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宇倩
摘 ?要:在中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受到應試思維的影響課堂模式多為一成不變,更傾向于講解式的教學方法。在傳統教學的一問一答中進行數學題目探究,將學生參與其中的積極性大大降低,也阻礙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發展趨勢,導致教學效率較低,教學效果不明顯。為了促進我國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思考中,進而提升我國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效率。
關鍵詞:自主探究 ?問題意識 ?小學數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6(b)-0158-02
小學階段的他們初次接觸系統的數學學科,這一階段的教學對其日后的學習思維產生極大的影響。這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以及闡述問題的能力更為重要,而不是一味地關注解題方法。在課堂中教師應該善于引導學生在初步學習后進行思考,發現其中的數學問題,再利用以前接觸或者學習過的數學知識進行探究,有效地勾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進一步提升課堂效率。所以,對“問題意識”為核心而構建的數學課堂,通過對核心問題的思考探究進一步領悟所學知識重點,鍛煉多項學習能力。
1 ?創造和諧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情感意識在適宜的環境中才會最大的激發,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習興趣以及問題意識才能較為輕易的被調動。在新課改的影響下教師需要認清自身在教學中扮演的身份,不過多干涉學生的思考方向,更多的是引導為主。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激發其學習上的積極性能有效提升課堂效率,也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自身與學生處于平等地位,需要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以及“問題”潛能,鼓勵他們勇于提問,尊重學生的思考想法,給予合適的指導意見[1]。
例如,在以下的教學案例中可以讓學生快速認識到算法的意義。最開始教師右手拿著5支鉛筆,左手拿著4支鉛筆,問學生鉛筆的數量,學生可以準確快速地回答出9支。后來教師將其中一部分放在鉛筆盒中,一部分放在手中。隨后向學生提問鉛筆盒中鉛筆的數量,學生會踴躍地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都會說鉛筆盒中有4支或者5支鉛筆,這時教師可以給出答案,因為缺少一個總數條件,所以你們無法得出正確的鉛筆數量。向學生提問:“如果我一共有8支鉛筆,手里有2支,那么鉛筆盒中有幾只呢?”這時學生可以很快領悟答案,從中體會到算法的意義。在以上案例教學中可以發現這個階段的學生大多表現出較強的表現欲,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才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在學習探究中獲得快樂。
2 ?創設時空條件,挖掘積極的探究意識
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問題意識需要在教師創建的一定條件下才能發揮出來,需要教師精心的準備課堂設計工作,在新知識教學中加入學生思維探究的一大環節,給學生布置合適的探究問題以及留出適當的思考時間。在教學中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初步產生疑問并提出有意義的數學問題,獨立進行思考得出答案,讓學生感到巨大的成就感[2]。
例如,在初次學習長方形面積公式時學生在此之前已經了解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利用1cm2小正方形拼出長方形,在動手實踐中學生可以直觀體會到長方形面積的實際意義,即含有多少個小正方形面積單位。隨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你們可以嘗試擺出更大的長方形嗎?(圖形中間可以是空的)”。學生在具體的實踐中可以進一步理解長方形的計算公式,通過長乘寬就可以得到長方形的面積。在教學案例中教師應該注意整個游戲環節讓全體學生親自實踐體會,并且鼓勵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感想,并將自己的思考感悟進行分享。
3 ?創設問題情境,培養濃厚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產生的一大核心原因是學生本身對問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他們渴望知道答案。大多數學生認知活動的開啟都是源于這兩大因素,學習也正是如此。在對教學內容進行編排時需要注意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創設符合學生想法、引起他們興趣的問題情境,進而產生探究問題的動力。另一方面學生要有質疑意識,對不能理解或者錯誤的觀點勇敢進行表達,教師對學生提出問題的評價態度至關重要,以鼓勵為主,贊賞學生樂于思考、勇于提問的行為。學生整體是否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是保證教學活動高效開展的前提[3]。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中設計學生能接觸到的生活情境,由長方形變成四邊形導入,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回顧以往所學的圖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從中發現共同點,分成學習小組嘗試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并互相探究答案的正確性。隨后通過實踐性的動手操作拼出圖形,對其面積進行計算。在這一教學案例中兼顧到對學生多種能力的鍛煉,留出一定的思考探究時間,將自主學習的機會交到他們手中。在自由操作、探究交流的學習環境中有助于學生的思維活躍,能夠創新自身想法。全體同學的思維方式不盡相同,一起交流探究也能開拓思維,有益于創新思維。重要的不是單一的數學知識點,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技能,體驗知識的發生過程與探究過程,樹立良好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是第一步,教師應該善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幫助學生完成質疑、提出問題、進行探究、思考總結這一系列的流程,進而解決問題。
4 ?優化教學策略,訓練解題能力
構建“問題意識”的數學課堂首先需要改變對學生問題提出的處理方式,需要有創新思維的開發以及運用。無論學生提出怎樣的問題,對于學生真實的想法教師都應該對學生勤學好問的態度給予肯定,再對問題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解決。對于部分學生提出有創意的問題或者獨到的見解都需要進行夸贊,指出問題的合適意義,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深層的進行思考,善于提問并樂于提問。同時,教師在此時的評價十分重要,需要反饋給學生一種中性、接納性、探究性的評價,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同一問題。
最后,在問題意識的驅動下學生問題意識不斷強化,需要關注全體學生的參與性。在傳統教學中的“一問一答”式教學對未參與到課堂提問中的學生而言毫無參與感,他們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無法做到主動思考探究問題。因此,教師應該關注全體學生的參與感,讓每位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探究的樂趣[4]。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本身需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樹立不斷提升專業能力素養的意識,善于從生活中獲取教學素材,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才能使其對數學學科產生熟悉與親密感,對后期的教學開展有益。經過一定的教學設計將原本略微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點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無處不在,能夠有效地引起學生的興趣,大大促進數學教學課堂的質量。同時也能體現出數學教學的核心意義,即源自生活、服務生活。“問題意識”數學課堂的構建不僅是提升數學教學質量,對學生日后的學習思維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利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參考文獻
[1] 沈祥.建構問題意識,提升有效教學——小學數學課堂問題意識培養策略初探[J].數學教學通訊:初等教育,2015(4):58-59.
[2] 謝卓芬.如何借助問題驅動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考試周刊,2019(16):90.
[3] 崔紅梅.加強自主探究,培養創新思維——初中數學課堂的問題意識探究[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2(11):69.
[4] 李豐葉,劉曉東.問題驅動思維,讓學習走向“深度”——例談面向思維的小學信息技術學習活動設計策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