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洛阿牛
摘?要:文章從概念解讀的生活化、習題訓練的人性化和應用能力的自主化這三個方面開展論述工作,詳細說明小學數學有效化教學目標的實踐。希望為今后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提供參考借鑒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數學教師
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一般遵守啟蒙性和認知性的典型特征。這也是依據小學數學教學難度相對較低的客觀現實提出的。在小學時期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素養,提高其數學應用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也有利于為他們今后的數學學習工作奠定一個穩固的基礎。
一、生活化解讀概念,降低理解難度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知識教學主要以基礎的數學概念為主,通過講解這些概念幫助學生樹立起對數學這個學科的整體理解和認識。因此教師必須充分重視每一個數學概念的講解。考慮到數學是一門和實際生活聯系非常密切的學科,所以教師可以從實際生活的角度入手,解讀數學概念。這有利于加深學生的認識程度,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克與千克”這一部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向學生作出如下講解:“同學們。克與千克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計量單位,在數學學科中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可能大家在實際生活中接觸得并不多,但是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家長每天到菜市場買菜,每種蔬菜會標出價格。也許我們在對重量的描述單位是‘斤,1斤=500克,2斤=1千克。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大家一定要熟練掌握。”教師在教學階段把書本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結合起來,這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克與千克這兩種計量單位。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深度,教師也可以布置“幫助家長到超市買水果”的課后作業,當學生帶著錢到超市買水果時,一定會涉及到對價格計量方式的接觸。比如1千克蘋果10元,1千克香蕉6.5元等。學生親自觀察到的計量方式有利于他們持續而鞏固性掌握書本知識內容。因此,概念解讀的生活化是一種有效幫助理解的教學方式,不僅教師在使用時信手拈來,學生在接受時也能保持興趣,是很便利的教學舉措。
二、人性化習題訓練,保護學習熱情
習題訓練是數學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數學能力提升的關鍵保障條件。在小學數學教學階段,教師布置適量的練習題目可以敦促學生及時復習之前所學的數學知識。與此同時學生也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充分注重練習題的布置是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但是習題數量的布置也要遵守適度原則,如果布置數量過多,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布置數量過少又很難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得根本目的,所以教師要嚴格控制題目的安排數量,一切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科學布置作業。
例如,題目“請計算下列算式的結果:1.5×12;2.10×13;3.15×21;4.20×18”這一組題目中,第二項和第四項具有很強的相似性,都是在考察學生整十位的兩位數和一般的兩位數相乘的有關知識。這些題目的布置目的就是保證學生對算法運用的熟練度,所以二者之間就有了很強的相似性甚至雷同。所以教師可以把第四道題用別的題目替代,這也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
三、自主化提升能力,尊重教育理念
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開展的另一個重要部分便是學生數學知識體系的夯實和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也必須要充分重視應用能力這一部分的教學工作,只有指導學生把自己在書本上所學的知識靈活應用在現實生活中,教師的教學目標才算真正完成。例如,最常見的計時單位“時、分、秒以及年、月、日”等內容是學生每天都可以接觸到的,因此在講解這一部分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例如,正確看表、掌握12小時制和24小時制的計時方法,以及年、月、日三者之間的關系,平年和閏年的計算方法以及2月何時為29天,何時為28天等。這都是和實際生活聯系甚為密切的點,也是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密切注意,實際應用不是讓學生正確解答那些以實際生活為背景的數學題目,而是進一步地指引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現象,發現生活問題,并予以解決。例如,班級內某位學生是2012年2月29日的生日,這是一個相對特殊的日子,所以教師可以讓全班同學一起算一算這名同學從出生到現在一共過了幾個生日。這就是把書本知識和實際生活密切聯系的典型案例。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答案,有利于強化對數學知識的認識程度。
綜上所述,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更傾向于一種啟蒙性教育。通過開展教學工作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學科能力。因此三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也應當圍繞這一中心展開,使用符合學生認識發展規律的教學模式開展工作,才能最終實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道路上打好根基。
參考文獻:
[1]張衛星.小學數學“核心問題”的提練路徑——以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為例[J].遼寧教育,2020(05):81-83.
[2]趙宏.談教學方法創新下如何提升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質量[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