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芳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為中職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發展條件。特別是創新視角下的中職教育,需要達到人才培育的目的,使學生能在相應教學中明確自身的學習導向。從發展角度來講,《分析化學》是諸多工學類課程中的基本學科,課程涉及食品分析、環境監測及制藥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基于此,就創新視角下中職《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開展方法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創新視角 《分析化學》 中職教育
中等職業教育主體培育方向是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需結合相應課程體制,使學生具備較好的理論素養和實踐素養。由此可見,教師務必充分認知創新視角下中職教育導向,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主要目標,促使學生的個人能力、科學文化素養得到合理開發。同時,教師也應當對《分析化學》的課程形式進行探索,重視該課程中“量”的核心意義,促使學生能夠深度了解化工產業的發展形式。
一、中職《分析化學》課程教學的作用
《分析化學》主要研究方向是化學元素、物質構成形式以及物質狀態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引導學生學習課程相關內容,使學生能夠全面掌握化學元素的基本特征形式。由此可見,該課程對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是有利的。首先,課程涵括了物質的演變過程,學生能通過了解物質發展及演變過程,逐漸掌握基本化學理論的核心含義。其次,該課程也為醫學的發展也有導向作用,主要體現在課程中給定了一些藥物或物質的分析和檢測方法,通過對其含量及成分進行測定,從而為學生在實踐探究中提供一定建議。
二、《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現狀
1.理論與實踐教學不統一
該課程需要結合基本化學理論進行綜合性探索,而實際教學設計中實踐與理論相背離。導致教學組織和教學循環構建出現一定方向性偏差,容易導致學生不能將理論知識合理運用在實踐過程中,出現傳統教學、實訓訓練與學生學習存在一定方向性偏差,極其不利于學生的個人成長。同時,某些化學理論較難理解,且諸多化學概論過于抽象,促使學生出現畏難情緒,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能得到合理開發。
2.學生的接受能力較弱
該課程所涉及的理論較多,且知識點較為復雜,會導致學生不能全面理解某些重點理論,無法貫徹人才培養的目標,促使學生專業素養得不到提高。同時,實踐教學中某些教學演示過于簡單,容易導致學生在后期自主訓練中不會使用實驗儀器,或存在實驗儀器使用不規范的情況,這些情況都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3.教學方式落后
《分析化學》的理論較多,且教師多采用宣講式的教學方式,而該形式會導致學生的學習過于被動,不利于學生對理論的探索與理解。同時,實驗教學中教師并未結合新時期信息化的技術模式進行教學,容易導致課堂氛圍過于無趣,不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進而導致教學效率不高。
三、基于創新視角下的中職《分析化學》課程教學策略
1.優化教學內容設計
教師應結合《分析化學》的內容進行優化探索,構建理論與實踐于一體的課堂形式,確保教學形式得到有效改革。由此,需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內容進行優化:
(1)理論教學。教師應結合課本內容進行探索,以此為基礎設計基本教學邏輯,從而提升學生對理論的認知度。由此可見,教師應采用信息化教學模式開展此類教學內容,結合分析化學的重點進行講述,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相關課程重點,提升學生的認知度。同時,課程開展中,教師應基于學生的就業情況進行探知,根據學生就業導向選取合理的教學內容,提升教學主體的有效性。另外,教師也應注意探究課程所對接的方向,將課程內容與化工理論、醫學理論、質檢理論等方式進行綜合整合,構建相應課程側重點,從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此外,教師需合理設置評價細則,重點闡述理論和實驗的評價分值,要求學生具備嚴謹的思維邏輯形式,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例如可根據學生的能力設計出合理的實踐方式,采用問題和學習兩方面因素進行實踐探究,引導學生根據采用自評和他評的方式,了解自身理論的掌握情況。
(2)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應結合理論課程的進程特征進行優化,引導學生根據理論課程中的實驗部分進行探究,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由此可見,實踐教學需根據工業、醫學等產業的特征形式進行模擬設計,采用“互聯網+”的教學形式進行創新探索,從而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總之,教學中需將實驗與理論相結合,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實踐,提高教學交互的有效性。例如,教師上傳相關實驗視頻于“MOOC”情境當中,引導學生在該平臺進行對比實驗,提示學生匯總實踐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和錯誤,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科能力。
2.優化教學方法
將理論與實際相互結合,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進行探究,有利于提升該課程的教學效果。由此,需采用以下流程進行設計。首先,教師需根據當地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整合探知,根據當地的工業特征確立出特色的教學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可結合“探究式”教學形式開展教學。例如,在氧化還原滴定法的講解中,教師可在此基礎引導學生自行探索實驗方法,根據酸堿滴定的要求進行理解,同時結合溶液的特性進行綜合性講述。另外,可設立某一具體實驗,引導學生根據實驗設計實驗流程,根據不同實驗現象選擇需要滴定的物質,依據滴定環境和滴定要求確立出實驗方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的認知程度,還有效提升了該課程的教學效率。此外,教師還應拓展Orgin軟件的應用模式,引導學生在計算機中分析各類實驗數據,根據數據處理結果進行綜合性模擬,提升學生的基本技能。
3.開發學生學科素養
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合理的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首先,教師需采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該學科的發展形式和應用方向,并在此基礎匯總融入“質量”及“控制”的理念,要求學生在學習中秉承認真的學習態度。其次,教師需根據“量”的實踐要求進行設計,引導學生采用模擬實驗的辦法分析各實驗操作過程的實驗誤差,進而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此外,教師還應當合理引入相應的教學案例,采用“微課”的形式展示重點教學內容,要求學生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探索與理解,培養學生的學生意識。最后,教師需根據理論、實驗兩方面要素進行創新評價,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求學生在實驗中不斷認知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提升自己的學科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的中職教學,教師應注意設定合理的教學情境,采用全面、合理、有效的教學形式開展學科教育,這對于提升學生的社會能力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黎穎.中職分析化學實驗課程教學[J].山東工業技術,2017,(17):283.
[2]孟強.基于學習任務的中職分析化學有效教學[J].現代職業教育,2018,(9):196.
[3]何紫瑩.中職分析化學理實一體化教學中評價體系的構建[J].廣東化工,2018,(19):187+189.
[4]王希華,王金鳳.中職檢驗專業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8,(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