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敏
摘 要 現階段中、高職教育事業通過對現代學徒制的科學實施,可實現對學生素質能力、專業技術培養效果的顯著提升。本文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通過對教育模式構建對策的提出與落實,為現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中高職 現代學徒制 人才培養 學前教育 對策
Abstract At present, through the scientific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the effect of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Taking preschool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d implement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mode,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talent training; preschoo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為我國高職教育事業發展提供契機。作為現階段高職教育重點關注問題之一,中高職對接教育的開展是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的必然發展趨勢,也是推動中高職人才培養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重要舉措。而作為中高職對接教育開展的主要途徑,現代學徒制的應用主要是依托于校企合作,通過師傅、教師對學生開展聯合培養,構建“2+3”(五年制)人才培育體系,在提升中高職教育水平的同時,實現對學生素質能力的全面培養,達到畢業即就業的目的。
1研究意義
分析我國中高職教育事業開展,因其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場所的不同,所以存在教育銜接與貫通方面存在限制,如何強化開展中高職教育已然成為各個職業院校的重點關注問題。而通過中高職教育的對接,依據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統籌安排、整體設計,實現中高職不同學制的有效對接,在提高職業教學質量的同時,實現對現階段專業人才匱乏的現象。再結合中高職對接教育中融合應用現代學徒制教學,以企業崗位需求為指導,對中高職教育強化對接,實現知識教育與學生技能培養的有效對接,在提高中高職教學質量的基礎上,達到培養專業性、技能性人才的目的。[1]現代學徒制是我國傳統學徒傳授模式的改進,是指在職業教學期間,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形式來保障教學活動的高質量開展。現代學徒制的應用需要依托于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立足于學生崗位技能、素質的培養,通過教師、師傅聯動教學,實現對職業教學的優化。在具體知識、技術教學中融合企業項目、企業文化等,達到“學生即徒弟、教師即師傅、教學即實習、畢業即就業”的目的。在現階段職業教育中合理應用現代學徒制,學生培養期間,企業、行業可以全過程參與其中,達到專業設置貼合行業要求、課程設置貼合職業要求、教學過程貼合工作實際的目的,通過學生知識教學與崗位培養的對策,保障人才的培養符合當前社會發展所提出的高素質人才要求。
2中高職對接教育融合現代學徒制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2.1 實現對中高職教育資源的整合
作為新型人才教育模式,現代學徒制教學為現代教學與傳統學徒制的融合產物,通過長期的實踐教學,表明現代學徒制的應用可顯著提升教育質量,并在長時間的研究與應用過程中,現代學徒制得到不斷的優化與改進。分析當前中高職對接教育模式的開展,其中中職、高職學校為教育主體,而借助現代學徒制推動中高職教育的對接,可實現對學校、企業教育資源的整合,打破以往職業教育中存在的校企合作壁壘,加強企業的參與度與參與積極性,轉變以往職業院校開展單一、固定教育事業的局面,促進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的穩定發展。[2]與此同時,在具體教育中實施現代學徒制,可實現高校、企業以及當地政府發展一致性的促進,通過三者協調聯動,為當前中高職對接教育的開展營造良好環境條件。
2.2 實現對中高職教育與企業深度合作
得益于現代學徒制的應用,使得現階段中高職對接教育的開展得到延伸與鞏固。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的應用,在政府充分保障的前提下,會基于行業訂立標準開展學校與企業的聯合培養教學,此模式可實現對中高職銜接困難問題的有效解決,提升學生認同感,為完善中高職教育框架提供保障。現代學徒制強調以“工學交替”的方式開展職業教育,合理增大“工”的比重,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累積豐富工作經驗。作為中高職銜接教育的主體,在開展現代學徒制教育過程中,需立足于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對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的創新完善,引導學生在中高職教育中學會“學中做、做中學”,進一步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2.3 實現對現代學徒制片面認知的轉變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中高職銜接教育開展,部分學生及其家長對現代學徒制的應用存在以下片面認知:(1)存在高職畢業未來發展認知誤區,認為現代學徒制的應用,其性質仍為職業教育,所傳授的內容也同樣是職業技術知識內容,所以無需繼續投入更多的精力與財力。(2)部分學生及其家長認為,中高職銜接教育僅是國家為緩解現階段學生就業困難的方式與途徑,而在具體教育過程中,現代學徒制的應用根本無關緊要,對學生未來就業、生涯發展無法提供幫助。(3)存在高職教育質量不高的錯誤認知,認為高職教育與中職教育無差別,部分認為在接受高職教育后,自身素質能力仍無法得到提升。而通過對現代學徒制的融合,則可以起到認知轉變的作用,幫助學生及其家長正確認知中高職對接教育的具體培養體系、路徑,明確高職教育的重要性。而在具體教育期間所開展的優質實踐活動、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可以讓學生通過近距離接觸來了解自身職業發展與行業發展。
3 中高職銜接教育融合現代學徒制原則
3.1 一體化原則
中高職對接教育體系的構建,需要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基礎,遵循一體化原則來實現對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構建。鑒于此,中職、高職教育的開展需樹立統一目標,并以統一目標為核心相互協調開展。中職教育階段側重對產業初級、中級人才的素質強化,而高職教育則側重對中級、高級人才的培育。其教育的構建需要充分貫徹六年制教育。并且中職、高職教育的銜接,所對接的學生專業在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方面近似,所以其人才培養目標的樹立,需在統一化的前提下凸顯不同教育階段的層次差異,進而實現中高職銜接教育的逐步遞進,在保持中職、高職教育二者各自具有獨立性的同時,又能保持職業教育的有效對接。[3]
3.2 階段性原則
構建一體化的人才教育體系,與開展中高職銜接的階段性教育之間不存在沖突,應保持不同教育階段在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方面各有側重。例如中職教育階段在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時,需以基礎知識教學、基礎技能傳授為側重點,并在教學期間融合關于企業文化、教育銜接方面的知識內容。而高職教育階段則需以職業技能、專業知識、職業素養等方面培育為側重點,依據對學生個性、基礎差異的分析,通過設置個性化、科學化課程體系來進一步深化學生教育。
3.3 職業性原則
在施行中高職銜接教育背景下,現代學徒制的應用從以往高職教育階段提前至中職教育階段,所以學生會在中職階段就被賦予學徒的身份,并在中高職階段的全過程中始終扮演者學徒的角色。也正因為如此,中高職銜接教育開展必須遵循職業性原則,在施行現代學徒制的背景下,一慣性的將學生學徒身份落實于中高職銜接教育的全過程。而在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方面,需圍繞職業崗位需求進行設置,將學生教育與企業人才需求對接,進而實現中高職銜接教育的職業化開展。
3.4 發展性原則
中高職銜接教育同樣需要遵循終身教育理念,在人才培養體系構建過程中秉持著發展性原則,即在開展職業教學過程中,需要將學生未來在應用型本科中學習的空間充分保留,進而實現學生在就業階段,仍可以通過在職學習的方式進入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習。鑒于此,在構建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體系時,需要在搭設中職-高職發展橋梁的基礎上,為學生構建有效的高職-本科學習橋梁,充分踐行終身學習理念,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促進與培養。
4基于中高職銜接教育下現代學徒制的模式構建對策(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
4.1 組建校企(幼兒園)聯合理事會
由幼兒園代表、中職院校代表、高職院校代表等共同組建理事會,其中理事會會長一職由高職院校代表擔任,定期開展理事集中會議,對理事會成員所制定并提出的發展議案進行集中商討。具體職責包括:(1)對中高職銜接教育開展進行專業、專業發展方向、培養目標等內容的統一決策;(2)對高職、幼兒園、中職的相關教育資源進行統一協調,確保其教育資源的最大化利用;(3)招生、招聘工作統一化開展。對中職學校的具體招生、幼兒園招聘與在職生源進行組織銜接,對中職學校后備生源進行統一補充;(4)統一培養。對中高職銜接教育課程體系、職業教學標準、頂崗實習等內容進行統一制定,進而加大幼兒園與學校的合作深度。(5)統一就業。進行校內招聘、幼兒園保底就業、個別推薦等工作的統一安排,為中高職銜接教育人才就業對口率進行保障。
4.2 構建完善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需發揮主導作用,聯動幼兒園、中職院校共同制定中高職銜接教育課程體系,立足于銜接教育形式的分析,以現代學徒制為依據,構建具備職業性、現實性、針對性、通用性的課程體系。需確保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滿足幼兒園人才需求,貼合工作崗位實際,并兼顧學前教育行業的發展。鑒于此,高職院校需組織幼兒園園長、骨干教師、學校專業核心人員,依據對現階段職業崗位具體需求的分析,以現階段國家職業資格條件與要求,結合對學生差異化分析,構建符合學前教育事業發展,滿足學前教育人才需求的一體化課程體系。需要注意,在設置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過程中,其學習任務設置需要貼合幼兒園實際任務工作,通過對幼兒園保教分析與參考,對中高職課程教學體系進行重構。[4]
針對中高職銜接教育課程體系的具體設置,依據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分析,劃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專業能力課程、職業素養課程、學徒發展課程四大模塊。其一公共基礎課程模塊,根據2011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和2012年教育部頒布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等文件精神,結合實際情況,將語文、數學、體育、計算機應用基礎、職業道德與法律、心理健康等課程按一定的學分比例構建中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公共基礎課程模塊,以期借助上述課程的開設來強化學生文化、政治素養,及良好的法律意識。其二專業能力課程,則分成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專業核心課程以學前教育工作過程或任務作為構建課程的導向,分別以學前兒童心理學、學前兒童教育學、學前兒童衛生學、幼兒教師口語、幼兒園課程(游戲)與教育活動設計、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環境創設等課程作為構建載體,根據中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知識和能力層級、梯度要求原則科學合理設置相應的課程內容,以確保中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更具有系統性、梯度性、連續性。專業技能課程以“彈、唱、說、跳、畫、教”六項基本技能為內容設置課程,中職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能,在高職階段對專業技能教學目標則要體現更高層次的要求,特別在應用層面上要具有更強的實踐能力。其三職業素養課程,具體課程包括: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職業文化、職業生涯規劃等基礎性課程。其四學徒發展課程,包括:專業選修課程、人文素養課程、跨專業選修課程等,以期幫助學生在學習期間拓寬知識面、拓展視野。
4.3 構建校企教育平臺
中高職銜接教育的開展需依托與校企實踐平臺的構建,所以高職院校應聯動中職院校、幼兒園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并依據對課程體系的構建創建校企實踐平臺,為現代學徒制的開展打下良好基礎。明確學生同時兼具學生與學徒身份,所以學生開展知識學習、技能訓練的場地包括學校課堂教師、幼兒園等。[5]與此同時,學校與幼兒園可通過對資源的合理配置,構建校內外實訓基地,基地可用于中高職教師開展基礎理論知識教學,也可用于開展學生技能實踐訓練。需要注意,實踐平臺的構建必須依據對院校教學與幼兒園適應性的分析,遵循產教融合的原則,構建一體化校內外實踐平臺。此外,需要聯動中高職院校、幼兒園共同對實踐平臺的管理制度合理制定,通過對實踐平臺運行機制的不斷完善,達到最大化發揮出實踐平臺作用的目的。
4.4 構建三導師教師隊伍
相較于以往現代學徒制的應用,中高職銜接教育中,若想保證現代學徒制形式的高效應用,需依據教學現狀,構建高素質的三導師教育隊伍,具體包括高職導師、幼兒園導師以及中職導師。鑒于此,在具體教師隊伍構建期間,幼兒園與學校之間需要強化開展互聘互用、橫向研發、聯合培養等工作,為高素質三導師隊伍的構建打下良好基礎。針對幼兒園導師的配置,在考核條件中納入導師承擔教學任務,而針對中職、高職學校而言,需結合實際情況在教師考核中納入企業實踐鍛煉與技術服務指標等。三導師隊伍的構建需要遵循層次梯隊培養原則,注重三方溝通渠道的完善與拓展,做到中高職教育過程中學校可以與幼兒園進行互聘互用,進而實現對高素質三導師隊伍的及組件。通過三者互聘互用平臺的構建,避免在中高職教育期間出現幼兒園導師授課能力不強、學校教師教學實踐素質不過關的問題,進而有效提升中高職院校教育水平以及企業實踐培養水平。[6]
4.5 構建完善質量監控體系
中高職銜接教育時間長,要想確保現代學徒制的實施達到預期目標,需結合具體教育現狀,構建完善的質量監控提升,做到全過程監督管控中職到高職教育的開展。通對質量監控制度的落實,確保中高職銜接教育全過程管控工作的高質量、標準化開展。與此同時,中高職院校需加大對評教、評學機制的完善構建,以定量、定性評估的形式對中高職導師、幼兒園導師教育教學的開展科學評價,做到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崗位技能掌握科學評估,明確中高職銜接教育開展具體情況,分析現階段中高職銜接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弊端。而在具體監督管控期間,中高職院校可以加大對信息化的建設力度,借助學生學習平臺、遠程監控、網絡交流、崗位實踐管理系統、視頻錄像、在線學習等方式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檢查與管理,對中高職教師、幼兒園教師教學情況實施跟蹤,通過開展動態化的教學質量監督管理,為中高職銜接教育的開展打下良好基礎。[7]
5 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中高職銜接教育模式的應用可實現對社會高素質人才需求的滿足,并顯著提升中高職院校教學水平。鑒于此,中高職院校需加大對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銜接教育模式應用,依據中高職當前教育現狀,加強與企業合作力度,為學生構建完善且真實的學習、實踐場所,實現對現代職業教育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參考文獻
[1] 張士剛.基于中高職銜接的現代學徒制研究與實踐[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8.8.44(02):25-30.
[2] 易丹.“3+2”層級遞進中高職教育銜接模式下的現代學徒制研究[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19(02):54-57,112.
[3] 黃雪薇,闞雅玲.構建以企業主導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以百果園學院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0).
[4] 祁世英.基于中高職銜接的中職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以甘肅省“一北一南”兩所典型學校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03):11-14.
[5] 巴佳慧.基于現代學徒制的“3+3”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構建[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8.32(04):54-56,63.
[6] 童曉敏,袁煉紅.“現代學徒制”模式在產學對接中高職銜接的實踐探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5(8):110-110.
[7] 楊宇,曹智梅.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一制四化”式中高職銜接模式研究[J].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13(06):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