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璇璇 張學麗
【內容摘要】美術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意義重大。因此,本文結合初中美術教學實際,對基于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了探索,提出了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美術? 學生發展? 教學
美術是初中一門重要的素質教育課程,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發展角度開展改革與實踐探索,提高美術教學效果。
一、營造輕松學習氛圍,鼓勵個性化的發展
“填鴨式”“一言堂”一直是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師講生聽,學生更多的時間是在被動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無法發揮主體能動性,嚴重制約了學生個性化發展。同時,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也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會越來越少,久而久之,不僅拉遠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還會束縛學生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將新思想和新觀點扼殺在萌芽之中。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缺少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見,創作出來的美術作品千篇一律,這并不是我們美術教育的初衷。因此,我們要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少一些批評,多一些鼓勵,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觀點,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同時還能突出讓學生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和樂趣。另外,教師要多和學生交流溝通,主動關心學生,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欣賞學生的興趣愛好,給予學生充足的信任和肯定,培養學生樂觀的學習態度,讓學生自發地參與到美術學習中來。
二、合理利用專業知識,有效解讀美術語言
美術作品有著自己的聲音和語言,色彩、線條就是美術作品特有的語言,通過色彩和線條美術作品向欣賞者傳達了自己的藝術內涵和情感思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專業知識解讀美術語言,根據美術作品表達的思想情感和傳遞的信息解讀作品藝術內涵,從肌理、結構。明暗、色彩和線條燈專業角度進行賞析和剖析。教材中僅有的幾張圖片是無法滿足學生欣賞需要的,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更多的美術圖片供學生欣賞品析,給學生提供更大的賞析視角,從而豐富學生美術知識,提高學生賞析作品的能力,提升學生美術素養。欣賞除了引導以外,更需要一個適宜欣賞的環境,美術館中的精美作品如果放到鬧市中心絕對沒有放在美術館中帶給人的情感愉悅度和視覺沖擊強烈,所以,我們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賞心悅目的環境,讓學生保持淡雅的心境去賞析美術作品。條件允許的話我們可以直接去美術館欣賞精美作品,條件不允許的話我們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現更多的經典作品,讓學生體委色彩的韻理,品析作者的情感流露。例如,我們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將《向日葵》這幅經典作品直觀的呈現在學生眼前,直觀欣賞作品的線條和色彩對比,從而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強化記憶效果。
三、重視理論知識教學,提高美術教學效率
實踐操作需要理論體系的支持,因此,老師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引導,豐富色彩知識教學,幫助學生將色彩知識等內容形成一個連貫性、有序的、完善的理論體系,幫助學生掌握色彩構成的方法,提高實際操作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平面構成”時,教師一定要反復提及色彩構成理論知識,特別是在設計漸變構成以及重復構成時,要準備兩個圖樣,一個是黑白圖樣,還有一個是在黑白圖樣的基礎上添加色彩的色彩圖樣,規定不能超過三種色相。然后讓學生自己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去獨立設計色彩,通過實踐操作比較不同色彩之間互相介入會產生什么效果,明白什么是冷暖搭配,什么事暖色搭配,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簡單色彩構成的形式,同時還能提高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和動力。實踐證明,在色彩理論的引導下學生學習會具有針對性和方向性,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學的質量水平。例如,在學習“基礎圖案”時,可以補充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圖案作為應用實例,比如家庭用品、工藝圖或服飾裝飾品等等,通過應用實例給學生講解色彩應用于圖案造型中應該注意的法則,形成正確的審美美感,準確感應色彩變化帶來的美感影響。
四、創設有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生動的教學情境可以起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是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為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趣味性教學氛圍,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將學生吸引到美術課堂中來,讓學生擁有表現自己的機會,提高美術學習的效率。例如,在學習繪畫動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一些動物生活的場景和生活狀態,引導學生觀察動物的形態特征,提高學生繪畫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將實景圖片和名家名畫放在一起進行對比觀察,鼓勵學生分析畫家繪畫的方式,總結繪畫的技巧,從而更好地把握動物形態。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折疊活動,比如選擇一種動物進行折疊,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同時還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動態形態的認識,形成深刻印象,激發學生繪畫的熱情和動力,提高美術學習的效率。
五、消除學生心理障礙,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在傳統美術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傳授給學生現成的知識,久而久之,學生會逐漸喪失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教師一旦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將探索知識的重擔交還給學生,學生在思考時會有一定的壓力和顧慮,甚至會懷疑自己思考的正確性與全面性。因此,教師要想高效完成美術鑒賞教學,首先要幫助學生打消顧慮,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勇于探究和自主創新。教師應指導學生在鑒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勇于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用自己的眼光和思維分析包含于其中的知識和信息,并大膽表達。學生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往往會存在膽怯心理,會比較在意別人的眼光,害怕犯錯遭到老師或同學的笑話。所以很多學生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愿意主動表達出來。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加以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表達,不要害怕出錯,同時也要提醒全班學生不能因為同學犯一點錯就笑話他們,這樣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例如,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美術知識以提問的方式呈現出來,然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再由各個小組推選一名學生起來表述自己的答案,這樣的方式有助于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能夠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中學好知識。此外,教師要善于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來表揚學生,給予學生一定的成功暗示,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再接再厲,在日后的美術學習中繼續自主研究和探索。作為美術教師,一定注意不能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即使學生的觀點有所欠缺,也不能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指責學生,而是要用委婉的方式糾正學生的不足,同時也要肯定學生的勇氣和進步。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老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擇科學的方法提升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戴高桃 等主編. 中小學美術教學活動設計[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 曾中華. 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J]. 當代教育論壇(下半月刊),2009 (06).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博高新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