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旺德
摘 要:社會保險基金是社會保險制度健康持續運行的物質基礎,社會保險基金安全不僅關系到億萬參保人員的待遇給付,關系到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安全與發展,更是確保社會安全、經濟穩定的基石。如何全面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管理風險防控工作,防范和化解社會保險基金重大風險,保障參保人員的合法權益。下面,從社會保險基金風險現狀、經辦主要風險點、如何防控經辦風險等方面,談談自己的理解。
關鍵詞:加強 社會保險 風險防控 工作 思考
中圖分類號:F84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6-0-01
一、社會保險基金風險現狀
1.基金違法案件得到有效遏制
通過認真貫徹落實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管理風險防控工作的意見,堅持“四位一體”,層層壓實責任,風險防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建立企業特殊工種備案機制,修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經辦規程,完善工傷保險醫療服務協議范本,推進經辦風險防控進程序、進系統,推動社銀人工報盤、手工業務和現金業務三個全面取消,核查參保人員基礎信息和狀態信息,加強社會保險經辦風險防控。規范數據管理,推進社會保險信息系統聯網應用,提升基金風險防控能力。組織開展社保基金管理內控和風險防控專項檢查,開展打擊騙取社會保險金行為專項行動,基金違法案件得到有效遏制。
2.經辦風險依然存在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社會保險由快速發展進入規范發展的新時代,一些制度機制還在完善,過去積累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新的問題又如期而至,社保經辦風險仍然處于易發高發態勢。老的問題,如違規支付社保待遇,貪污挪用基金,欺詐騙保等,仍有發生。新的問題,如社保改革中的風險,“放管服”推進中的風險,新技術應用中的風險,基金存放中小銀行的風險等,開始顯現。新聞媒體報道屢見社保基金違法案件,社保經辦風險居高不下。
3.“內鬼”仍是心腹之患
在反腐敗和防風險的高壓態勢下,一些社保工作人員仍然不收斂、不收手,膽大妄為,侵吞社保基金。內部人員了解政策,清楚漏洞,熟悉人員,難以監督,作案件數雖然不多,但涉案金額大,性質惡劣,影響極壞,嚴重威脅社保基金安全,嚴重損害社保干部形象和政府公信力。
4.中介組織頻繁作案
一些中介機構唯利是圖,弄虛作假,有組織、有技術,往往與內部人員勾結,團伙作案,危害很大。一些中介機構通過網絡跨地區分工合作、承攬業務,與社保經辦工作人員串通,利用養老保險關系跨地區轉移接續管理不銜接的漏洞,虛構勞務關系并違規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費后轉移到異地,形成違規補繳轉移的“黑色產業鏈”。
二、社會保險經辦主要風險點
1.基金征繳方面
主要有四種風險。一是特定人員參保。一些地方出臺政策將民辦教師、村干部、被征地農民等特定人員納入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范圍,允許一次性繳費參保。二是一次性補繳。有的地方亂開政策口子,擴大一次性補繳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范圍。一些不法分子偽造材料,違規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費。三是參保人數及基數申報核定。選擇性參保,少報繳費基數和人數;出生年月、參加工作時間、參保繳費起始時間不正確;受傷后再參加工傷保險;違規確定工傷保險費率。四是現金收繳。少數地方征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收取現金不及時入賬,不開票據或者使用不規范票據,業務財務不及時對賬,繳費信息不及時告知。
2.基金管理方面
一是崗位管理。崗位職責不明確,一人多崗,混崗使用。會計、出納兼任,出納兼任會計檔案保管工作,財務人員兼任業務經辦、信息數據處理崗位,關鍵崗位長期不輪崗。二是社保關系轉移。有的異地違規補繳養老保險費,或偽造轉移單,再轉入養老保險關系;有的對養老保險關系轉移單審核不嚴,手工辦理關系轉移,沒有系統校驗或異地核查。三是個人重要信息變更。四是銀行賬戶管理。擅自改變收入戶、支出戶用途,收入戶與支出戶資金串用;資金調撥沒有審核機制。
3.基金支付方面
一是提前退休審批。對特定人員提前退休審批審核不認真,對工種、病退等證明材料審核不嚴,對出生年月、參加工作時間審核把關不嚴,對特殊工種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核定不嚴格,沒有核對原始檔案材料,沒有公示。二是待遇支付。資格認證不全面,違規向死亡人員、在押服刑人員和領待人員發放養老金;社銀人工報盤,社保待遇發放信息在傳遞代發銀行過程中丟失和被篡改;發放不成功,資金不及時退回,信息不及時告知。三是喪葬撫恤費和遺屬供養待遇審核。四是失業保險政策性補貼審核。對參保狀態、失業保險累計繳費時間、職業資格證書、補貼標準等申報材料審核不嚴,無復審,缺監督。五是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違規認定工傷,出具虛假《工傷認定決定書》;違反規定,提供虛假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
三、全面防控社會保險經辦風險
1.領導重視
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精神,堅持底線思維,壓實責任,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親自抓,職能部門具體落實,層層傳導壓力。加強排查,對漏洞問題和風險隱患做到心中有數,早發現、早處置、早整改,把風險解決在萌芽狀態,防止小病拖成大病。要全面防控,既要對高風險業務加強管理和控制,也要對低風險業務加強整治和規范。要形成合力,堅持政策、經辦、信息、監督四位一體,步步為營,環環相扣,人人負責,嚴防死守。
2.規范經辦
防控風險,規范經辦是基礎。要嚴格執行經辦規程,信息不全、數據不準的業務不要辦理,該簽的字要簽、該寫的日期要寫、該蓋的章要蓋,防止小錯釀成大風險。辦理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業務要做地區間核查,經辦服務信息變化要及時告知,對社會保險服務機構要加強管理。要堅決落實三個“全面取消”,實現社銀系統對接,實現社保經辦全面信息化,實現社會保障卡銀行賬戶代扣代發和自助繳費。要不斷完善社保經辦規程,細化量化標準,消除模糊條款。辦理參保繳費業務要核驗參保狀態,辦理待遇核定業務要核驗繳費狀態、待遇狀態和待遇領取資格,辦理高風險業務要復核審批,辦理特殊工種提前退休要核對原始
資料。
3.嚴格內控
防控風險,內控是關鍵。內控做好了,大案難出。要嚴格崗位控制,落實崗位相互監督、環節相互制衡的機制,嚴禁業務和財務崗位兼任,嚴禁業務和信息崗位兼任,嚴禁會計和出納兼任,重要業務要有復核,重要崗位要定期輪崗。要嚴格賬務控制,管好印章、票據、密鑰,嚴禁票據和印鑒兼管。
4.加強監督
防控風險,離不開外部的監督,包括行政監督、審計監督、紀檢監察監督、媒體監督、群眾監督等。我們是行政監督。監督部門與經辦機
構是兄弟單位,分工不同,防控風險的目標是一致的,但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監督部門的初心就是防控風險,使命就是保證基金安全,要敢于監督。
5.狠抓教育
人是最積極、最活躍、最有力的因素,防不勝防。防控風險,防住人是根本。要抓好法紀教育,將基金安全宣傳教育作為重要日常工作,宣傳社會保險法律法規和政策,組織社保政策和經辦規程學習培訓,提高法紀意識和政策水平。要加強警示教育,通過開展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警示教育,警示風險,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不斷提高風險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