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畢業生就業質量欠佳、校企合作企業參與方興趣不高、學校人才培養定位不準、教學名師和骨干教師參與課程改革動力不足等制約學校發展的難題,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依托名師工作室建設,建章立制,發揮名師團隊作用,牽手企業聯合開展“專業學院”“造價事務所”“威能工坊”“全真實訓基地”等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項目,提高就業質量,實現校企雙贏,突顯名師效應,打造優質師資隊伍,促進教學改革全面實施,對學校辦學質量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名師工作室;校企合作;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9094-(2020)05C-0041-04
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長期堅持重崗位實踐與技能訓練并重的“雙元制”辦學理念,在校企合作、辦學質量、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獲得了眾多榮譽和良好的社會聲譽。但是,在當前經濟轉型升級促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大背景下,深刻反思學校在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方面還存在諸多突出的制約因素。第一,調研顯示,畢業生對口就業率不高、企業滿意度欠佳,專業技能和崗位職業能力不能完全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第二,校企深度合作很難,大多數企業對待校企合作停留在從學校獲得足夠的畢業生以彌補勞動力短缺,對深層次的校企合作沒有實質性興趣;第三,學校各系部雖力求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改革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等,創新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滿足企業需求,但終因校企合作不暢,效果強差人意;第四,教學名師和教學骨干大多處于發展的高原期,主動深入行業企業調研和崗位實踐,參加課程改革,探索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的動力不足,直接影響了教師的專業成長。針對以上問題,學校在加強名師引領、推進校企合作、實現產教融合等方面開展了一些探索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依托工作室,發揮名師團隊作用
(一)組建名師工作室,破解制約校企合作難題
近年來,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都很重視開展校企深層合作,不斷推進職業教育與企業有機融合,但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出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現象。除了形成一些調研報告、合作框架協議等紙面上的成果外,大多不能取得實質性的成果。因此,學校要從產教融合中獲得專業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社會聲譽等方面的收益,首先必須加強學校、企業、教育主管部門之間的溝通聯系,形成有效的促進機制,盡最大可能滿足校企雙方的需求,實現校企雙贏乃至多贏,保障校企合作能夠健康長久地實施。其次要將校企合作納入名師工作室職能范疇,由名師工作室領銜人牽頭與合作企業建立有效的組織機構,工作室所有成員全程參與其中,形成有效的官方合作模式,破解合作機構缺失的困局,使產教融合項目長期有效地開展下去。最后要發揮名師領銜人的示范引領作用,調動他們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之成為校企合作的生力軍,并通過校企合作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二)明確職責,健全工作機制
為了將名師工作室建設工作切實落實到位,學校在總結反思優秀教學團隊建設的基礎上,將名師工作室建設納入“十三五”發展規劃,成立了校名師工作室建設領導辦公室,由教學副校長掛帥,日常事務由學校教師發展中心全面協調管理。制定了《名師工作室建設方案》,在優秀教學團隊建設的基礎上啟動學校層面名師工作室建設工作,這也為后續的省市名師工作室建設創建工作奠定了基礎。
隨著省市名師工作室建設工作的全面推進,學校以《江蘇省名師工作室建設驗收規范》為藍本,適時調整了原《學校名師工作室建設方案》中的部分條款,充分體現“名師引領”的團隊建設理念,強調工作室建設中“開展產教融合,推進專業建設”的功能,明確要求各個名師工作室結合自己的專業優勢,逐步有序開展技術服務、員工培訓、基地共建、專業學院等不同形式的產教融合項目。工作室成員積極開展橫向課題研究、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幫助企業解決實實在在的技術難題,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幫助。同時,將專業人才需求調研、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標準修訂、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等專業建設納入名師工作室常規工作,組織工作室成員開展行業企業調研,撰寫問卷調查報告,引入改造工程案例,編制基于實際項目的教學案例,以促進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
(三)完善政策,為工作室保駕護航
名師工作室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離不開學校的政策保障。根據省市相關名師工作室建設管理辦法、專項經費管理使用辦法等文件,學校適時出臺了績效增量管理辦法、專項經費管理使用規定等制度,將名師工作室成員參加工作室活動、參與校企合作項目等的經費使用納入合規化管理,給予名師工作室領銜人一定的經費使用權限,在確保專款專用的基礎上最大可能保障工作室成員的根本利益,調動其參加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校企融合,打造專業建設特色
(一)共建“專業學院”,攜手開拓新專業
吳建寧名師工作室在原有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基礎上主動回應國家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對接江蘇智慧城市建設和南京經濟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借助自身優勢,拓展工作思路,積極探索實踐,與中興信雅達教育集團攜手成立ICT專業學院,基于云平臺開展通信、物聯網、網絡安全、大數據專業人才培養,為社會和企業培養符合5G時代發展要求的后備人才。
工作室領銜人吳建寧帶領全體成員開展5G領域行業發展對技能型人才需求調研,與中興信雅達教育集團共同制定匹配5G時代人才培養要求的通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推進ICT學院通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創新;引進一批項目經驗豐富的5G專業講師團隊常駐學校,與工作室成員、系部專業教師共同組建混編師資團隊,利用企業講師扎實的5G專業理論基礎和豐富的5G項目實戰經驗,協助學校老師共同完成專業課程教學;有計劃地選派合適的教師到合作企業參加不少于一個學期的專業培訓和跟崗實習。在企業學習期間,參訓教師按照企業的新員工要求,深入企業相關技術崗位,和企業員工共同工作,并接受企業的技術技能考核。通過工作室成員與企業員工同等的工作、學習、實踐機會,打造了專業“雙師型”教學團隊,提高了工作室成員的專業素養和業務技能。
(二)注冊“造價事務所”,拓展專業建設內涵
楊正民名師工作室秉持“引企進校、產學結合”的理念,憑借多年良好的企業合作優勢,主動出擊,與魯班軟件公司合作成立模擬事務所、與江蘇建威工程管理公司合作建立咨詢事務所,2015年與廣聯達公司聯合注冊“易和造價事務所”,服務一線企業,開展產學研一體化研究工作。
工作室成員在“亦工亦教”的工作環境里,在與企業員工共同完成事務所的工程預決算、項目咨詢、技術培訓等工作的過程中,對建筑行業的發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專業建設的拓展有了全新的認識和設想。工作室積極有效對接省市建筑業的發展趨勢,緊密圍繞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BIM技術等新興產業,借鑒國際職業教育培訓經驗,對接企業真實崗位和崗位群,開展“1+X”證書調研工作,組織選派工作室成員參加培訓,將調研、培訓成果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緊密結合,推進“1”和“X”的有機銜接,以建筑設備BIM為重點組織開展“1+X”證書制度的試點,積極參與標準制訂、教材和學習資源開發、考核站點建設。同時,將“1+X”證書與專業建設有機融合,在建筑類專業中開設BIM技術、綠色建設等課程,拓展專業建設內涵,培養適應行業發展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三)開設“威能工坊”,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郭巖建筑設備名師工作室在漢斯塞德爾基金會和德國駐校專家的牽線搭橋下,充分利用與德國威能公司近二十年合作的基礎,結合工作室的專業師資優勢和先進的實驗實訓條件,將工作室成員、企業技術人員共同組建“混編融合”培訓者團隊,合作開設“威能工坊”,為以德國威能產品為核心的國內相關暖通公司開展員工技術培訓。工作室自始至終參與了基金會、威能公司、學校的三方會談,參與了項目籌建、后期培訓者團隊組建、培訓計劃制訂、培訓內容安排、培訓場地協調等各項事務性工作,參與了自2017年8月開始連續每年20人、每次近兩個月的校內培訓和將近4個月的企業跟崗培訓考核工作,工作室成員在培訓中不斷學習、不斷研究、不斷進步。通過開展雙元制模式的“威能工坊”培訓項目,工作室成員的專業實踐能力和服務社會企業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學校在暖通行業的影響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為學校適時調整人才培養定位、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適應企業需求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四)牽手知名企業,共建“全真實訓基地”
李燕子木名師工作室利用電子商務的專業優勢與京東、聯想等公司開展校企合作,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提出并建構了一種以鍛煉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為目的的“全真實訓基地”模式,共同建設了京東客服實訓室、京東代運營實訓室等實訓基地,探索基于項目的理實一體化階梯式全真實訓教學。
在實施階梯式全真實訓模式教學過程中,企業員工和工作室成員組建雙導師制,校企雙方共同開發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實訓基地方案,共同開發實訓課程項目、提供學習資料、布置學生作業、檢查作業、進行輔導與講解。全網開放平臺的信息化教學、項目教學、模擬教學,將全真環境、全真工作任務、全真工作流程融合,盡可能地趨向全真。以全真實訓為目標,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逐漸過渡到全真的系統實訓。同時,把電子商務職業崗位群中對應企業的項目、業務和產品引入全真實訓基地,師生共同參與企業項目運營和產品營銷,接受 B2C 分銷執行與管理、O2O 金融服務與管理、O2O 電商服務與管理、大數據分析與運用、全案運營以及跨境電商實務。系統化、真實化的訓練,提升了電子商務專業群人才職業素質和社會服務能力,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將工作室成員加入到京東實際項目的運營中,以實習商務的崗位角色,獨立或在企業導師指導下進行店鋪運營、服務問題處理等項目實踐,體驗真實企業業務環境,積累實戰經驗,將企業案例融入理論化知識體系中,使專業理論與業務技能充分結合,為深入探索課堂教學改革、開展課題研究、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輸出等提供了保證。
三、產教融合,實現多贏效應
(一)畢業生就業質量大幅提升
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滿足社會、企業、家庭各方的需要。學校通過開展各種不同類型的產教深度融合項目,在行業企業的知名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企業對學校的辦學模式、人才培養規格等了解更為深入全面。隨著專業建設、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實施,學校課堂教學實效有了實質性的改進,畢業生的對口就業率得到了提升,專業技能、崗位能力、收入水平以及家長滿意度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企業合作積極性提高
作為校企合作的重要一方,企業在實施產教融合項目過程中雖然付出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但他們同樣成為了實實在在的受益方。企業通過校企合作,開展產教融合項目,優先得到了專業對口、技能達標、能夠滿足自身生產需要的新生力量,獲得了可以滿足自身業務所需求的專業技術服務,擁有了能夠滿足自身員工技術技能全面提升的專業化培訓基地。合作企業的參與積極性普遍提高。
(三)課程改革取得新突破
在企業的大力支持下,學校教師和用人單位開展深層次、多途徑的合作,促進了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不斷完善,構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企業行業需要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推動了教師不斷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推進了學校實驗實訓基地建設,使學校教學改革不斷深入開展,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四)名師效應得到充分發揮
在開展校企合作過程中,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組織協調和技術支撐方面都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推進了校企合作的健康發展。名師工作室領銜人成為了專業建設的領頭雁,校企合作的牽線人,更成為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引路人和墊腳石,為學校的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發揮了名師效應。
通過幾年的努力,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校企雙方都收獲了不少合作成果。隨著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我們將不斷總結反思,加強名師引領,深化校企合作,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為職教富民、創造美好生活做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章躍一
Abstract: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such as poor employment quality of graduates, low interest of enterprise participants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accurate positioning of school personnel training, lack of motivation for famous teachers and backbone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in curriculum reform, Nanjing Technical Vocational College reli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aster teacher studios to establish a system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famous teaching teams, cooperate with enterprises to jointly carry out different form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jects such as “professional colleges”, “cost evaluation offices”, “Vaillant workshops” and “all real training bas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for the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highlight the effects of famous teachers, build high-quality teaching teams, and promote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school.
Keywords: famous teacher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