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摘?要】傳統的數學課堂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講授來完成的,很多時候,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很少有機會進行思考。而教學實踐證明,借助學具進行教學,可以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對知識形成直觀的認知,強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挖掘學生的潛能,實現其全面發展。
【關鍵詞】學具;小學數學;高效
數學教學內容多來源于現實生活,但學生年齡比較小,生活經驗不足,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小數課堂教學中,教師對課堂的有效設計,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學生智力的提升,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中學具的有效加入,可以讓學生對事物有直觀的認識,打破學生原有的思維定勢,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完成良好知識體系的建構,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感悟數學的魅力和精彩。
一、利用學具,提高課堂的參與度
新課改形式下,教學課堂應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大膽地進行教學創新,改變教學形式。教師可借助學具完成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進行知識學習,幫助他們發散思維,促進他們進行數學思考,正確地認知事物的本質,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升數學教學效率。
例如,在進行相遇問題的教學時,有這樣一道題目:小華和小麗分別居住在圖書館的兩個不同方向。周日,她們兩個從各自的家中出發去圖書館看書,小華一分鐘走50米,小麗一分鐘走40米,10分鐘后兩人同時到達圖書館,請問小華和小麗的家相距多遠?這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相遇問題,只是學生思維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理清知識間的關系。因此,解題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學具——線段,理清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將兩人置于線段的兩端,沿線段相向移動,兩人距離越來越近,直到兩人相遇為止。通過學具演示,學生認識到,線段的長度相當于兩家的距離,即所行的路程,一分鐘內兩人所走的路程即速度,再與所行時間結合在一起,整個題目的思路就一目了然了。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合理運用學具,能夠讓學生清楚地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有利于學生進行知識的理解,呈現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并有效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借助學具,提升學生創新意識
學生對世界的認知來自于不斷的探索。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天性出發,為學生創建有效的教學情境,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學具,打開學生的想象之門,促使學生不斷地思考,讓學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這部分內容時,為了達到教學知識的目的,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定的問題情境,促進學生進行學具操作,探索知識間的相互關系。如:1、能不能用尺子直接來測量圓的周長?說說你的看法。2、展開想象,試著說出與圓的周長有關的因素有哪些?3、試著分析相關數據,并找出數據間的關系。看是否能用關系式的形式把他們表示出來?4、對比圓的周長與直徑,看他們之間的比例是不是都大于3∶1?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思索,表達各自的想法,有的學生提出:可不可以用繩子圍繞圓轉一圈,然后再用小尺測量繩子的長度?借助學具進行驗證,學生很快找出了問題的答案。
通過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不斷的嘗試,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有效發展,形成創新意識,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三、巧用學具,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學習過程的本質是學生通過對事物的觀察、思考,從中發現事物間存在的問題,并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相應問題。從根本上說,就是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發現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深度分析學生的情況,尋找適合學生發展的方法進行教學,以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能力。而巧妙地運用學具是最為有效的手段,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問題分析,確定問題方向,促進學生對問題的深度思考,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經驗,從而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
例如,在教學“直角三角形及等腰三角形”這部分內容時,上課之前,教師可讓學生準備多個不同形狀的三角形卡片。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在這些卡片上畫出三角形的高線,并用剪刀沿高線將三角形剪開,認真觀察剪開后所得圖形的形狀。學生動手進行操作后發現,無論三角形的初始狀態是什么樣,剪開后都會得到兩個直角三角形。學生感覺知識特別奇妙,隨之提問:為什么每個三角形剪開后都會出現相同的情況呢?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呢?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總結出直角三角形的特點。
課堂教學中,教師巧妙地使用學具,讓知識以直觀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可以觀察知識間的動態關系,在存有疑惑之處提出心中的想法,進而思考、討論、交流,尋找解決相應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之,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學具巧妙地引入課堂中,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他們主動、積極地探索新知,從而促進其學習能力的提升,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意識,實現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喻俊云.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研究[J].學苑教育,2015(21).
[2]錢賽能.學具:讓小學數學“課堂”變“學堂”[J].小學時代,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