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勇泉 王海明 蔣暉



[摘 要] 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的培養目標高于其他專業,對雙語教學的要求也相應較高。醫學預科階段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英語基礎水平的關鍵時期,但這一階段學生的英語水平、學習情況和對下一學業階段雙語教學的期望尚不清楚。該調查研究分析了作者所在學校2011屆和2012屆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和目前學習情況,學習英語的目的、動力和限制條件,對英語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對后續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學習階段雙語教學希望采取的形式,對醫學英語課程的期望和要求,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改革建議。
[關鍵詞] 臨床醫學八年制;雙語教學;公共英語;醫學英語
[作者簡介] 程勇泉,王海明,蔣 暉,就職于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脊柱骨科。
[中圖分類號] G642.0?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23-0103-03? ? [收稿日期] 2020-02-03
我國最早創建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的是北京協和醫學院,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是唯一一所八年一貫制醫學院。2004年原衛生部頒布了《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確定了“以五年制為主體、以八年制為重點、以三年制為補充”的醫學教育改革思路。全國數十所醫學院校開始招收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以培養適應我國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有寬厚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知識基礎和扎實的醫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且具有較強臨床能力、較大發展潛力和較高綜合素質的臨床醫學專業高層次人才[1]。
一、本調研對象和方法
(一)調研對象
選擇本校2011屆和2012屆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為本次調研的對象,在醫學預科學習(大學二年級和一年級)時接受調查。其中,2011屆72人,2012屆43人,男生54人,女生61人。共發放問卷115份,回收有效問卷115份,回收率100%。
(二)調研方法
本調查研究在2013年1月進行,所有調查對象均在學習物理、化學、公共英語等醫學預科知識。本調查遵循自愿原則,并采用不記名方式。調查內容包括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和目前學習情況,學習英語的目的、動力和限制條件(首要、次要和第三位),對英語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對后續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學習階段雙語教學希望采取的形式,對醫學英語課程的期望和要求等。
二、調查結果
(一)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
共有110人填寫了高考英語成績,平均分為117.8分(滿分150分)。65人已通過CET-4考試,平均分為538.8分;60人已通過CET-6考試,平均分為473.6分。2011屆72人中共有71人對大一的整體學業成績進行了自我評估,結果如表1。對自己高中英語水平的評價,出色、良好、一般、較差、很差的比例分別為2.7%、38.4%、48.2%、8.9%和1.7%。
(二)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認識情況
多數學生(83/115)都有想法參加其他英語考試,包括專業八級、TOEFL、IELTS、GRE、USMEL,以期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而首要、次要和第三的英語學習動機(A.通過四、六級;B.父母強迫;C.期末考試考高分;D.找份好工作;E.實現出國的愿望;F.勝任臨床和科研工作;G.提高人文綜合素養;H.對英語感興趣/學習中有樂趣)、英語薄弱方面(A.聽力;B.口語;C.閱讀;D.寫作;E.詞匯)和英語學習限制條件(A.課業繁忙沒時間;B.缺少指導教師;C.缺少學習伙伴;D.缺少教學資料;E.缺少實際應用的機會)的調查結果,分別見表2、表3和表4。
(三)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醫學預科階段對英語學習的投入情況
在英語學習所用時間方面,每天2小時以上、1~2小時、0.5~1小時、0.25~0.5小時和少于0.25小時的比例分別為6.1%、19.3%、29.8%、24.6%和20.1%。而目前在英語學習上花費的時間占總學習時間的比例,1/2以上、1/3至1/2左右、1/4至1/3左右、1/5至1/4左右、幾乎不學英語的比例分別為1.7%、8.6%、29.8%、24.5%和16.5%。115名調查對象中,曾參加過各種英語課外活動(如模擬聯合國活動、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英語辯論比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寫作比賽、英語電影配音、電影欣賞、話劇表演等)的學生高達111人。
(四)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對不同學業階段英語教學的評價和期望
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的教學大致可分為醫學預科、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三個階段。本研究的調查對象處于學習醫學預科階段,主要通過公共英語課來學習英語。對公共英語課教學內容的評價,認為非常有用、比較有用、一般、比較無用和特別無用的學生比例分別為5.4%、18.9%、46.8%、25.2%和3.6%。在公共英語課的教學效果方面,分別有7.1%、5.4%、32.1%、42.0%和13.4%的學生認為通過上課提高很多、提高一些、一般、提高不多和沒有提高。對大學學習后自身所具備的英語水平,分別有4.5%、36.6%、44.6%、10.7%和3.6%的學生評價為出色、良好、一般、較差和很差。
對基礎醫學課程(解剖、生化、生理、病理等)學習階段的授課形式,選擇A.“全英授課,考試全英答題”、B.“全英授課,考試自選英語或漢語答題”、C.“雙語授課,考試全英答題”、D.“雙語授課,考試自選英語或漢語答題”和E.“漢語授課,考試漢語答題”的學生比例分別為4.5%、12.5%、8.9%、59.8%和14.3%。而對于臨床醫學課程(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學習階段的授課形式,選擇A、B、C、D和E的學生比例分別為13.4%、17.8%、14.2%、44.6%和9.8%。對于下一階段學習采取全英/雙語教學的看法,分別有33.3%、46.4%、15.2%和9.8%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可以”“建議不要”和“無所謂”。大部分學生(63/112)擔心醫學課程采用全英/雙語教學可能會導致英語基礎差的同學會跟不上,其次(44/112)擔心會影響醫學課程的學習效果。對于醫學英語應首先強化的內容,選擇醫學聽力、口語交流、文獻閱讀、論文寫作和專業詞匯的學生比例分別為24.3%、40.5%、16.2%、3.6%和15.3%。
三、討論
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高于其他學制專業,因此要高度重視對學生的英語思維和運用水平的培養。作為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畢業生的筆者,體會到在醫學預科階段通過英語公共課、在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階段開展雙語甚至全英文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醫學英語能力。本校自開辦八年制專業以來,一直努力創造條件為學生開展雙語教學。外國語學院遴選并考核了數百位具有全英教學資格的老師,其中多數有國外留學的經歷。學校聘請了專業外教在業余時間授課,為有志于提高英語水平的教師提供口語交流的機會。然而雙語教學是一個相互的過程,醫學預科階段是醫學生建立終生學習英語理念的關鍵時期。但是,這一階段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對英語學習的認識和態度、對雙語教學的期望如何,尚不清楚。因此我們開展了這項調查研究,從而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并指導各學業階段雙語教學計劃的制定。
我們發現,本校2011屆和2012屆八年制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是良好的,在大一和大二階段即努力參加并通過了CET-4和CET-6考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學生對整體學業成績的評價,與對自身英語水平的評價結果是相似的,即大部分是良好和一般的水平。學生對英語學習有濃厚的興趣,高達96.5%的人參加了各種形式的課余英語活動,從而力圖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這也反映在多數學生都有想法參加其他英語考試上。由于通過CET-4和CET-6考試是學生畢業的硬性要求,因而在醫學預科階段,學生學習英語的首要目的是參加考試。當然,也有超過1/4的學生認識到英語對于將來的臨床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可以讓高年級學生/畢業生返校向低年級學生以心得交流的形式,灌輸重視英語學習的理念,從而消除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厭惡感。
“啞巴英語”是非英語母語國家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2]。因此高達7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聽力和口語需要得到加強。而制約學生加強英語學習的首位原因是學業繁忙,其次是缺少實際應用的機會。因此,在理論授課和臨床實習教學過程中,應當合理安排英語教學計劃,并為學生提供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因此可以在PBL教學的小組討論中,鼓勵學生逐步采取全英文交流[3]。在醫學預科階段,學生每天投入英語學習的絕對時間和相對時間都相對較高,這種對英語學習的熱情,應當加以適當的培養和引導,從而使學生在后續學習階段和畢業后教育中獲益。然而目前公共英語課的設置并未考慮到醫學生的實際需求,使學生對公共英語課的教學內容不太感興趣,且對教學效果評價不高。北京協和醫學院在醫學預科階段通過聘請外教解讀英文醫學科普文章,使醫學生建立對醫學英語的興趣,為學生提供英語口語交流的機會,不失為一種可以借鑒的方法。
八年制學生在醫學預科階段對雙語教學有很高的期待,將近70%的學生希望在下一階段的教學中采用雙語教學。學生首選的授課形式是雙語授課,考試自選英語或漢語答題,主要原因是擔心醫學課程采用全英/雙語教學可能會導致英語基礎差的同學會跟不上,其次擔心會影響醫學課程的學習效果。基礎醫學學習階段有大量的新名詞,如果采用全英文授課的形式,學生勢必要閱讀中英文兩套教材,從而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因而采用中英雙語授課的形式,如中英文對照課件加上中文或英文講課,學生更容易接受。學生希望在考試時可以自選英語或漢語答題,對于采用英語答題的學生,應當予以加分,從而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和應用醫學英語。
綜上所述,臨床醫學八年制醫學生具有良好的英語基礎,在醫學預科階段能夠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但公共英語課的設置與學生的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需要改進。而基礎和臨床醫學學習階段應當充分采取各種形式的雙語教學,為學生提高醫學英語運用水平創造機會。
參考文獻
[1]關美萍,等.對我校首屆臨床醫學八年制雙語教學情況的調查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3):1-2.
[2]林樺,彭偉蓮,沈守榮.臨床醫學八年制雙語教學問卷調查分析與啟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7):85-87.
[3]陳曉,等.雙語結合PBL教學在八年制醫學生骨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08):119-120.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Bilingual Teaching Among Eight-year Students Majoring in Clinical Medicine in the Stage of Preparatory Medicine
CHENG Yong-quan,WANG Hai-ming,JIANG Hui
(Spinal Orthopedics,Southern Hospital,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515,China)
Abstract:Eight-year system medical students of clinical medicine have higher training target than students of any other major,and their requirement of bilingual teaching is also high.Preparatory stage is the critical time for students to cultivate interest of learning English and improve basic English.But their actual English level,learning condition and expect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the next teaching stage are not clear.This investigation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eight-year system medical students in Grade 2011 and 2012 and proposes feasible suggestions.
Key words:eight-year system of clinical medicine;bilingual teaching;public English;medical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