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華芳
摘 要:高三復習課不僅要求注重知識結構化、系統化和綜合化的整合,更要求注重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訓練,促進學生學習遷移能力的提升和創新思維能力的養成,提高復習課學習效率,從而提升學生利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復習課應力求將思維目標溶解于課堂教學諸環節中,既鞏固知識點,又幫助學生形成解決具體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應將原有知識以新的方式激活,在此基礎上改造原有結構、生成新的意義。那么如何讓學生在復習課上對所學內容進一步生成有意義的理解呢?文章就新課標下如何上好化學高三復習課進行如下討論。
關鍵詞:高三復習優化;整合;問題思維;自主知識能力
一、 注重知識的本源,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基于高三復習時間少,任務重的現狀,教師首先要精選復習內容,其次要采取有效的復習手段提高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務實基礎,強化應用,提高課堂效率,可以以“梳理知識點——篩選知識點——創設情境——設計問題”的思路進行課堂一輪復習模式。
高一時SO2的教學雖有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反應的概念,但尚未形成系統的認識。知識還是零星的碎片,不會靈活應用。此時將其結構化、系統化、綜合化。酸性氧化物通性是教學重點。工業尾氣處理中的處理是一個重點,涉及酸性氧化物通性的應用,可以整合元素化合物與工藝設計評價。學生未能從化學反應原理的角度去理解反應的本質是否產生沉淀。深化理解加密思維學科知識是學習的基礎,是提高能力的載體。教師應該注意復習課的問題設計,研究有效的復習方式,讓學生在復習課上思維活躍起來。教師幫助學生完全掌握解題方法,圍繞難點,以化大為小,各個擊破。同時促使學生知識融會貫通,讓學生在一節課中圍繞幾個核心問題思考討論,主動獲取知識并發展自己的思維品質。
二、 挖掘思維的深度,養成自主探究的模式
復習過程原有知識與新情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即使得知識本身得到加工,也使得原有的知識結構得以改造、擴充與拓展。只有經過比較精致復雜的或較深層次的認識分析的產物,才容易得到貯存,將幾個簡單型的問題變成了一個推理型的高層次的問題。如:針對氯水的制備裝置,討論以下問題:1. 該裝置能否得到氯水?2. 如何證明氯水已經達到飽和的現象?3. 評價本裝置:(包括優缺點)(1)缺少尾氣處理裝置,如何改進?(起到環保作用)(2)若改裝為多孔球泡呢?(增大接觸面積,利于氯氣的溶解)(3)氣壓分液漏斗的改進又如何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梳理和整理知識,進而實現能力的發展和進步。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拓展自己的視野,避免局限于某種方法或者某個知識點,能夠從更高的角度思考和研究化學知識,能夠在復習過程中深入研究。僅僅進行技術和知識教學是較為片面的,還需要關注化學思維方法的教學,讓學生能夠提升思維能力。案例:過氧化鈉與水反應后滴加酚酞高一時只關注實驗結果和方程式,不提及紅色褪去及其原因分析;高二時已有氯水、SO2的漂白等必要的素材積累,可以進行簡單地解釋;而高三我們可以綜合運用各模塊知識解決綜合性的實際問題討論。[問題設計思路]:[問題討論]:(1)給出酚酞示意圖,比較分子中心碳原子的雜化方式?(2)圖示有機物分子的官能團名稱,其合成路線(給予一定的提示)(3)……通過自主探究,學生主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并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能讓學生把問題的思維過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認知策略。
三、 科學合理地解題,提升學生解題素養能力
在復習課堂中,引導學生發現并且找出自己的錯誤,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復習課程中,通過大范圍的回顧和總結,能夠找出較多的不足,學生能夠重新經歷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能夠反思自己的學習和積累過程,進而產生深刻的印象。在課堂開始之前,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錯題本分析自己的不足,進而說出自己的“病情”,在課堂中自我診斷和剖析,進而可以找到致病的“良方”,利用這樣的鞏固和反思,能夠吸收化學方程式或者計算方法方面的知識,學生可以相互提醒和幫助。教師利用錯誤資源,能夠顯著提升復習效果。
四、 培養化學思維方法,發展科學能力和素養
在化學復習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在化學復習活動中,引導學生形成在化學方面的觀點和看法,讓學生能夠有效解決問題。利用這種方式,讓學生解決化學難題。第一,培養守恒思想。化學遵循能量守恒、電子守恒和質量守恒等定律。在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中,讓學生層層深入,進而了解這種反應的本質,能夠了解化合價升降的規律,進而了解電子得失和偏移的規律。這其中包含了對立統一的思路,體現了化學思維方法。通過掌握這樣的思想,學生可以掌握理解化學問題的理論依據,可以利用這些化學思想解決較多問題。第二,結構決定性質的思想。首先復習元素周期律,讓學生了解到元素之間的統一和和諧。無機化學中,同一主族的元素有著相似的性質,電子層數增加的過程中,得電子能力降低,相應的金屬性提升,這些都體現了原子結構對于具體性質的影響。在分析各種化合物的過程中,也可以引入這樣的理論,讓學生能夠有效掌握相關知識。第三,動態平衡的思想,動態平衡屬于當前化學教學中的重點。學生應認識到化學反應的動態過程,并且掌握化學反應的平衡知識,進而有效理解難溶電解質、溶電解質電離等知識。
五、 總結化學解題規律,提升化學解題效率
在化學解題過程中,包括較多的規律,如果學生可以掌握這些規律,可以顯著提升解題效率。第一,物質對立統一,彼此制約的規律。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電子轉移符合這個規律,酸性氧化物可以克堿性氧化物,非金屬單質和金屬單質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的關系。第二,許多化學反應是自發進行的。自然界中的化學反應,都是從高能量到低能量,從有序到無序,都是趨向于提升穩定性。在復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需要總結這種規律,進而掌握沉淀、弱堿、強酸、金屬和非金屬置換等知識。第三,物質的性質越強越容易進行反應。在氧化反應過程中,氧化性較強的物質通常會先反應,在電解過程中,放電能力較強的首先反應。在中和酸堿的過程中,酸堿性較強的物質首先反應,都體現了這個規律。第四,利用數形結合知識解決化學問題。例如,根據AlCl3和NaOH的量計算生成Al(OH)3的量就可以用圖形來表示,這樣可以明確展示知識內容。在計算題目中,常常需要使用差量法,利用這種特殊技巧,可以提升解題效率。第五,歸類化學復習知識。在復習過程中,首先對知識進行歸類,這樣可以提升復習的效果。進而有條理和有系統地復習。可以利用口訣進行記憶,進而掌握相對枯燥的概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