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阿利
摘?要:在初中知識的學習中,數學學科無疑是一門令學生頭痛的學科。這門學科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計算能力和學習能力。如果學生沒有掌握好數學基本的計算能力,那么想要學好數學學科肯定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適合的教學方案,在課堂中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課堂中讓學生多做練習,在課下及時布置練習題,以提高學生的計算思路和正確率的方式。本篇文章就針對初中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進行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計算能力;增加訓練;養成態度;算后檢驗;能力培養
數學在我們的學習生涯是一門常規的學科,作為學習中的基礎學科,掌握數學知識不僅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提高,還有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對于學生而言,提高計算的能力和水平都是很難提高的,因為學生已經養成了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在做題和思考中不自覺地就有固定的解決模式。想要改變學生這一思維特點,教師必須不斷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思維模式,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觀察學生,在學習中深切把握每個學生學習的特點,在計算中尋找解題突破點,從而進行學習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
一、增加計算訓練
計算能力的提高并非短時間的任務,計算能力的提高需要學生細心的對待,它需要學生花費很多工夫去練習。在計算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因為解題的困惑而放棄,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和講解解答方法。學生可以通過類比的方式進行自己的計算訓練。多次的計算訓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細心意識。在計算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任務或者通過小組討論來讓學生加入計算學習中,在互動中達到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例如,在教師教學“有理數的加減法”這一課時的時候,在教師開始教學的時候,學生需要先認真預習課本知識,認真打好有理數學習的基礎。教師必須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技巧,根據例題的設計去掌握加減法的變化,計算能力必須通過不斷做題來提高,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找大量計算題讓學生進行練習,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另一方面學生也熟悉了計算技巧。在課后,教師要布置相關練習作業進行練習訓練,從而達到最初的學習目標和效果。
二、養成嚴謹態度
在初中學習中,數學科目中計算部分的占比比較大,因此學生做計算題的正確率非常重要。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會因為馬虎和太著急而造成計算錯誤的情況,因此教師要不斷要加強學生的檢驗意識和態度。嚴謹態度的培養離不開學生的自我要求,學生要具有一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在做題的時候要專心致志,培養認真做一件事的處理態度,不僅在學習方面對自己特別有利,而且在生活方面也是特別重要。
例如,在教授《有理數的乘除法》這一小節時,因為前幾章剛學過有理數的加減法,乘除法和加減法的計算具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以在有理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的時候要格外注意正確率。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要先對運算法則進行講解,進行知識的復習和鞏固,教師再進行例題示范解答。教師可以準備一些計算題練習學生的正確率,培養學生的嚴謹態度和認真性。在計算的時候一定要求學生進行檢驗和修正,從基礎來培養學生學習態度,這對學生學習其他學科也更有益。在學生做每道數學題的時候,都要格外重視和認真,即使是自己做過做正確的題目,也要進行二次計算和驗證。
三、做到算后檢驗
在初中數學科目里,初中階段的數學相比于小學階段包含大量的計算題型,計算題型的大量出現也就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檢驗意識。很多學生做不到算后檢驗這一點,算后檢驗十分有必要,它不僅是對計算過程的反饋,也是對學生學習知識的一個檢查。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都不具有這種意識,認為做完題目就沒有問題了,這種意識是不正確的,學生要培養自己做題檢驗意識,在計算題目的檢驗中尋找自己的不足,最大程度地去改正自己的缺點,將錯誤降到最小化。
例如,在教師教學“一元一次方程”這一小節的時候,要求學生可以通過解方程的方法完成困難問題的解答,方程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大挑戰,因為方程中含有未知數的設置,但是解答實質和計算數式的原理一樣,將未知數看成已有的數值,從而再去進行解決問題就會事半功倍。在方程的解答過程中學生要格外注意步驟的過程,在解答的過程中容易換位導致錯誤,要求學生一定要檢驗驗證答案的正確性,可以將答案代入進行確定答案。
總而言之,計算能力在數學學習中對學生學習必不可少,在初中生活的學習中,學生一定要掌握好基礎技能和方法,自己要培養自己良好的計算習慣。學生自己也要注重起來計算題目,自己主動多去做一些計算題進行練習和鞏固。在做題的過程中培養自己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可以將這個好習慣應用于學習和生活各個地方。要求學生一定要做到計算后檢驗這一點,這不僅是對題目正確率的保障,也是對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在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堅持下,筆者相信學生的計算能力會有很大進步。
參考文獻:
[1]于桂先.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6(09).
[2]李英.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