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廁所連著大民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農村的廁所改造工作,多次在考察中作出重要指示。近年來,農村“廁所革命”快速推進,全國大部分省份都制定了農村“廁所革命”的專項行動方案。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的鄉村振興工作中,本文就針對其中的生態振興問題,選取農村改廁和垃圾處理問題進行分析,應該具有更現實的借鑒意義,值得普遍思考。
【關鍵詞】 生態振興 改廁和垃圾處理 思考
農村改廁和垃圾處理是鄉村生態振興的重要內容。目前全國各地這兩項工作正如火如荼推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一些問題值得思考。
一、面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農村廁所改造方法不多,仍需進一步探索。由于條件限制,我國絕大多數農村廁所衛生條件差,對村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影響大。鄉村生態振興,就是要在農村推行“廁所革命”,對目前的廁所實施改造。但目前我國農村廁所改造方法不多,仍有進一步探索的空間。目前很多農村的改廁基本上是簡單地在原來廁所上安裝一個蹲便器,再裝上幾塊瓷磚、檔墻,未修建正規的化糞池,未對臭氣進行處理,本質上和未改造前是一樣的。同時,也沒有過多考慮以后的管理問題、糞污的后續處理問題等。
原因分析:一是受限于各種因素如市政污水管網不完善等原因,不敢將農村廁所進行革命性的改造。二是未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沒有過多考慮農村始終要健全市政污水管網趨勢。三是未用聯系的眼光看問題,就事論事,為了改廁而改廁,沒有過多考慮廁所糞污的處置以及廁所長期的管理問題等。
(二)農村垃圾處理方式需要進一步探索。我國的很多地區都已在農村設立生活垃圾清運點,基本上解決了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但未做到對包括農業生產垃圾如廢農膜、農藥包裝物等垃圾的應收盡收、分類收集,更未做到分類處置,未激發村民積極處理垃圾的自覺性。
原因分析:一是缺乏引導,村民沒有收集各類垃圾的意識,更未形成分類收集的習慣。二是沒有相應的制度和激勵措施,村民不愿意收集垃圾,更不愿意分類收集。三是各種垃圾分類處置的機制不完善,缺乏處置途徑,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垃圾處理的問題。
二、建議
(一)立足長遠,多方面解決廁所改造遇到的問題
1.實事求是,著眼未來,創造性改造農村廁所。目前農村條件有限,很多地方未實現市政污水管網的覆蓋,所以在改廁過程中,大家都有“將就”的思想,沿用旱廁模式;即便是市政污水管網覆蓋或有條件延伸的農村,為了圖方便,統一標準,還是改成旱廁模式。我認為,農村廁所的改造,應當實事求是,著眼未來,并要有所創新。一是對市政污水管網已接入的農村,就應該堅決改成水廁模式。二是對特別偏遠的獨戶,應當因地制宜,做成旱廁模式,但要對廁所臭氣進行防治,并對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三是對市政污水管網未接入但有條件接入的,要創造性改成“水旱兩用”模式,要科學設計廁所,設置化糞池、排污設施,為糞污水接入污水管網做好預留準備措施、做到有水無水都不影響使用,污水管網尚未接入前啟用“旱廁模式",污水管網接入后就啟用“水廁模式",不能到了能接入污水管網的時候再改一次。2.加快建設農村污水管網設施,為廁所改造提供基礎保障。加快推進農村污水管網的修建工作,最大限度做到戶戶連接,農戶生活污水應收盡收,全部接入污水處理站處理,這不但是廁所革命的需要,同時也是提升我區水環境質量的需要。3.用聯系的眼光看問題,在改廁中一并謀劃人畜糞便的處理問題。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田消納量有限,農戶廁所里的干糞無法得到有效的處理,有的隨意傾倒到公路邊、荒山上,使我區原本脆弱的環境質量受到了嚴重挑戰,所以在改廁工作中就應將人畜糞便的處理一并納入改廁的任務中。4、著眼長遠,建立農村廁所長效管理機制。落實管理機構,明確管理制度巡查制度、維修制度、經費保障制度、污染物處理制度等,形成長效管理機制,解決“改后就不管”的問題,切實維護村民長遠利益。
(二)探索商業化運營模式,推進農村垃圾分類收集及處置。目前上海已正式實施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將在全國普及,逐步推向農村是大趨勢。條件好的地區,可提前探索建立農村完備的垃圾分類處置制度,爭取走在全國前列。政府主導,搭建農村垃圾回收處理集團公司,負責垃圾分類回收、分類處置。
1.關于垃圾分類回收。一是明確垃圾回收主體。由集團公司成立回收公司,回收公司在每村設垃圾分類回收點,建立工作制度及完備的垃圾分類收集設施,落實工作經費,委托村委會負責經營管理,每周固定一至二天的時間,由回收點上門為村民服務,村民也可隨時主動到回收點交垃圾。回收公司定期到各回收點分類運走垃圾。二是制定有償回收制度。明確有償回收規則,制作垃圾分類回收名錄、回收細則等、只要是名錄中的垃圾,包括有害垃圾如廢電池等,只要村民分類向回收點提供,都能換到相應的現金,以此激發村民垃圾分類處理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習慣。三是嚴管重罰壓力引導。明確各家各戶責任范圍,實行網格化管理,只要發生在本戶管理范圍內的垃圾污染問題,均由本戶負責,并對隨意丟棄、傾倒、燃燒垃圾以及未做到垃圾分類的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壓實網格責任。形成獎罰分明的政策導向,增強廣大村民垃圾分類處理的自覺性。2.關于垃圾分類處置。一是建設處置設施,實施分類處置。由集團公司成立固體廢物處置公司,對生活垃圾以及各種固體廢物進行處置。對于有利用價值的垃圾,如廢舊塑料、廢金屬等,變廢為寶,依托再生資源加工廠做成產品出售;二是對于無價值的垃圾,如果皮、廢布以及無價值的廢紙等生活垃圾,建設一般固體廢物處置場處理;三是對于有害垃圾,如廢電池、廢日光燈管等,建設危險廢物處置場處理。二是開放市場,増強動力,實現工作可持續。集團公司回收和處置農村有利用價值的垃圾,可實現盈利或保本,但對単純回收和處置農村無價值甚至有害垃圾,屬虧損經營,必須通盤考慮市場需求,如大量企事業單位處置固體廢物(含危險廢物)的需求,利用自身的固體廢物處置場、再生資源加工廠、危險廢物處置場等場所,向有固體廢物產生的企事業單位開放,市場化經營,通過創收沖抵農村不能盈利的業務,減輕政府在農村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置中的財政壓力,集團公司爭取整體盈利,全面調動各方積極性實現工作可持續。
【參考文獻】
[1] 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人民出版社,2019:186-240.
[2]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建設美麗中國外文出版社,201:389-391.
[3]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農業農村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文化和旅游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生態環境部關于切實提高農村改廁工作質量的通知中農發〔2019〕15號
作者簡介:尹宏,(1971—),男,漢,重慶市璧山區人,研究生,單位:中共重慶市璧山區委黨校,研究方向:黨史黨建、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