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弘揚民族音樂,民族歌劇作為民族音樂的一部分,因此,對民族歌劇欣賞能力的培養是弘揚民族音樂必不可少的措施。而《白毛女》是中國第一部影響深遠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民族歌劇,選該作品的選段為例進行民族歌劇欣賞能力的培養分析具有典型意義。此外,文化自信作為當今的時代課題,欣賞民族歌劇有助于加深大家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文章主要從分析學生學情、注重課堂形式多樣化、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三個方面來闡述初中音樂教學中民族歌劇欣賞能力的培養。本研究旨在為初中音樂在民族歌劇欣賞教學的相關研究上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初中音樂;民族歌劇;欣賞;白毛女
中圖分類號:J8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15-0190-01
一、前言
初中階段是接受音樂教育、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時期,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學校應當隨著課程的改革而重視起學生的素質教育,①通過小學的學習他們具備一定的欣賞能力但對民族歌劇的欣賞能力還是未曾具備的,當前人們對民族歌劇欣賞能力培養的研究不多,而民族歌劇欣賞能力作為一種建立在一般欣賞能力之上的高水平欣賞能力,研究它對今后學生們的民族歌劇欣賞能力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學生學情分析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往往都是上那節課就提前備哪節課的課,這就已經不易,花時間去把這門課從小學到初中所有年級的教材內容摸索透了,很難有這種情況存在。
新課標強調要分學段設計梯度漸進的課程學段目標及相應的課程內容,那我們對整個義務階段的課程內容都不了解怎么設計出合乎要求的課程呢,這就需要教師對課程內容進行分析,這樣不僅了解到了課程內容安排還對學生從小學到初中的學習內容有了基本的了解。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對課程內容的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
一方面,對人教版教材進行分析,《白毛女》選段是初中音樂教材的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歌劇之夜里面的內容,而在八年級之前的教材中沒有涉及過歌劇,也就是說這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第一次在課堂上接觸歌劇,之前只接觸過欣賞,對于經典民族歌劇欣賞還是很陌生的,因此這次的教學對學生經典民族歌劇欣賞興趣的培養以及未來歌劇欣賞學習的可持續發展都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認真分析《白毛女》這節課要達到什么程度,課本上寫的要求是隨音樂學唱《北風吹》、分角色演唱《扎紅頭繩》,也就是說這需要同學們演唱的,這兒我們又可理解為不單單是演唱,演唱時我們要有感情的演唱,而學生當前的程度到這節課所要達到要求在不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教師需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教學,以達到最佳效果。
孔子在《論語》中就提到過要“因材施教”,我們只有分析好了學生的學情,在這個基礎上在面對不同學情的學生時才能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
三、注重課堂形式的多樣化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因此當下一些教師認為欣賞課只需要大量的聽和看視頻不需要唱歌、編創或者說欣賞課歌唱、編創占的小部分可以混過去。
《白毛女》是詩、歌、舞三者融合的民族新歌劇,教材中選了它經典選段《北風吹》《扎紅頭繩>,在合理的形式、程式設計中實現恰當的劇情詮釋與藝術表演。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課堂形式多樣化,僅靠單一形式是行不通的,我們要充分發揮聽、唱、創作這每一形式它自己的優勢。例如:聽音響可以讓人注意力集中、深化思維;看視頻是一種在聽的基礎上結合視覺觀看的形式,如若說音頻是延伸了我們耳的功能,那么視頻就是延伸了我們的視聽功能這就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感知音樂作品;歌唱可以體驗歌曲中表達的情感,而創作則是一個輸出的過程,把想表達的情感內容通過積累的知識以創作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幾種形式每種都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因此,在教學中,要多種形式并用,使之優劣互補,發揮整體功能,高效、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那在這樣欣賞民族歌劇《白毛女》選段《北風吹》《扎紅頭繩》這樣一節課中,可以這樣教學:
首先,我們講述《白毛女》的故事簡介?!栋酌返闹黝}劇本通過楊白勞和喜兒父女兩代人的悲慘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農民之間的尖銳矛盾,憤怒控訴了地主階級的罪惡,形象說明了地主階級的罪惡,形象說明了“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的主題,指出了農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其次,隨音樂學唱《北風吹》,這兒我們可以讓同學們先聽并且跟著輕輕的哼唱,聽的同時注意襯詞以及演唱情緒。聽完之后先唱譜、再朗讀歌詞、最后完整演唱。讓大在分角色演唱《扎紅頭繩》時,可以先觀看男女對唱版本的視頻資源,提示同學們注意表演者不同角色的情緒及表演手段。最后,在視頻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創作性的表演分角色演唱。例如,讓班上的男生扮演”楊白勞”、女生扮演“喜兒”,分角色去模仿或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表演唱,表演唱的要求是表演出個角色的人物特點及情緒、適當注意舞蹈身段。這時有積累表演技巧的可以根據自己積累的表演知識,進行練習,其余的同學跟著視頻模仿學習,練習結束后選出男女同學各一名,進行分角色演唱表演的展示。這節課通過視、聽、唱、創作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同學們通過聽音頻感受到了各角色的情緒及歌曲歌詞、襯詞所表現的情感、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通過觀看視頻,學習到了表演技巧。通過分角色表演唱,體驗和感受到了歌曲表達的情感。這樣通過聆聽、觀看、分析、參與創作之后,學生們很難不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音樂的教學任務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③當前初中教學中有這樣一種普遍情況,學生們更喜歡當下的流行歌曲,對民族歌劇不了解也不感興趣。那在這種情況在教師開展民族歌劇欣賞教學充滿困難,這就需要去培養學生欣賞民族歌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學生興趣為基礎,滿足學生音樂學習的需求是學習這門課的基礎。④對學生民族歌劇欣賞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教學能力,此外,民族歌劇欣賞能力的培養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的支持。
在音樂教學中,首先,教師要搜集好許多相關的背景資料、音視頻資料等等,例如:在《白毛女》的片段欣賞學習中,教師可以先把的搜集好電影版《白毛女》在上節課結束之前發給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看完,課上教師先講故事簡介,再播放音頻學習《北風吹》、播放視頻讓同學們模仿、創作學習時,同學們就有一定的基礎了,而以電影的形式作為上節課的課后作業本身就讓人感興趣。⑤其次,教師要有優秀的演唱示范,教師的示范很規范,容易讓學生以教師為榜樣,形成榜樣作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課堂上現場聆聽與聽的音頻看的視頻是不同的感受的,現場的聆聽更能深入人心。最后,要盡力讓學校、社會、家庭形成合力,多方面多形式的讓學生欣賞歌劇音樂,僅僅在課堂上欣賞歌劇音樂是遠遠不夠激發學生對民族歌劇學習的興趣的,那么歌劇的演出要有地方的支持,而去觀看這些演出就需要家庭的支持。若家、校、社會形成合力,讓欣賞民族歌劇形成流行趨勢,相信學生們的民族歌劇欣賞興趣很快就能建立起來,能力也就能更好的得到培養。
音樂教學要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能力,還應該重視興趣廣泛性的培養和興趣持久性的協調。(6)通過多方面去激發學生對民族歌劇學習的興趣,到課堂學習時,教師、學生才可以輕松、高效的完成民族歌劇欣賞的教學活動。
五、結語
上述幾種對民族歌劇欣賞能力的培養方法不是單獨的,需要根據情況進行融合。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初步了解學生當前應達到的水平,利用視、聽、歌唱,創作等形式讓學生感受體驗音樂,家、校、社會形成合力全面激發學生對民族歌劇欣賞學習的興趣。通過多方面的合作,逐漸培養學生民族歌劇欣賞的能力,從而輕松高效的完成教學要求,提升學生的民族歌劇欣賞能力。
注釋:
①端木萍萍,以美施教以樂育人——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J].當代音樂,2017 (18):3536+39.
②張震,秧歌劇《來脂婆姨綏德漢》中虎子的詠嘆調演唱特點研究[J].中國戲劇,2019 (05):75-77.
③張舒凡,試論美育視域下初中音樂素養的培養[J].當代音樂,2020(03):55-56.
④李小野.音樂校本課程的開發與運用[J].當代音樂,2019 (12):65-66.
⑤潘玉虹.中學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9 (10):84.
⑥張美,如何培養中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J].當代音樂,2015(23):40+45.
作者簡介:楊莉禎(1997-),女,東華理工大學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