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童


摘? ?要: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知、發現、欣賞數學中的美,激發出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本文將從數學知識的應用、良好的學習情境、教學技巧、數學與文學藝術的關系等方面,展現數學的對稱美、簡潔美、和諧美、創造美、奇異美和藝術美,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深刻理解數學知識,啟發數學思維,發覺數學之美。
關鍵詞:數學教學? 美育? 滲透
1? 美育的意義和必要性
有一種說法,將美育分為廣義美育和狹義美育。從廣義的角度上講,美育指的是一個人的人生境界所達到的最高標準,它是指一種新感性的建立。并且美育關系到一個人如何去建構和追求自己的人生。從狹義的角度上講,美育指的是藝術教育,也就是學生通過對文藝理論的學習和文學作品的鑒賞,來提高自身對藝術美的理解、感受和評價的能力。狹義的學校美育是指對舞蹈、音樂、繪畫等藝術相關的課程進行教育,它只是針對教師教學的美育卻忽視了學科之間的互動性,這就不能實現美育的真正目的。現在學校中的美育主要通過社會美、藝術美、自然美等對學生進行滲透,成為學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應僅僅局限于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要培養學生發現數學中蘊含的美,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和實施。心理學研究曾表明:思維的動因之一是興趣,如果沒有絲毫興趣的進行強制性學習,就會扼殺一個學生的求真欲望。而對學生進行美育的滲透,則恰好能夠解決學生學習數學時缺乏興趣的問題,從而改變學生對數學枯燥乏味的認知,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對美育的滲透是十分必要的。
2? 美育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方式
2.1 運用數學學科知識的特點滲透美育
美是數學本身所具備的,它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內涵美,包括邏輯美、抽象美和思維美。一直以來,數學都是以一種抽象的形式存在,不易理解。有些人說數學很無聊,因為它只有一些概念和公式,并沒有感情色彩。然而事實上,數學的概念和公式是由同一類事物的共同基本特征和屬性衍生出的。數學能夠以最清晰、最簡單的方式總結出豐富的內容,不僅僅是演繹過程美,而且結果更加美。就像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橋問題,歐拉就巧妙地將復雜的七橋問題轉化成,能否一筆不重復畫出,過七個點的圖形的數學問題。使復雜的實際問題簡明扼要的概括成數學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正確的運用簡潔美,在解決問題時能夠事半功倍。
二是形式美,他包括整齊美、對稱美、簡單美。它主要蘊含在數學教材中。數學美是客觀世界的真實反映。自然界本身是有規律的、對稱的。因此,反映到數學知識特點上就是對稱美和規律美。例如,自然界中美麗的倒影、蜻蜓的翅膀、雪花等等,這些在數學中就體現為點對稱、線對稱與面對稱。在數學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比如,三角形的垂直平分線問題,折疊問題,楊輝三角(圖1)等都體現了數學的對稱美。
當然,在生活中也會存在一些不對稱的事物,例如胡夫金字塔、巴特農神殿等。這些由于存在著某種特定的比例關系——黃金分割,也同樣存在著美,體現出數學的和諧美。
2.2 運用教學技巧創設問題情景滲透美育
既然數學中存在這么多的美,為何學生們還是覺得數學如此枯燥呢?這是因為美的因素雖然蘊含在數學教材中,但是由于布局不夠緊湊,致使學生難以發現其中的美。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自然界中存在許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給孩子們看,講給孩子們聽,孩子們自己是不會留意的。”因此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設施、運用教學技巧向學生們展現數學美在何處,引導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和創造美。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更應如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針對中學生現階段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在教授知識前,適當的引入與課程相關知識的應用或知識的產生背景,創設美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幾何知識前,向學生展示兩尊格魯吉亞的雕像,運用簡單的線條構造出了體態優美的男女主角,在惋惜世間多少悲情故事被迫分離的同時,將數學的幾何構造美展現給學生,體現數學的精妙之處。亦或是在講解函數之前,向同學們講笛卡爾與克莉絲汀公主凄美的愛情故事,從而向同學們普及心形線的由來,展現出數學解析幾何的圖形美,表達出數學“有情有義”的一面,體現出數學的人文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突破學生對于數學無趣的思維定式。
采用一題多變的方式,發散學生思維,尋找到最優解。用數學的奇異美、創造美來影響學生,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解決平方根問題時:
當學生對數學的創造美、奇異美感受最為強烈的時候,也就是思維最活躍的時候,這時一旦有新的解題方法,同學們就會感受到數學所帶來的成就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正是數學奇異美的存在,既發可以散學生的思維,又能激發同學們對數學的學習熱情。
2.3 運用數學與文學藝術之間的互動滲透美育
數學看似與文學藝術風馬牛不相及,但是數學本質上與文學藝術卻具有著奇妙的共同點。數學所體現出來的藝術美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方面是數學與音樂之間的互動,另一方面是數學與繪畫的互動。眾所周知,數學是客觀事物在進行邏輯思考和高度抽象的產物,然而音樂則是一種情感在于聲音方面的外化,“冷”的數學與“熱”的音樂之間有什么必要聯系嗎?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可以說音樂與數學之間是互為促進的。比如世界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肖邦先生就十分注意樂曲中的數學規律、結構和形式。一位研究肖邦音樂的專家曾說,肖邦先生的音樂成果具有著樂譜語言的數學特征值得學習。由此可見音樂與數學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一位中國繪畫大師曾說:“數學家和藝術家有著相同的求真精神,研究學科以數學為基礎,研究美術以素描為基礎而素描是以透視(數學)為基礎”。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如此之快,與藝術和數學的相互促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20世紀80年代初,數學公式的美學價值被曼德爾布羅夫發現,是曼德爾布羅夫打開了數學藝術寶庫的大門,使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也有幸看到了數學之美。
3? 數學教學中美育的價值
(1)數學領域的美育與文學藝術一樣,都具有潛在的思想教育功能。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情感教育,使學生敞開心扉,應用自己的知識、情感去構建一個客觀世界的真善美,引起精神的升華,心靈的美化,情感的凈化。笛卡爾--分析幾何的奠基人,他的成功歸功于他的發散思維,善于自我反思和創新。因此,在數學教學方面,對于用特殊方法解決問題的學生,應該及時給予表揚增強其自信、鼓勵個性發展。
(2)發展能力和智力的關鍵是思想的發展。在數學教學中,不能僅僅依靠邏輯標準和實用標準來評價數學問題的解決是否恰當,還需要有審美標準。若答案不符合數學美的標準,那么就需要按照數學美的規律改進。在改進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促進其數學思維活動,使靈感與邏輯思維融為一體,還可以促進其智力的充分發展。
(3)在教學中,要根據數學美的內涵,使學生充分掌握數學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使數學知識系統化。不僅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啟發學生深化思維,促進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
4? 結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時刻以數學的審美方式,去熏陶和培養學生的美感。但是數學美感的滲透過程是漫長的,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堅持。數學教師應不斷加強對數學美的探索和發現,只有自身真切感受過數學美所帶來的喜悅,才會在教學中應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學生。
參考文獻
[1] 路暢.初探藝術教育與美育的關系[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7):17-18.
[2] 顧沛.從美育的角度看南開大學的數學文化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6(6):12-14.
[3] 張楚延.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問題[J].高教探索,2001(4):79-83.
[4] 劉寒凌.談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促進作用[J].中國教育學刊,1999(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