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萍
【摘 要】 高科技的發展影響著人們傳統的生活及工作方式,為很多領域的進步提供了契機。微課在教育方面的運用改變了課堂教學中對黑板、粉筆的依賴,以更加直觀、詳細、生動、便捷的方式為學生展示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由原來的枯燥乏味變得富有生機和活力,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尤其在晦澀難懂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微課的運用緩解了數學知識的抽象化、概念化給學生帶來的學習難度,同時促使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本文從高中數學教學的角度分析了微課的應用價值及運用策略。
【關鍵詞】 高中數學;微課教學;策略研究
高中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對學生的空間感和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而且和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更是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基礎,因此需要具備將數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中的能力。傳統授課模式局限性大,無法將抽象的數學理論直觀體現,學生往往難以理解,而微課的形式新穎,對知識點有較強的針對性,并且可以結合圖片、視頻、動畫、解說等多種方式對知識點進行分解、融合,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
一、微課教學的價值體現
1.趣味濃厚,可控性強
傳統教學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主要是通過教材說明、教師課堂講解、習題練習等方式,與實際生活缺乏交集,針對性較差,很難調動學生對數學的熱情和學習積極性。微課可以將某一個概念或者某一類課題作為主線,設置適宜的情境,通過問題探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學生自發地投入到尋找答案的學習中,更實現了與生活的完美結合,這種針對性較強的操作能夠使學生深入了解數學內涵,提高數學成績。同時,微課的制作不同于枯燥的文字說明,而是將形象的聲音、生動的畫面、直觀的視頻以及趣味的講解相融合,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學習趣味。此外,利用微課學習的可控性較強,不受地點和時間的約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反復觀看,隨時暫?;蚶^續,而且微課的時間一般在10分鐘以內,便于學生對瑣碎時間的利用。例如數學公式眾多,難以準確記憶,可以通過微課將公式及其產生歷程、相關故事做個圖文并茂的簡介,既增強記憶,又提高了趣味。
2.突破重點難點,建立知識框架
數學的知識比較零散,但是各知識點之間又有緊密的聯系,在解答一道數學題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將多個知識點相結合,這就需要建立數學知識體系,而且這個體系框架不僅要正確,更要完善。高中數學的學習中,學生經常掌握了當下的知識點,卻忘記了之前的知識點,微課可以將這些知識點總結并建立知識框架,對其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標注,使其中的關系一目了然,便于學生快速掌握和運用。
二、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增強微課的運用效果
1.情境設置展示抽象概念
教師主導、學生被動接受是當前課堂教學中的普遍狀態,這種狀態壓制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并且在學生遇到困惑時由于不符合教師的教學進度以及不占據主體位置,往往無法及時提出疑問并處理,日積月累,問題越來越多,難免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影響學習成績,而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也會因此降低,尤其是涉及抽象概念時,學生的理解常常出現偏差,因此,抓住課堂教學時機,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及對知識的正確把握非常關鍵。微課可以通過情境設置為學生提供輕松的學習環境,并將抽象概念直觀體現,加強學生理解。例如,平面圖形和空間圖形的特點僅依靠黑板上的畫圖是難以理解的,必須經過學生的想象,但是缺乏引導的想象可能會造成誤解??臻g四邊形在平面上的構圖會讓很多同學認為其兩條對角線會相交,當教師通過微課將平面上的作圖導入立體圖形中并將圖形轉動來展示其對角線情況時,學生會發現兩條線根本不在同一平面,因此不會平行,也不會相交。
2.重視學生個體差異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內容設置及習題布置會根據大部分學生的掌握情況開展,但是難以實現對所有學生的針對性教學,使學生間的差異越來越明顯,部分學生因此缺乏自信心,難以提高學習水平。微課在制作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增強教學趣味,還要豐富教學資源,從生活中、網絡中選擇相關內容,和教材融合到一起,根據學生的興趣、水平、性格特征等制作內容,使每位學生都可以從微課中有所收獲,并實現自我提升。例如針對“函數”的微課教學中,學生根據其內容自主學習,教師根據學生的差異性設置相應的習題類型,基礎薄弱的學生需設置基礎題型,注重對基礎知識的運用和掌握;中等學習水平的學生需對其設置靈活型題型,注重對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及知識遷移能力的提升;而學習能力強,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對其設置復雜型題型,鍛煉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學生通過題型練習逐步提高能力,既穩固了基礎知識,又增強了學習信心。
3.整合資源,結合活動
現代教學中,課堂活動的開展已經逐漸替代傳統的單一化講解模式,由于課堂活動不僅能夠集中學生精力,增強學習趣味,并且可以提高學生主動性和思考能力,因此開展微課教學的同時也需要整合資源,通過豐富的課堂活動帶入知識學習,以增強微課教學的效果。例如關于“三垂線定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對實驗進行模擬展示。首先,課前要求學生準備好直角三角板和丁字尺等實驗工具,然后在模擬前教師講授基本內容,使學生對三垂線定理有初步認識,并組織學生討論其原理;接著讓學生用實驗工具開展實驗,與學生一起分析實驗結果,探索知識內容;接下來教師將制作的模擬實驗的微視頻進行播放,教師制作微視頻時需要設置常規的實驗用具,并將用具的動態變化展示出來,引導學生觀察三垂線中線與線、線與平面之間的關系。如果學生在觀看微視頻后有疑問,要及時為學生解答,鞏固知識;最后,讓學生再次利用工具展開實驗,觀察能否證明定理內容。
微課的內容短小精煉、形式新穎、操作方便、可隨意控制,可以滿足多層次學生的需求,高中數學教師需要重視微課的價值,并通過情境設置、尊重個性化差異、結合課堂活動等形式豐富微課的形式,充分發揮微課作用,實現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富平.淺談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微課的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9(24).
[2]臧文月,文斌.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優勢與策略研究[J].經濟師,2019(8).
[3]廖劍.淺析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9):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