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知識不僅是教育學生的重要課程,還能夠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廣泛地應用,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和高效。小學階段是數學學習習慣養成和對數學思維形成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對數學形成固定的印象和態度,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基礎數學知識點和計算方式,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濃厚的興趣,讓學生對數學形成有趣的印象,避免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對數學產生抵觸的情緒。但是在現實情況中,由于老師的教育方式單一枯燥,教育思路模糊,導致學生對數學喪失興趣,數學能力提升速度慢。文章對此進行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數學;學習興趣
一、 引言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基礎的計算技巧的掌握和對數學基礎理念的理解,讓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中養成縝密認真的習慣和形成基礎邏輯性的數學思維,這為學生的日常的數學學習和研究奠定基礎。數學源于生活,但是數學知識又高于生活,往往是數學家的聯想和推論得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學生往往會在理解和掌握方面有一定的挑戰性,學習思維提升速度比較慢,不能夠形成邏輯性較強的數學思維。
二、 學生的興趣對數學學習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隨著數學體系的不斷改革和創新,數學課堂的形式和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升級和優化,學校和老師也逐漸發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自主學習重要性。學生的興趣是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的原始驅動力,學生只有具備對數學的興趣和探究欲望,才能夠更加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才能夠在課下自主研究數學思維性和邏輯性問題。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接受教育的時間比較短,還沒有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邏輯性的數學學習思維,對數學的整體性認知也不足,對學生的印象很容易受到課堂教學的多方面的影響,老師的教學方式還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學習態度。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對教師的培訓,讓教師的觀念能夠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轉型升級,更加關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和個性化的需求。教師還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將更多生動有趣的元素融入教學中,讓小學數學教育不僅能夠符合學生的身心和學習規律,還能夠順應時代的教育發展趨勢,讓學生能夠受到老師的啟發激勵,調動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的初級階段對數學產生興趣,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以后的學習生活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 利用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教學提升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具體情況
(一)小學數學教師教學目標不明確
隨著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的不斷推進和學校的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的不斷宣傳和滲透,小學數學教師已經對生活化的數學教育理念有所了解,并嘗試著使用到實際的教學中,但是,小學數學老師并沒有對生活化教學的教育理念進行系統的研究和理解,很多生活化的教育使用得不恰當不科學。同時,還有很多教學并沒有將教學內容和教學風格融入教學中,在利用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時也只是應付了事,以完成學校關于生活化教學的要求,在教學中也沒有設立關于生活化教學的具體目標,在使用生活化教學的教育手段時也只是只顧形式,而不顧本質,這樣的教育形式不僅不能夠發揮生活化教學的教育價值,還會因為對生活化的形式主義的運用導致課堂時間浪費,降低課堂學習效率。同時,老師并沒有將生活化教學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作為教學的基本目標,將考試的成績作為教學的唯一目標,忽略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數學素養的提高。由于缺少生活化的教學,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弱,并沒有形成數學實踐探究意識,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相對較弱,理論不能夠靈活地運用在實踐中,這對數學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具有負面作用。
(二)數學教學和實際生活聯系相對較少
受到應試教育和傳統教育思維的影響,小學數學教育更加重視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和固定的接替思維的掌握,書面性和理論性是數學教學的主要特征,因此,老師的教學范圍往往局限于課本教材,關注學生研究理論的深度,卻沒有帶領學生將數學知識和生活相聯系,增加學生對數學理解的廣度,這樣的情況就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和生活實際相脫離。很多老師對學生的數學訓練方式主要是反復講解和增加學生的練習量的教育策略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這樣的教學方式的結果就是,學生的學習思維被禁錮,不能夠形成創新型探究性的學習思維,學生只是機械地記憶數學知識點和應用方法,在本質上并沒有對數學有深入的理解力。同時,在數學課堂上,簡單的數學案例并不能夠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數學的本質和核心,學生無法理解數學理論,也不能夠將理論靈活地運用在實踐中,長期以往,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畏難的情緒,課堂的質量和效率難以提高。
(三)教學手段落后
小學數學老師受學校的生活化宣傳的作用,嘗試著將生活素材和數學的知識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增加對數學理論的理解,但是由于學生的生活節奏簡單,生活閱歷較少,并沒有形成對這個世界的完整認知,也沒有形成獨特的觀察力,因此,單一的講解往往不能夠讓學生完全理解。同時,由于老師受到傳統教育觀念和固有思維的限制,教學更加傾向于課堂的講解,而對信息技術和多媒體的使用不足,單一的生活化講解雖然對學生的理解有所幫助,但是從客觀來看卻缺乏直觀性和生動性,不能夠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學生就不能夠更加透徹地理解數學知識點和生活之間的關系,使學生不能夠靈活地運用數學理論,這對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的形成具有阻礙性作用。
四、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具體措施
(一)設置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情境
將數學教學和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是新時代的教育趨勢和走向,也是對傳統數學教學課堂的優化和升級。相對于傳統的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更加豐富和有趣,能夠讓學生在自由的學習氛圍中,產生研究和思考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邏輯性和簡單性的樂趣,增加學生的個人的邏輯性,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因此,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個性化發展情況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正確選擇,讓學生能夠在輕松快樂的數學情境中不自覺地跟隨老師的步伐,參與到日常的學習和討論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邏輯性思維的魅力,讓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增加學生性格中的理性成分,促進學生在數學領域全面發展。
老師在蘇教版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將余數教學和生活中的實例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讓學生能夠掌握有余數的計算方式。同時,老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通過觀看視頻和圖片掌握商的方法,讓學生懂得余數比除數要小的道理,讓學生在小學階段能夠養成觀察和概括能力,并掌握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老師在選擇教學工具時可以選擇梨、盤、小棒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增加對除法的計算方式的理解。
(二)借助多媒體進行生活化的教學
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主要通過單一的講解和板書進行教學,但是語言和書面形式對幫助學生的理解都是有限的,講解和板書都不能夠讓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和空間的聯系性,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具有負面的影響,甚至會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抵觸的情趣,降低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老師可以在課堂的教學中恰當地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通過觀看圖片和視頻的形式,更直觀地了解空間事物和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能夠跟隨教學的進度,提升學生對數學事物理解的深度,讓學生能夠形成探究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
在蘇教版小學數學《體積與面積》的教學中,老師要通過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能夠初步的了解正方形和長方形。同時,老師還可以讓學生自主制作正方體和長方體的模型,讓學生能夠在空間觀念能夠有一定的發展,讓學生能夠理解數學提及的意義和體積單位。同時,老師還可以讓學生自主嘗試教材中的實驗部分,讓學生能夠建立體積的概念,并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并讓學生通過自主實踐,體會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特征和概念,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老師還可以將生活化教學和小學數學相聯結,讓學生通過聽故事了解物體的體積概念。
(三)在練習課程中運用生活化教學
學生的數學練習效果就是學生的學習成果的反饋和體現,也是學生提升數學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過程和步驟。數學的整體認知的形成、思維能力提升、知識積累和儲備都和學生的數學練習和復習有很密切的聯系。老師在聯系課程中要和生活中的實例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增加生活實踐能力,能夠將理論靈活地運用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能夠利用生活中的實例提升理解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在練習課程中要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獨立性,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夠有自己個性化獨立性的思維,讓學生能夠提高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的能力
五、 結束語
小學數學階段的教學目標是多樣的,老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夯實基礎,還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能夠形成數學思維模式,在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中提高質量和效率。同時,生活化的教學還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數學知識,讓學生能夠了解到數學的本質和核心,減少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的苦難和挑戰,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魅力和樂趣,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老師在生活化教學中還可以創設生動的情境,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提升學生對理論的理解。
參考文獻:
[1]葛芳.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2]溫曉青.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
[3]和聰聰.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調查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吉偉,海南省東方市,東方市教育局新龍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