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燁
【摘要】小學低段語文學習決定著學生語文學科一生的發展,在這個階段小學生語文學習要重在培養習慣,激發學科興趣,樹立學習意識,把語文與生活聯系起來,教學生識好字,讀好書,明白事理,塑造人格,為孩子一生奠基,要讓小學生初步領略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感受語文的神韻。
【關鍵詞】小學低段? 激發興趣? 讀書明理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5-0039-01
小學低段是學生語文能力培養的基礎和關鍵階段,是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啟蒙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初始階段,也是人格發展的奠定階段,那么小學低段語文教學教什么?怎樣教?
一、培養習慣重細節
3—12歲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好的習慣一旦形成終生受用,那么小學低段語文學習要培養學生的哪些習慣呢?首先,要養成課前準備的習慣。小孩子比較馬虎,自己的學習用具經常會丟失,老師要在每節課上課前進巡視,教育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告訴他們課本、作業本、文具盒要擺放在什么位置,檢查鉛筆是否削好,橡皮是否在課本旁邊。聽到上課鈴聲時要有序進入教室,快速安靜坐好,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就會養成自覺做好課前準備的習慣。其次,要養成良好的坐姿習慣。坐姿的端正與否直接影響到身體的發育,要讓學生記住正確的坐姿“頭正”“腰直”“足安”。老師要在課前給學生示范和講解,若發現不正確的坐姿要經常提醒。再次,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筆者發現許多初高中生,甚至大學生握筆寫字的姿勢不夠規范,最常見的不正確的寫字姿勢是偏頭,側身,作業本傾斜,握筆姿勢不當等。所以要保要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抬頭挺胸,眼離桌面一尺,胸離桌沿一拳,手離筆尖一寸。要強調課堂紀律,認真聽講,舉手回答等方面的細節。總之,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會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激發興趣要多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就會自覺地去學習。首先,要充分利用課本。從課本上挖掘激發學生興趣的素材,如課本插圖、兒歌、名言等,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學習、講述,把教材資源充分發揮到最大程度。其次,利用孩子愛玩耍的天性,課前、課中、課后組織小活動、小游戲、情境表演等,要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快速進入課堂氛圍,激發學習興趣,激發讀書的欲望,促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可以借助網絡、多媒體等現代電教設備,利用音頻、視頻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再次,創設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于永正說一個教師能把微笑和鼓勵帶進課堂,就已經獲得了一半的成功。小孩子最喜歡微笑的老師,也更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鼓勵。教師親切的話語,稱呼,愛心的幫助,都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所以要采用多種方法,靈活多樣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許多成功的科學家在談獲獎感言時都提到小時候培養的愛好、興趣讓他們受益無窮,使他們能夠一直保持良好的研究狀態,從而有了后天的成功。
三、識字寫字要抓牢
小學低段是識字寫字關鍵的時期,這個階段學生識字水平和能力決定一生學習成就的高低。《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要利用兒童心理特點創設教學情境,每天安排十分鐘寫字,天天練,把識字、寫字、學說普通話結合起來。首先,要把識字作為重點,在課堂上用大量時間教學生識字、寫字,先給學生示范字的筆畫順序,要嚴格按照筆順去寫,逐字過關,逐人過關,甚至要手把手去教,反復練習,讀寫,直到徹底掌握,不留后患。其次,尋找識字規律和方法。在教學中學習和探究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演示漢字的形成演變過程,也可根據偏旁規律學習更多漢字,編識字歌,順口溜,利用猜字謎,做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識字、寓教于樂。再次,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在閱讀中去識字,學會查字典,工具書,識更多的字。讓學生把生活中看到的生字和閱讀中遇到的生字摘抄下來,然后制成小卡片,查字典注音、解釋,積累起來,積少成多,認識更多的字,把語文學習融入生活,擴大學習范圍。
四、讀書明理是根本
王開嶺說:“語文是一門人生課,一門教孩子做人的課,把人做好、做對、做美,提升做人的成績,它里面盛放的是人的故事。”小學低段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讓孩子讀書明理。首先教會小學生讀書,這個階段孩子思維反應速度慢,讀書基本是一字一字讀,教孩子讀書要讀準字音。宋代朱熹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在反復的朗讀中達到這個標準。其次,重視小孩子朗讀體會和想象,不需過多教閱讀方法,不過多講解知識點,讓學生只需要大聲讀出來,在此基礎上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想象文中的畫面,簡單的體會圖畫美,語言美。再次,擴大讀書范圍,不僅僅讀課本,還要根據孩子理解水平增加一些課外閱讀,如兒歌,經典詩文,童謠等,增添閱讀趣味,擴大閱讀范圍,開闊學生視野,夯實學生積淀,這個階段可以不追求課文理解的深度,重在讓孩子去大聲讀出來,讀得瑯瑯上口,先記在腦子里,到了一定程度,自然就發揮作用。最后,讀書的根本目的是明理,讀書能豐富孩子知識,拓展知識面,能開啟智慧,增長知識,使愚昧變成智慧,使人的談吐典雅脫俗,在長期的語文閱讀和學習中學會做人的道理,懂得同情《賣火柴的小女孩》,關心小凡卡的命運,敬佩居里夫人的治學態度,追憶先輩歷史足跡,銘記中華歷史文化,樹立將國意識,讓自己將來成為一個有良知,有教養,有學識,有胸襟的人。
夸美紐斯說:“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老師因此可以少教,但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小學低段語文教學要在細處著眼,切忌急躁,從培養習慣開始,一點一滴,扎扎實實教學生學好字,讀好書,明白做人的道理。
參考文獻:
[1]王開嶺.《語文的使命》.《人民教育》,2014(22).
[2]崔靜嫻.論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J].求知導刊,2017(27).
[3]楊印波.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角[J]. 科學中國人,2015(10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