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悅 劉秀巖 溫照洋 楊洋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留守兒童的數量不斷增多,留守兒童的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其中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尤為突出。在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中家庭教育又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黑龍江省貧困縣域為調查對象,借助問卷調查和個案工作等方法,通過實證研究與理論分析相結合的方式,重點分析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并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貧困縣域;留守兒童;家庭教育
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群體,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務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個人,或者與祖父母,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兒童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對于農村留守兒童來說,更顯得尤為重要。家庭教育通常是指父母對子女進行的教育。但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的父母往往進城務工由此導致了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問題十分緊迫。
一、黑龍江省貧困縣域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
為更好地掌握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現狀,我們采用問卷的方式對106名留守兒童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我們借助問卷調查和個案工作等方法以黑龍江省貧困縣域留守兒童為調查對象,以求更準確地了解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
從對黑龍江省貧困縣域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調查來看,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單親教育”型,即由父母中的一方照看孩子并對其進行教育;二是“隔代教育”型,即父母雙方都不在孩子身邊,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為照看;三是“寄養教育”型,即孩子由父母的其他親戚或朋友進行照顧。受訪的106名留守兒童中,83.02%的監護人為祖父母,其中“略識字”的占22.64%,有24人;文化水平為“小學初中”的占54.72%,有58人;僅有22.64%的監護人有較高的文化水平。留守兒童在這樣的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是不全面的甚至可以理解成留守兒童是缺失家庭教育的。這不僅會給留守兒童帶來生理、心理、思想上的消極影響,還不利于兒童成長。因此,我們以尋求更適合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模式為目標,尋求適合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標準范式,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助力貧困縣域教育精準脫貧,促進縣域發展。
二、黑龍江省貧困縣域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親子關系疏離
在城鎮化高速發展的時代,大多數農村青壯年父母在生存壓力的逼迫下,不得不選擇與孩子分離,一方面由于留守兒童父母雙方工作忙碌,城市生活成本遠遠高于農村。另一方面,受我國城鄉結構二元化的影響,鄉村居民在城市中很少能夠享受到相關的社會福利,因此孩子與父母分離是在城市化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的。
父母外出務工,孩子留在家里,由此產生大量留守兒童家庭和隔代教養家庭甚至是寄養家庭,對兒童的身心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在我們采訪的106個留守兒童中,77.63%的孩子反對父母外出打工,與父母經常聯系的也僅有46.23%,孩子與父母在距離上的分離使家庭教育的責任轉移到他人身上,由此導致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失衡。父母與孩子在情感上的溝通少之又少,這樣會使兒童在情感上的依戀無所寄托。在對這106名留守兒童的調查中還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其中1.89%的留守兒童認為對監護人的教育感到反感,認為監護人無權管理自己,大多數留守兒童較易形成孤獨、自卑、暴怒、缺乏安全感等心理健康問題。
(二)隔代教育的弊端明顯
祖父母生活的環境、社會背景以及家庭教育方式與當今時代發展存在較大差異。受訪的106名留守兒童中,83.02%的監護人為祖父母。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觀念也是需要不斷更新的,原有經驗難以支撐現代兒童的成長發展需求,經常會出現兩代人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矛盾和分歧。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孩子將陷于兩難的境地,不知道接受哪一種教育,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對的,最終受害的還是孩子。
(三)正確的思想觀念難以形成
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大多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由于自身知識的局限性或者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會對留守兒童比較溺愛。由此產生一系列問題,例如:孩子不努力學習、打架斗毆、夜不歸宿,甚至渴望得到金錢以滿足內心的缺失。一些家長對孩子的虧欠往往通過金錢的方式來彌補,不但改變不了孩子的陋習反而會讓孩子變本加厲。當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的同時,學校就會花更多的心思在留守兒童身上,這無形中也會加重學校的負擔。
(四)學習效果不理想
農村留守兒童由于長時間缺乏父母的陪伴,他們便要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照顧好自己。在大多數家庭中,爺爺奶奶年紀比較大,留守兒童不光要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年邁的爺爺奶奶的重擔也落在他們的身上。且在106位受訪者中,監護人的文化水平“略識字”的占22.64%,有24人;文化水平為“小學初中”的占54.72%,有58人;文化水平較高的占22.64%,監護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加之留守兒童監護人83.02%為祖父母,長期這種教育將會導致隔代教育的弊端明顯,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這種情況對農村留守兒童而言是十分不利的,但就目前而言想要改變這種家庭教育的現狀仍然存在較大的難度。
三、黑龍江省貧困縣域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解決對策
(一)加大扶貧力度,重視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
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不得不外出務工,獲得更高的報酬以維持家庭的生計。針對這樣的現實情況,政府應該加大精準扶貧的力度,為廣大農村地區提供大量教育資金,以滿足留守兒童入學的需求。政府應該重視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積極鼓勵返鄉創業、招商引資、開辦工廠或者發展第三產業等方式促進農村更快更好的發展。農村經濟發展迅速就能夠使農村有能力吸納本地剩余勞動力,減少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由此進一步緩解農村留守兒童因親子分離帶來的一系列家庭教育問題。
政府應該妥善解決流動人口子女上學難的問題。在一定經濟條件允許的范圍內,可開設專門的學校以解決流動人口子女上學難的問題,同時政府應建立完善的制度對因父母進城務工的兒童在城市上學給予一定的補助,用以減輕青壯年勞動力因孩子進城上學而帶來的壓力,避免子女因負擔高額的學費而被迫留守,從而減少農村留守兒童數量。
(二)家庭成員統一教育理念
家庭成員之間教育方法的一致可以增強對孩子教育所產生的效果。在受訪的106名留守兒童中,83.02%的監護人為祖父母,其中僅有22.64%的監護人文化水平較高。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留守兒童監護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多為老年人,傳統的教育理念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兒童教育。作為監護人,應當與時俱進,按照學校要求對孩子有效監督,積極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情況,統一教育理念,科學理性地教育孩子。
(三)父母加強與孩子溝通交流
外出務工的父母應該多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聯系,利用微信視頻或語音的方式讓孩子體會到父母雖然不在他們的身邊,但也無時無刻不關心著自己,關注著自己的成長與發展,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父母應該轉變教育方法,清楚地認識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與心理健康一樣重要。父母不能因為自己是長輩就強迫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而應多與孩子交流溝通。通過講道理、擺事實,幫助孩子正確看待父母外出務工不能照顧自己的事實,讓孩子意識到父母是因為愛他們,才不得不外出打工賺錢,以此讓父母與孩子關系更加親近,不因為距離而關系疏遠。
(四)學校發揮教育的首要作用
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比和父母相處的時間還多,農村地區學校的學生相對較少,教師有足夠時間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能有效彌補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學校應通過網絡等方式督促留守兒童與父母聯系,并且通過網絡和家長群向父母反饋留守兒童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學校還應定期開展有關心理知識方面的培訓,觀看相關視頻,積極組織孩子參加多種形式的活動,使留守兒童形成健康的思想觀念。老師應該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及時耐心輔導留守兒童完成作業,經常溝通交流,因材施教,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愛護,幫助孩子打開心靈的窗戶,收獲愛與成長。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針對這種現狀,我們認為應采取以下措施:政府加大扶貧力度,重視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家長要和孩子多溝通,同時學校也要發揮教育的首要作用,共同改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以此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提高農村人力資本的儲備力量,幫助更多貧困地區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芳林.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及對策探究[J].甘肅教育,2019(1).
[2]肖成虎.貧困縣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貧困縣阜南縣鄉鎮農村學校的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