,導致學生多學音樂知識難以發揮其用,難以滿足幼兒教學需求。
三、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有效培養策略探究
(一)轉變育人觀念,優化教學模式
中職音樂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觀念,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音樂喜好方向,科學的設計音樂教學計劃。在實際教學中,音樂教師應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并根據實際教學內容,提前為學生設置音樂情境目標,并積極發揮自身教學引導作用,鼓勵學生根據具體的音樂教學目標,進行音樂學習。中職音樂教師應善于利用現代化教學輔助設施,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進而有效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愉快的學習音樂知識。
以往的中職學前教育教師常常將音樂知識、舞蹈知識以及彈奏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這樣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因此,中職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聲樂教學,逐步提高學生的彈唱能力、表演能力,能夠讓學生將音樂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并通過豐富的形式表現出來。再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以不同類型的兒歌為載體,引導學生對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兒歌進行彈唱和表演,提高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教學活動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實際的演唱中體會音樂的內涵,從而達到以點帶面,舉一反三的效果,鍛煉學生的實際演奏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優化教學模式。
(二)加強與幼兒園的溝通,豐富課程內容
調查發現,學生較為重視音樂技能的學習,但探討音樂技能在幼兒教學中的實用價值時,學生只能簡單的說“示范演唱”、“展現有優美的舞姿”等內容,對于如何設計音樂教學活動、如何引導幼兒進行音樂學習、如何激發幼兒音樂感知旋律思維、如何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音樂情緒等問題,學生便回答的力不從心。中職學前教育的學生畢業后,大部分都會進入幼兒園工作,因此,中職院校領導應加強與幼兒園的溝通,定期組織教學活動,使學生有機會去幼兒園見習、實習、觀摩學習,使學生在實際教學中,尋找音樂學習方向,進而有目的性的進行音樂學習。此外,中職院校可將幼兒園中的音樂教師請到學校,分享自身音樂教學經驗,列舉幼兒音樂教學實例,幫助學生掌握音樂學習重點,累積教學經驗,并鼓勵學生與其進行互動,使學生更好的學生掌握音樂學習重點,累積教學經驗,進而實現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培養。
(三)實行分層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由于中職學生音樂基礎知識參差不齊,音樂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實行分層教學。通過分層教學可以更好的滿足中職學前教育學生不同的需求,促進學生音樂技能的提高。教師可以先對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進行摸底,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合理的層次劃分,并對每個層次制定核實的教學目標,實施適合這個層次的教學內容,從而讓學生能夠樹立起音樂學習的信心,同時通過分層教學可以彌補以往一刀切教學模式的不足,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譬如:在歌曲演唱教學中,對于自信、音樂基礎扎實的學生,音樂教師應鼓勵其聲情并茂的進行演唱,并利用課余時間夯實音樂知識。對于音樂功底薄弱,積極引導學生按照歌曲的節奏與音高進行演唱,并及時給予鼓勵,以幫助學生建立音樂學習信心,進而實現學生整體發展。
(四)注重實踐環節,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實踐能力是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實踐為主線”的素質教育觀念,為學生創造豐富的音樂實踐環境,釋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的音樂特長有充分發揮的機會,給學生展示自我藝術能力的舞臺,并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培養學生的音樂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并通過實際表演的形式進行表現,不斷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教師要引入多元化的教學實踐活動,諸如案例教學法、體驗教學法、現場教學法等,讓學前教育音樂教學實踐的場景更加形象化,多元化,感染學生的情感,增強學生的動手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做好以下的工作,首先,引導學生提前預習和演練,這樣才能更好地確保學生在課堂上順利的開展各個實踐環節,更有利于學生體驗音樂技能在幼兒園教學中的實際運用效果,給學生良好的視覺、聽覺效果,幫助學生總結音樂實踐經驗;其次,教師要多組織學生參與比賽、社團等一系列的音樂活動,讓學生在實際的音樂活動中感悟音樂知識的內涵,鍛煉學生的音樂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演奏積極性;最后,注重學生音樂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參與實際的實習、見習活動,給學生展示自己音樂技能的機會,增強學生的實際訓練,讓學生在實習、見習活動中獲得經驗和知識。
(五)完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學評價既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改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也能夠幫助教師發現教學中的弊端,優化教學模式。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音樂學科自身的特點使得其具有綜合性和遷移性,除了音樂基礎知識外,還包含學生態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隱性因素。因此,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教學評價應該將評價的內容轉向學生音樂素養發展的方向上。因此,基于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教學評價應該是多樣化的,評價的內容、主體和方式也應該以學生的素養發展為導向,具有開放性、綜合性的特點。第一,教學評價的主體除了教師以外,還應該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的評價中,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自評、互評,并將其納入音樂教學評價體系中,這樣多角度的評價更有利于學生真實學習水平的反應,為教師教學提供真實、全面的依據;第二,教學評價的內容多元化,轉變目前音樂教學內容評價單一化的局面。以往的教學評價內容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應該在此基礎上融入學生的學習態度、音樂興趣等方面的內容。諸如,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多觀察學生的言行,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樂于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并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第三,廣泛的評價方式,以往的評價往往是教師通過書面的方式進行,這樣不利于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因此,教師可以采取談話、問卷調查、意見反饋等評價方式,讓學生能夠抒發自己的情感和看法,提出有價值的意見。
結? 語
總而言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師必須結合現今幼兒園對音樂教師教學能力的實際需求,科學的設計音樂教學計劃,才能實現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 孫晨艷.幼兒園音樂教師專業素養的研究及其啟示[D].浙江師范大學,2015.
[2] 劉力.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策略淺析[J].現代教育,2017,(07):115.
[3] 顧慧雯.職業教育背景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整合的改革探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1):110-111.
[4] 張巖峰.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改革的有效策略[J].大眾文藝,2016,(23):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