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摘 要:積木游戲是幼兒園游戲的重要構成要素,對幼兒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方面的發展有積極作用,而幼兒積木建構水平則是檢測幼兒積木游戲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幼兒積木游戲的建構水平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積木游戲;建構水平;提升
積木游戲發展至今已有兩百多年,隨著時代的發展更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新式玩具,但積木玩具仍然能在龐大的玩具體系中占據著一席重要之位。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積木游戲對學齡前兒童有著無可取代的意義和價值,在積木游戲當中,幼兒積木建構水平是評價幼兒積木游戲效果的重要標準。本文從積木游戲的價值、存在問題、建議等方面討論如何提升幼兒積木游戲的建構水平。
一、概念界定
積木游戲是建構游戲中的一種。學者劉焱認為,積木游戲是幼兒以積木為物質基礎開展的象征性的建構游戲活動。彭佩云認為,積木游戲是兒童使用積木進行建筑和構造的游戲。
“建構”來源于英語中的“tectonic”,是建筑專業方面的名詞,是指對建筑空間的設計和構造,在建造的時候,特別強調建構者的技能、空間結構把握、原材料的運用等。“水平”這個詞則有多種解釋,本文主要指在某一方面所達到的程度。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張曉霞認為積木建構水平指幼兒利用個體積木進行空間搭建能力,其作品最高搭建技能作為積木建構水平的認定。
二、積木游戲對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價值
積木游戲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在幼兒園學習過程中,積木游戲應該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第一,積木游戲有利于幼兒健康。幼兒在就行積木游戲時,需要重復不斷的移動積木,他們的身體機能因此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在有限桌面空間進行積木游戲時,由于積木材料體積和場地的限制,幼兒要精確地把積木放到合適的位置,需要腦、手、腳全身的配合與協調。
第二,積木游戲有利于幼兒語言開發。積木游戲可以促進幼兒口頭表達能力和讀寫能力的提升。有研究證實,家長跟玩娃娃和玩積木的幼兒進行對話,發現積木游戲更能激發幼兒表達欲望和表達質量;在積木游戲中提供圖片、音樂等信息,有助于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
第三,積木游戲有利于幼兒社會能力拓展。積木游戲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幼兒在積木游戲的過程中,他們難免會遇到摩擦與矛盾,通過溝通、協商,最終得以解決問題。除此之外,積木游戲也可以就行進行角色扮演,進而產生更多互動和情節。
第四,積木游戲在科學領域中的價值。積木的形狀、尺寸、數量等特點是幼兒數學概念啟蒙教育的理想教具。在游戲過程中他們可以體驗“一”和“多”數量關系、分類的概念、面積的概念、上和下、里和外等抽象的空間關系概念。
第五,積木游戲在藝術領域中的價值。在早期的建構作品中已經出現對稱、模式這些典型的造型。除此之外,幼兒的建構作品是對其生活經驗的一種再現過程。例如,幼兒建構房屋的時候,他會把左邊的屋頂設計成三角形,右邊的屋頂設計成半圓形;在搭建車庫時,用兩個大的菱形積木,形成一個長方形的車庫大門,然后在大門上方擺放兩個正方形形,一個正方形是燈的開關,另外一個正方形則是遙控按鈕,這些都是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一種體現。
三、幼兒園積木游戲實踐過程中面臨的困難
第一,游戲材料投放不合理。幼兒園限于經費和場地,采購的游戲數量和種類不能滿足游戲的開展,長此以往會破壞幼兒對積木游戲的興趣。有些幼兒園進行大型積木游戲時,只能將不同種類和規格的積木材料湊在一起,因為尺寸不統一,就會造成積木尺寸比例不協調,破壞了積木之間互補的特性,給搭建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也影響了建構的質量。
第二,游戲材料投放缺乏指導。幼兒園投放積木時缺乏指導,導致一些老師憑借自己喜好選擇材料投放,有些為節約回收時間投放數量有限的游戲材料,甚至簡單的把積木材料平均分配到所有的班級當中,不區分幼兒年齡和班級等。原因是教師缺乏理論培訓和指導,這樣不利于幼兒教師對積木游戲的理解,也不利于幼兒積木游戲建構水平的發展。
第三,游戲指導策略不一致。理論界對幼兒游戲是否需要教師干預這個問題尚未達成一致,一種觀點認為幼兒作為游戲的主人,應該由幼兒自己根據意愿進行選擇;一種觀點認為,幼兒缺乏自制力,如果成人不進行干預,幼兒的游戲水平就會發展緩慢。在實踐過程中存在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種是幼兒年齡較小自身積木建構水平低,沒有必要對他們進行指導;第二種是幼兒年齡較大有一定積木建構水平,不需要對積木游戲進行深入指導;第三種主張不要干預,負責把積木材料提供給幼兒,只負責他們的安全,讓他們自己自由感受和體驗,游戲過程中無需對他們進行評價。
第四,游戲評價方式不科學。幼兒教師對游戲觀察和評價是幼兒建構能力和興趣得以快速提升的保障,但在實踐成長過程中教師評價缺乏科學的理論依據,一是評價內容簡單,教師僅僅從外形對積木作品進行評價,往往忽視了幼兒對作品的情感態度、創作能力、時間和精力投入以及不同形狀之間的組合想象等方面的評價;二是評價主體過于單一,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教師進行評價,幼兒自評和同伴之間的互評也是缺乏的,家長對幼兒作品的評價更加缺乏。
第五,游戲時間安排不合理。大多數幼兒園由于積木游戲區空間限制,沒有足夠的場地保障,所以每次能參與的幼兒數量不多,精確到每周每位幼兒到游戲區玩積木游戲的機會更是屈指可數,每次玩的時候,除去開頭的構思、討論分工以及游戲結束收拾積木的時間,實際上幼兒每周實際參與體驗積木的游戲時間是不合理的。幼兒體驗積木游戲時間少,游戲時間設置不合理,游戲效果受到影響,這些因素都影響了幼兒建構水平的提升。
四、提升幼兒積木游戲建構水平的建議
第一,游戲前的準備。在積木游戲開始之前,教師在幼兒的協助下做好游戲前的準備工作,補充一些常用的輔助材料和替代材料,這為不僅可以提升幼兒的搭建興趣,還能起到隱性指導的效果。還可以通過圖片的展示這種方式來提升幼兒游戲的經驗,在適當的條件下,還可以帶幼兒進行田野調查,這樣才能更直觀的了解所要搭建的物體形態和空間關系,有利于建構水平提升。
第二,游戲過程中的指導。在游戲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根據游戲過程出現的不同情形進行針對指導。例如,當游戲遇到困難的時候,利用幼兒愛模仿的天性,在幼兒的旁邊用類似的材料進行搭建,引導他們進行觀察和模仿;教師還可以以游戲伙伴的身份參與到游戲中進行語言指導,這樣利于幼兒克服依賴心理,培養獨立自主的性格。
第三,游戲經驗的分享。作品搭建完成后,游戲并沒有結束,游戲經驗的分享和交流也是游戲能力提升的關鍵。作品完成后,教師把幼兒組織起來進行分享和交流環節,教師把展示的舞臺交給他們,讓他們來分享一下自己的作品。搭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搭?是怎樣完成的?遇到什么困難?自己是怎樣去解決的?最后,教師還要指導幼兒將積木按類別回收整理好,方便下一次使用。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專門組織一場經驗分享交流會,將一段時間收集好的幼兒積木游戲的照片和視頻進行播放,讓幼兒一起討論,交流內容可以涉及困難克服、分工合作、經驗分享和點評作品等方面,這樣能讓積木游戲經歷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第四,游戲時間的合理分配。在導入環節,幼兒能掌握建構物的結構特征,突破了建構技能的難點,但是過長的導入時間會削弱幼兒建構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因此,導入時間不宜過長;主體游戲時間太短會增加幼兒發生攻擊性行為的概率,并且還會加劇教師高控游戲的指導狀態,所以,當主體游戲的時長能保證在50分鐘以上,教師高控式的游戲指導狀態就能得到極大改善,正向的指導效果也會上升,幼兒發起的指導行為也越來越多;交流點評的時間過短會導致幼兒的游戲建構水平得不到升華,游戲情感得不到共享,此環節時間可以適當增加;最后,收拾整理積木材料的時間應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和材料數量適當調整。因此,在合理有效的時間內,幼兒發展價值才能得以充分發揮。
第五,加強培訓,提升教師的游戲指導能力。建構能力是積木游戲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是評價幼兒游戲建構水平最重要的標準,引導幼兒掌握相應的建構技能是教師提升幼兒積木游戲水平的關鍵,而在引導幼兒之前,教師自身必須先掌握建構技能,領會建構中所蘊含的物理和數學等規律知識,了解基本架空、交叉架空、對稱性圍合和切角蓋頂等建構技能,明確幼兒掌握建構技能的重難點所在,引導時應因地制宜采取講解示范、環境暗示和范例比較等方法,這些才能更好地引導幼兒掌握建構技能,提升其積木游戲的建構水平。
總而言之,積木游戲是幼兒園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在健康、語言、社會、藝術等方面的發展都有積極的作用,幼兒園教育應該把提升幼兒積木游戲的建構水平作為重要工作。
參考文獻:
[1]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彭佩云.幼兒教育詞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4.
[3]華愛華.幼兒游戲理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張曉霞.4-5歲幼兒積木建構水平的提升極其對幾何空間能力發展的影響[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3.
[5]崔希娟.積木的不同投放對幼兒積木建構水平的影響[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