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
摘要:數學建模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新的教學模式。在新的教學模式下,讓學生除了基本數學知識的學習以外,還提升學生實踐和運用的能力?,F在許多學校都開始開展建模的活動,指導學生能夠主動地使用數學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本文介紹了數學建模的概念,提出了數學建模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的策略。
關鍵詞:數學建模思想;小學數學;應用研究
一、數學建模的概念
數學模型是對某種事物系統的特點與數量相連關系,包括近似表達的數學構架。數學中的概念、公式、理論都是由現實世界的原型抽象出來的。簡單的來說,就是所有的數學知識都是來源于現實的生活中事物。從小的方面來說,數學建模就是反映了特定的一些問題或者特定的事物的數學關系的結構,然后在相關的系統中各個變量及其相互關系的數學表達。數學建模就是建立數學的模型來解決生活的問題的一種方法。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小學教師除了要教會小學生基本的數學知識外,還要提高和培養小學生實際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這就通常說的培養小學生綜合的數學能力,就包括了小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對數學符號的概念的學習,還有空間思維的能力和判斷的能力等等。因此,如果在小學階段加入數學建模的思想教學,小學教師開展建?;顒樱瑥母旧辖鉀Q了小學生的問題。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建模的表現形式就是基本的算法,還有關系、定律等等。
二、數學建模思想在小學教學中運用的策略
(一)讓小學生感受數學模型的建立,有數學建模思想的意識
我們都知道數學這個學科,它來源于生活,學習數學也將用于到生活。因此,小學教師就可以利用到這一點,從生活中熟悉的實際問題引入課堂,這樣讓小學生可以貼近的生活。不僅僅生活的問題,還有自然、社會、文化的數學有關的問題因素都可以與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相結合,這不僅可以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小學生感覺到數學這個學科的真實性、可操作性、有趣性,也滿足了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在引入課堂的實際問題,有些小學生也有親身經驗,讓小學生將自己的經驗總結,就是一個數學的知識點。比如在上平均數這個數學知識點,教師在教學這知識點時可以先讓學生回答一道數學題舉例:一共100分,讓八位學生分為兩組,第一組四人得分分別為70、90、90、80;第二組四人得分為80、100、90、70,教師可以問那組獲勝,為什么?這時教師將第一組加了一個人的分數為100,那這時又是那組獲勝,為什么?這時就是第一組勝利了,可能也會學生有疑問為什么,不公平,第一組多了一個人,教師可以明白的學生告訴大家這是利用了平均數進行比較的,小學生通過了自己生活中的經驗進行總結。這樣課堂教學引入的這題讓學生自己去總結出平均數這一抽象的數學知識點,小學生通過實際的問題情景中抽取了平均數這一概念的過程就是數學建模的過程。
(二)讓小學生參與猜測、研究,建立數學模型
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他總結出對于學習數學中的原理、定律、公式,我們不應該只記得他的結論,然后來做題,為了應付考試。我們要懂得它的來源,數學家是如何推理的,如何一步一步得出的定理。小學生經過了一步一步的探索過程,數學的思想、方法就可以沉積、聚集,使學習的知識具有更大的價值意義。小學生自己去猜測,然后去動手實踐,讓小學生自主的探索和同學合作交流,這也是一個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學習數學這個學科應該是主動的,積極的,且富有自己的思想去學習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知識時,要注意引導小學生自主探索與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交流,讓小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歸納去總結數學模型,構建大家都能理解的數學模型。
(三)讓學生觀察、思考進行建立數學模型
觀察與思考,也是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小學生的一種能力。學生可以通過對信息的觀察、思考,去發現歸納、概括數學的規律。比如在學習數學的折線統計圖時,教師就可以出一個題,觀察統計圖,想一想派誰去參加四年級的跳繩比賽,并讓學生說出的理由。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以后,有的學生觀察思考后回答到要派一號學生去,因為一號平均成績比二號好,一號學生的平均成績:(189+186+199+185+196)÷5=191(下),而二號學生的平均成績:(179+184+188+194+200)÷5=191(下)。而有些學生又認為二號去,因為他是一直在進步的,獲勝可能性比較大等等的回答,在這些回答以后,教師可以提示學生觀察折線統計圖,再讓學生進行總結,學生們總結出一號的學生平均成績雖然比二號高,但是上下的波動幅度太大,而且二號選手的成績也一直在穩步的上升,所以去參加比賽就可以獲得更好的成績,最后教師在進行總結:大家現在都同意二號學生去參加比賽,是因為分析了折線統計圖,所以我們現在學到了折線統計圖,它可以讓我們直觀的了解到變化的情況,而且還有變化的趨勢,通過了這一例題,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學會了對折線統計圖呈現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判斷,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是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作用,學生也可以通過思考與觀察信息到建立數學模型。
三、總結
在小學教學中加入數學建模的思想是一個有效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感覺到數學不是一個抽象的學科,也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的興趣。通過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教師還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觀察思考等綜合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小學生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讓小學生有良好的思維習慣和運用數學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史先娟.建模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8):74.
[2]陳明順.建模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國農村教育,2020(08):61-62.
[3]顧明德.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更好地融入建模思想[J].課程教育研究,2020(08):136.
[4]王曉燕. 數學建模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C].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459-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