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富忠
摘要:道德與法治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道德與法治教學是提升初中生道德素養、法律意識的重要舉措。為進一步優化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本文將聯系實際,詳細探討生活化教學策略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希望能為相關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些許幫助。
關鍵詞:初中課堂;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隨著義務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生活化教學在各科教學中逐漸得到推廣與應用。各學科教師都開始有目的、有計劃地將生活化教學策略引進教學工作,通過為學生創設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解讀熟悉的生活案例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以達到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能力素質全面發展的目的。下面我聯系實際,就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做具體分析。
一、活用應用生活化素材
初中學生所用的道德與法治教材雖有一定的適應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編寫教材時一般是按照普適性原則,導致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能從實際出發,從生活出發,要通過調查、搜索等方法廣泛收集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素材,并在教學過程中將生活素材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綜合教材內容與生活素材為學生講課。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學生理解難度,幫助學生有效學習。如在引導七年級學生學習“親情之愛”這一知識點時,教師要活用一些生活素材、生活案例,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家人對自己的關懷與照顧,讓學生真正了解親情的意義。如在教學時,教師可從最常見的生活事件入手:早晨媽媽會早起為你準備早餐;家人會多次囑咐你馬路上注意安全;生病時家人也會焦慮不安等。這些雖然是生活中經常發生的、毫不起眼的小事件,但它就是親情的體現,是對親情的證明。教師要利用這類素材改變學生對親情的看法,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親情的重要價值。除從學生身邊入手外,教師還可應用一些區域性資源,在保證生活素材與教學內容相關、生活素材內容真實的情況下對學生展開生活化教學,進一步拉近學生與該門課程的關系,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道德與法治》就在他們身邊,就蘊藏于日常生活,進而能在日常學習、生活過程中認真踐行《道德與法治》中相關觀點與規則,讓學習真正具有意義。
二、巧妙創設生活化情境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中的相關知識點比較難懂,尤其是在學生缺乏相關經驗的情況下,如果教師只根據教材照本宣科,將很難讓學生理解到字面文字下的實際價值與精神內涵。為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生活案例為學生創設出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與感悟,進而實現對知識點的深刻理解與記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結合學生能力素質養成情況,借助信息技術設計體驗式情境教學活動,通過具體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教學工作順利有效地開展。教師可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化教學資源,并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播放視頻、展示圖片,創設出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分析教材知識,在課堂中聯想實際生活,在生活中評價自身以及他人行為,從而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做有擔當、有素質的合格公民。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做守法的公民》這一課時,教師可從網上、報紙上搜集一些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違法違紀案例,將其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或是通過案例重現等方式為學生創設出實際情景,引導學生進入其中,以當事人的身份判斷相關行為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并提出自身觀點與解決措施。如教師在課上給學生引入這樣一個生活案例:“4月7日王小姐出門開車時發現汽車輪胎被人為扎破了,王小姐向公安部門反映了情況,兩天后該違法亂紀人員A受到了教育與懲罰。”在給出這一案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判斷A的行為是否合理合法,其這樣做的原因與心理是怎樣的,以及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該怎樣做?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分析王小姐的做法是否合理,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合法利益受到損害,我們又該如何正確維權?教師要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實現《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
三、確定生活化評價標準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學評價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通過科學合理、客觀全面的總結評價,教師可掌握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調整教學策略,實現高效教學;而學生也能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并不斷調整,促進自我完善與轉變。為此,在進行《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時,教師要能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學習基礎確定生活化評價標準。如在進行測試內容的選擇與編排時,教師應保證測試材料和提出問題的真實性,要加強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道德觀念以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保證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全面性。除此之外,在應用生活化策略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教師應建立包含了課外學習評價的教學評價系統。即不只注重學生的課堂表現、書面成績,還要注重學生的課后學習與實踐,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志愿者活動、家庭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評價,并將其作為評定學生的重要標準。
四、結語
綜上所述,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學策略,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學科的距離,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為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能立足學情,結合具體教學內容活用生活素材、生活案例,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環境,讓學生學習效果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蘭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3).
[2]柳銀生.再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學周刊,2020(6).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