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廣
摘 要:該文分析了智慧職教背景下《現代食用菌生產技術》的教學基本情況,以金針菇栽培教學為例,提出了基于職教云班課的教學設計,將教學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3個階段,并對教學效果進行了評價和思考。通過教學設計,增強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職教云課堂;金針菇栽培;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42.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2-0139-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Modern Edible Fungus Production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mart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proposed the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ICVE platform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Flammulina velutipes. Dividing teaching into three stages,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and put forward 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eaching effect. It has strengthened the student′s subject status, activated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stimulated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loud class; Flammulina velutipes cultivation; Teaching design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平臺等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興起,教育新理念、新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現代職業教育的課堂教學方式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2016年6月,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指出教育系統要積極利用云計算技術,根據學校信息化教學的實際需求建設資源平臺,同時利用已有的系統開發相關應用,促進高校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1]。為了適應“互聯網+”教育的發展趨勢,國家舉全國優秀高職院校之力,共建“職業教育數字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和在線教學服務平臺”,并命名為“智慧職教云”[2]。智慧職教云課堂簡稱云課堂,是“智慧職教云”在移動端的應用,其App將資源與教學服務集于一體,不僅實現了優秀教學資源的云端共享,還是教師實施教學活動的有力支撐,也是實施教學方式及學生學習方式創新轉變的實踐平臺[3]。如何利用智慧職教的教學平臺,并結合專業課程的特點,探索適合智慧職教云課堂的教學模式,提高云課堂的教學效果是現代職業教育的研究的一個熱點方向。為此,本文以金針菇的云課堂教學為例,提出了教學設計、教學評價和思考,以期為同行提供有益的參考。
1 教學基本情況
1.1 教材與教學內容 《現代食用菌生產技術》課程是阜陽職業技術學院涉農類專業的一門特色課程,是園藝技術專業的基礎課程,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公選課程,是校企合作開發的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課程內容的安排遵循就業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指導思想,突出課程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緊緊盯住食用菌產業的需求、牢牢貼近一線生產服務,專業融入產業、教學貼近生產。課程設計10個教學情境和10個技能訓練,各占24學時。金針菇栽培屬于學習情境八的子項目,金針菇栽培是木腐型食用菌栽培的典型代表,是《現代食用菌生產技術》的核心內容之一,其栽培流程也適用于大多數珍惜食用菌的栽培,掌握金針菇的栽培與管理有利于掌握其他珍稀食用菌的栽培。教材僅用文字描述了金針菇的重要價值、生物學特性和栽培管理技術,真實感不強,不利于學生直觀地掌握金針菇的栽培技術。
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金針菇重要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和生物學特性。能力目標:掌握金針菇的栽培管理技術,包括培養料配方的設定、配料、裝袋(瓶)、滅菌、接種、發菌管理和出菇管理的崗位技能。情感目標:激發學生探索金針菇生長發育的規律,培養學生從事食用菌栽培進行創業的興趣。
1.3 學情 本門課程的教學對象是高職園藝技術專業大二的學生,他們雖然修了一些園藝技術專業基礎課,整體來說學生知識基礎薄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較差,部分學生對涉農專業的《現代食用菌生產技術》缺乏學習興趣,但大多數學生喜歡玩手機。因此,可以利用職教云教學平臺,開展云課堂教學,將靜態的教學資源轉化為直觀的、動態的教學視頻,增強課堂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興趣。
1.4 線上和線下信息化教學 課程在線教學使用職教云教學平臺,配套手機客戶端App,系統具有上傳教案、課件、視頻、圖片、題庫、試卷等教學資源的功能,又具有簽到、問答、討論、頭腦風暴、作業布置、在線考試等多種功能。該平臺具有操作方便,便于學生互動,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等特點。本課程已初步建成省級精品課程,并建有豐富的課件、教學視頻、教學參考視頻、創業故事、題庫、模擬試卷等教學資源,完全可以滿足在校生以及企業員工自主學習的需要。
2 教學設計
2.1 設計思路 根據學生學習金針菇栽培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合理利用職教云班課的信息化教學資源,設計完整的課前、課中和課后3個階段的教學資源,突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課堂的互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2.2 課前學習 發送預習課件,讓學生提前做好預習,了解金針菇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生物學特性、栽培狀況及栽培流程等。
2.3 課中內化 (1)教師活動:發起手勢簽到活動,讓學生簽到。學生活動:利用職教云平臺,發起討論(同學們你們知道園藝植物是怎樣栽培的,知道花卉是怎樣種植的,你們知道金針菇是怎樣培養出來的嗎?)。設計意圖:引出新課;金針菇栽培。(2)教師活動:講授金針菇重要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然后進行問卷調查,了解有多少個學生喜歡吃金針菇的菜肴。學生活動:學生通過學習這一知識點,與日常的食用金針菇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金針菇重要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3)教師活動:講授金針菇的栽培狀況,發起問答(珍惜食用菌的栽培流程是怎樣的呢?)。學生活動:回顧珍惜食用菌的栽培流程,利用職教云平臺回答,計入成績。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利用職教云平臺,在PPT上展示完整的珍稀食用菌栽培流程,引出金針菇的栽培流程。設計意圖:鞏固學生對珍稀食用菌栽培流程的掌握,引出金針菇的栽培流程。(4)教師活動:結合圖解講授金針菇的栽培流程。學生活動:結合珍稀食用菌栽培流程,理解金針菇的栽培流程。設計意圖:讓學生掌握金針菇的栽培流程 。(5)教師活動:播放金針菇的栽培視頻。學生活動:觀看栽培視頻,掌握金針菇栽培技術。設計意圖:通過觀看金針菇栽培視頻,掌握金針菇栽培技術。(6)教師活動:講解栽培流程中配方的設定、配料、裝袋(瓶)、滅菌、接種、發菌管理和出菇管理的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學生活動:掌握金針菇栽培的培養料配方的設定、配料、裝袋(瓶)、滅菌、接種、發菌管理和出菇管理的崗位操作要點。設計意圖:強化學生掌握金針菇栽培的崗位操作技能。(7)教師活動:發起金針菇發菌管理和栽培管理的知識點測驗,以判斷題和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學生活動:利用職教云平臺進行答題。設計意圖:鞏固金針菇栽培的發菌管理和出菇管理的崗位操作技能。(8)教師活動:發起頭腦風暴活動,學生分小組討論一下如何從事金針菇栽培創業。學生活動:思索并回答怎樣從事金針菇栽培創業。設計意圖:喚起學生學習的動機,增強技術自信,激發學生從事食用菌生產創業的熱情。
2.4 課后答疑及作業 教師活動:利用職教云平臺進行課后答疑,布置課后作業(設計1個小型金針菇栽培廠房或基地)。學生活動:利用職教云平臺向老師討教,完成課后作業。設計意圖:考察學生對金針菇栽培的綜合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培養學生從事食用菌創業的能力。
3 教學評價
課程教學評價采用教師評價和系統閱卷評價相結合,靜態評價和動態評價相結合,評價從課前任務開始一直到課后作業,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評價。課前任務、課中學習過程及課后作業均按每項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學生成績的具體評價標準按照班級考核權重進行設置,班級考核權重分4個模塊,每個模塊所占成績的比重為:課件學習占40%,課堂活動占30%,作業占10%,考試占20%,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對每個模塊的學習活動進行細化分配。
4 教學效果與思考
4.1 教學效果 學生通過信息化教學平臺全程參與教學過程,增強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教學效果。學生對課前任務的預習,為深入學習金針菇栽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課中通過發布討論、投票、問卷、測驗、頭腦風暴等活動來增強課堂互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也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后根據學生上課的反饋情況,通過文字、音頻、視頻等形式將作業上傳到網上,完善了作業的形式,作業的批改和課后答疑可利用教師的閑暇時間來進行,打破時間、空間上的約束,方便教師的教學,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4.2 教學思考 “互聯網+”背景下信息化教學平臺為現代職業教育帶來了方便,實現了學生學習無時空、無地域的限制,也給教師教學帶來了新挑戰,教師必須不斷“充電”,學會利用好信息化平臺進行教學設計,高效地組織好課堂教學。但在教學中發現,部分同學對課前學習任務和課后作業置之不理,職教云App這種先進的教學平臺雖然能檢測到學生沒有參與學習任務,但并不能從根本上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學生的智商和基礎、學校的管理和教師的情感教育。對于教師來說,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去感化他們努力學習,勉勵他們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主動參與學習,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課堂教學中,個別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在課堂上未能很好的參與金針菇栽培的互動學習,而是用手機玩微信、看視頻、聊QQ,甚至進行網購等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因此,必須對課堂上學生使用手機的行為加強監管,充分發揮手機App帶來的學習優勢,克服手機對學習帶來的弊端。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教技[201612]號)[Z].2016-06-07.
[2]隋全俠.依托資源庫平臺的高職紡織類課程O2O混合教學策略研究[J].紡織服裝教育,2016,31(6):470-473.
[3]陳小云.基于智慧職教云課堂的互動式教學探討——以《門店促銷策劃》課程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5(46):284-286.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