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姝卉
摘 要:近年來,國家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域,這足以看出國家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看重。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生毫無疑問是將來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后備力量,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同樣成為其重要能力和素質之一。本文從心理健康教育及其能力重要性的角度,探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生培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為進一步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策略奠定必要的前提和基礎。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依據
一、引言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文化多樣性日益突出。而受文化多樣性的影響,學生心理方面表現出來的問題不斷增多,心理健康教育愈來愈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碩士生,未來都是社會的思政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本質上來說是做人的工作,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碩士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以適應未來工作和社會的需求是很重要的。
二、現實的需要和必要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碩士生,畢業以后絕大部分都成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師、高等院校輔導員或者黨團工作者等),無一例外都是做人的工作。有學者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輔導能力結構進行調查研究,發現結構構成主要有6個能力維度。一是洞察與評估能力維度(包括觀察力、甄別力兩因子);二是建立關系能力維度(包括咨詢與溝通技巧、職業品格兩因子);三是自我心理修養的指導能力維度(包括自我意識、情緒管理、意志力、積極的態度、自我成長五因子);四是社會與生活適應指導能力維度(包括人際關系、耐挫力、戀愛心理、生涯規劃指導能力四因子);五是學習心理指導能力維度(包括學習管理指導、休閑管理指導兩因子);六是心理危機干預能力維度(包括生命教育與危機預防意識、心理危機干預與處理兩因子)。而通過調查統計數據發現,建立關系能力、洞察與評估能力、自我心理修養指導能力所占的權重比較高,對于思政工作者來說顯的尤為重要,但是每一種能力都是思政工作者所必須要掌握的,都是在做人的工作中可能會用到的。
在采取有效措施來增強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這個問題上,一些學者提出了要從教師隊伍建設上入手。為此,2005年1月12日教社政《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中就特別提出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關鍵性作用,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自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訓和提升,有針對性的處理好大學生各類發展性心理障礙,如學業學習、人際交往、職業規劃、戀愛情感以及健康生活等基本問題。這份報告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需關注其學生的思想層面的困擾,還要維護其心理健康,挖掘其心理潛能,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學生親密接觸的優勢和有利條件,拓展自身的工作職能,從而來彌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資源欠缺的問題。
因此,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心理輔導能力的角度來看,制定一個科學的、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案來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以使得他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熟練地應對工作對象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就顯得尤為必要。
三、國家政策的要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層出不窮,特別是近年來連續發生的一系列自傷和傷人事件。可以說,大多數大學生的心理都處于亞健康狀態,且呈現出更加復雜、多變的特點,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重重交織,難以分辨。
當前,習近平總書記更為關注各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中共中央、教育部等部門也相繼發布了多個文件,為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19年工作要點中也明確強調,要強化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共中央連續在重要會議及報告中提出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的重要性和方式、途徑等,為我們進一步貫徹實施及完善工作格局、開展隊伍建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創新提供了十分關鍵的政策支持。為貫徹落實這些政策,有諸多學者對“心理健康工作如何有效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這一課題產出豐碩的成果。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碩士來說,除了要學習心理學方面的相關課程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之外,增強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思政工作者是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碩士生在校期間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方面的培養可以為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目前,盡管很多高等院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但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務中心是隸屬于學工部的,這種機構設置使得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偏行政化。而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師主要來自思政隊伍,如輔導員、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等。盡管這樣可能暫時解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燃眉之急,但是隨著學生心理問題的多樣化和復雜性,在實際工作中還是暴露了一些問題。
據統計,國外高校通常情況下400個學生對應1個專職心理咨詢人員,而我國高校的比例竟高達20000:1,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在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上形成“單兵作戰”的局面,師資不足成為制約高校心理教育的最大瓶頸。思政工作者雖身處學生工作一線,身肩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能和重任,但因專業背景不一,大多數思政工作者缺乏系統專業的心理學的知識,更缺少從事心理咨詢方面的相關經驗,其能力并不足以釋放出引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力量。在面對學生的問題時,難以區分是一般性的問題還是心理問題,大多采取簡單的談心甚至是說教等方式,不能夠準確地分析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有時只能以校規校紀來進行簡單的約束和管理,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造成更進一步的傷害。有一些思政工作者由于經驗不足,在面對有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的學生時,意識不到其問題的嚴重性,仍然采用簡單的處理方法,很有可能會加重學生的心理問題,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輔導員、班主任在實際工作中,除了要處理跟學生相關的獎學金、助學金、助學貸款以及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的事情外,還要應對各種突發事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擔負著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所以思政工作者們并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學習專業的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和接受心理輔導方面的相關技能培訓,他們可能也沒有精力來發覺或者處理學生中潛在的心理問題或危機或者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不能有針對性地處理,這無疑喪失了一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優勢地位。
從隊伍建設的角度出發,培養一支既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培訓,又能熟練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符合中國特色的新生代思政工作隊伍,這將成為未來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進行的保障。因此,在校期間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碩士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訓練,使他們能夠熟練掌握一些心理咨詢與輔導方面的技能,這樣在他們將來作為一名思政工作者面對問題時,才會游刃有余。
五、解決當前困境的需要
當前,盡管很多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逐步成為了必修課程,但大部分老師授課時仍然采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育形式,只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實踐能力的培養,大大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另外,心理學相關的課程在大部分高校是作為選修課開設的,只有少部分感興趣的同學會選擇。
以西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碩士生為例,培養計劃中的學科方向課是八選五,八門學科方向課中只有兩門是跟心理學相關的課程,分別是人格與健康心理專題研究和心理咨詢理論與實務專題研究。18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碩士生共有22人,選擇人格與健康心理專題研究課程的有13人,選擇心理咨詢理論與實務專題研究課程的有11人。選擇這兩門課程的同學有的是想要通過學習心理學方面的相關知識能夠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絕大多數同學是在為以后的工作做準備。同時,至少有9名同學在校期間可能接受不到任何心理學方面的相關課程知識,也就意味著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心理方面的問題就沒有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做支撐去很有效地解決。目前,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碩士生在校期間進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還不健全,所以實施一套行之有效的培養模式來提高思政專業碩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當前的重點也是難點問題。
六、結語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對個人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要培育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就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碩士生,大部分都是未來的思政工作者,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因此要重視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提高競爭優勢,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張玉杰.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及實現[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8.
[2]李瓊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輔導能力結構探索[D].成都:西華大學,2018.
[3]戚昕,陳國鵬.高校輔導員兼職心理輔導的利弊與對策[J].當代教育科學,2012(13):36-38.
[4]馬建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30年建設歷程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6(11):87-91.
[5]潘鑫.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研究述評[J].才智,2017(1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