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營麗
摘?要:興趣是認知的重要動力,同時也是推動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通常情況下,一切學習與探索活動的開展必然要依托于一定的情境。對語文教學而言,情境創設更是不容忽視。情境創設的好壞與否,在很大程度上關乎著課堂教學質量的優劣。基于此,筆者就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有效情境這一問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直觀;探究;體驗
情境創設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情景和情感兩方面內容,旨在打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師生及生生間的有效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在充分認識到情境創設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的具體內容,合理引入并創設適宜學生學習的、與教學實際相契合的情境,以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反應,給學生以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有效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一、創設直觀情境,深層感知文本意境
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中既有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詩歌,也有形象生動、曲折離奇的童話、小說。正是由于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以感性內容為主,且更加側重對學生積極情感的調動和思想感情的培養,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這一教學輔助工具來再現文本所描繪的具體情景,以此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層感知文本意境,從而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
以《鄉下人家》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我先是讓學生傾聽了課文朗讀,運用信息技術呈現了鄉村生活的畫面及文字,以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使學生對文章大意及語言文字之美進行初步感知。之后,在向學生講解和分析文本內容的過程中,為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我先是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自認為最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之美的語句,并與同桌交流感受,在腦海中勾畫相關畫面,再抓住幾個重點景物描寫,運用信息技術對此進行了直觀展示。如此,通過借助信息技術創設直觀情境,不僅創新了語文教學視角,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而且還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以及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向往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創設探究情境,促進能力素養培養
就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而言,仍以傳統的“師講生聽”為主,這便在極大程度上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鑒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做好自身角色的轉變,基于文本內容設置問題,讓學生在探究情境之中對文本展開自主剖析與探索,以此來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師生、生生情感在互動中得到激發與調動。
在學生閱讀完《“諾曼底號”遇難記》這篇課文后,我結合文本內容及教學目標設置了如下問題,以供學生在組內交流探討:1.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幾個方面加以概括。2.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是危急時刻?3.哈爾威船長為什么用槍威脅逃生的人群?體現了他怎樣的精神品質?4.文中說“事情總是這樣,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義,哪里也會有悲壯的舍己救人”。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利己主義?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舍己救人?5.你是怎樣理解“這尊黑色的雕像”的?6.文中人物的對話為什么都是短句?給人什么感覺?有什么作用?如此,通過創設探究情境,不僅幫助學生理清了故事情節,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體會到了運用語言塑造形象的方式方法。
三、創設體驗情境,強化學生情感體驗
為使文本情景真實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教師亦可以采取角色扮演這一方式來創設體驗情境,引導學生切實站在角色的立場上去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文章內涵。在這一過程中,文本內容得以在學生的腦海中迅速形成表象,進而有利于觸發學生的內心情感,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使語文教學收獲意想不到之效。
以《小英雄雨來(節選)》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在學生初讀文章并了解了課文六個部分的大致內容及內在聯系后,為強化學生的閱讀與情感體驗,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對人物語言、神情、動作和心理進行深入剖析的基礎上,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對這一故事進行生動演繹。最后,我讓各小組依次上臺展示本組的排練成果,并與全班學生共同評選出了優勝小組。如此,通過以角色扮演這一方式創設體驗情境,不僅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參與的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升華了學生的閱讀感悟,使學生受到了愛國主義的熏陶和洗禮。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有效情境,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而且還能使語文教學更富趣味性、形象性及生動性,促進三維目標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達成與實現,這就需要教師加大情境創設的力度,熟悉情境創設的多種形式,致力于為學生營造更為優質的學習環境,從而獲取理想中的教學預期。
參考文獻:
[1]任軍葉.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4):240.
[2]曹鳳秋.小學語文教學之創設情境教學法應用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6(2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