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健麒
【內容摘要】在全球化發展的時代,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經濟實力和文化實力大幅度提升,傳統文化作為精神命脈愈加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會議上指出,要繼承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支撐民族發展的強大力量,能夠增強青年一代的文化底蘊和內涵,有利于樹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目前,許多高中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不夠深入,學習中確實人文素養。因此,本文闡述了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滲透的創新途徑,為實現高中生的全方位發展提供有效方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 傳統文化? 創新? 滲透
語文在高中教學中一直都作為基礎性學科存在,學生語文素養的意義在于能夠促進表達力和理解力的提升。新時代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要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因此必須重視高中生語文教育,實現高效、高質量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一、傳統文化內涵
傳統文化經過了千年歷史的沉淀,不斷演變發展傳承下來的文化,對社會的現在和未來具有積極促進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傳統文化在產生和發展的進程中,必然會受到歷史因素和時代條件的制約,不可避免地會存在瑕疵、落后之處。對待傳統文化,必須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煉其可貴之處,做到古為今用。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意義在于對人生理想和價值觀的正向激發。樓宇烈認為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在于我們所推崇的“忠孝誠信禮義廉恥”,這是中國人基本的道德品質。張豈之定義的傳統文化還包括制度文化,涵蓋了文史、天文歷法、醫學等方面的古代著作。由此可見,傳統文化范圍廣泛,不局限于經典的儒、道、法三家的精神思想,還囊括許多書法、繪畫、文學、藝術、建筑等方面的文化元素。傳統文化元素還體現在社會秩序這一層面,例如在政體、法律、教育等領域也存在傳統文化的身影。傳統文化的典型特征主要可以概括為:彰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出頑強拼搏、奮力進取的精神,強化民族團結自信的信念,傳統文化與現實文化結合,對于高中生教育具有積極意義。
二、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性滲透策略
1.挖掘傳統文化新時代內涵
傳統文化之所以經久不衰就在于它自身存在傳承性,經歷千年也依然具有現代價值。因此,高中語文教學對于傳統文化要做到古今銜接,對于教材內容進行深度充分挖掘,分析教材中蘊含的傳統文化,使其與作品解讀和文字運用相結合,煥發出傳統文化新時代的魅力。在講解現代文學作品時,融入傳統文化,可以賦予現代文學作品新時代的底蘊。在講授課文《荷塘月色》一文時,可以組織設置古詩詞比賽環節,要求學生輪流說出有關荷(蓮)和月字樣的古詩句。在講解成語時,不僅要講述成語背后蘊藏的典故,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搜集資料,在同學之間相互講述成語故事,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還能夠通過積累傳統文化知識,做到古為今用,對學生的人格性情進行塑造熏陶,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高中語文教材選取的每篇課文都是文學的經典之作,教師在滲透傳統文化時必須仔細挖掘教材知識,深入分析每篇文學作品蘊藏的傳統文化內容,例如,在教授《師說》時,應該傳遞給學生古代尊師重道的優秀思想,使學生能夠全方位接觸到傳統文化的內容。
2.解讀學習作品的背景要素
將一篇作品講解透徹,必須充分了解學習內容產生的背景,不能局限于課文內容,對坐著和所處時代都要進行充分挖掘。尤其是在高中古詩文鑒賞和閱讀的時候,要滲透傳統文化知識,必須熟悉了解創作者的生平,包括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以及事業經歷等內容。結合這些要素分析作品才會準確掌握作品的主旨思想和價值導向。深入了解作者的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還能從某個層面與作者產生共鳴。因此,教師在滲透傳統文化時可以先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人生歷程,比如在教授李清照的《醉花陰》與《聲聲慢》的時候,可以先引導學生掌握李清照不同階段的人生際遇、情感狀況,還有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愁詞的感悟和思想認識。
3.開展豐富的傳統文化實踐活動
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必須從環境營造上下功夫,開展多種載體的傳統文化活動,使學生發揮自身能動性參與到活動中,在活動中實現交流學習,提升人文素養和品質。新的時代要求彰顯出傳統文化的魅力,發揮傳統文化的價值,央視頻道也播出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民歌大會等以傳統文化為內在元素的文化節目。在語文教學中,也可以借鑒這種活動方式,使學生以競賽的形式參與到傳統文化的學習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教學中開展傳統文化知識比賽,能夠增強學生的記憶和感悟,促使學生正確運用成語典故等知識,實現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高中是學習階段的重要時期,傳統文化對于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具有重要作用。高中語文教學擔負著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和使命,所以教師必須在在課堂上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創新滲透方式,提高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對學生進行豐富的傳統文化養分灌溉,使學生樹立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參考文獻】
[1] 張豈之、謝陽舉. 守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驗[J]. 孔子研究,2015(6).
[2] 仇小燕. 傳統文化讓語文教學錦上添花[J]. 語文天地,2017(6).
(作者單位:河北省邢臺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