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斐
摘要: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中,需要學生掌握諸多學前教育內容,其中包括美術、舞蹈、音樂等,對于幼兒舞蹈教學來說,為了提高幼兒的參與熱情,讓舞蹈元素多元化、動作更加整齊,需要進行舞蹈的編排,不過長期以來,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兒舞蹈編排質量不高,存在形式單一、舞蹈主題單一的問題,還存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方法不科學、考核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為此,需要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舞蹈創編能力,本文從幼兒舞蹈創編能力的相關概念入手,討論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面臨的挑戰,闡述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舞蹈創編能力的作用,最后分析如何對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創編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 ?幼兒舞蹈? ?創編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J7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12-0112-04
舞蹈教學是幼兒教學體系中的主要內容,通過舞蹈教學可以提升幼兒的身體素質,培養幼兒審美能力,塑造幼兒良好品質,實現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因此,需要在學前教育專業中對學生的舞蹈編排能力進行培養,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的教學任務制定出具體的教學目標。舞蹈創編能力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需要具有廣博的舞蹈知識,同時也需要具有多種舞蹈基本技能,還要對文學、美學、音樂、心理學等專業知識有所了解,根據幼兒的年齡階段特點搜集相關的舞蹈素材,最終為幼兒創造更多高質量的舞蹈作品。然而,一些學生對舞蹈創編缺乏興趣,或者創編的舞蹈質量不高,加之學時有限,所以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以下就對相關的內容進行分析。
一、幼兒舞蹈創編能力的相關概念
幼兒舞蹈創編能力是作為一名幼兒舞蹈教師必須具有的專業能力之一,是指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需求,科學的創編符合幼兒身心特點、適合幼兒進行活動的舞蹈內容。隨著國家對幼兒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對于幼師來說,幼兒舞蹈創編能力也成為了教師良好綜合素質的體現,通過高質量的舞蹈編排,可以讓幼兒在園前期收獲更多的快樂。從學前專業學生的角度講,成為幼兒舞蹈教師之前自身需要具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對音樂知識、心理學知識都要有所了解。同時,在從事幼兒舞蹈教學的過程中,還要主動了解幼兒實際情況,不斷搜集素材,創新教學方法,進而讓幼兒有良好的參與熱情,提升幼兒的身體素質,培養幼兒的審美觀念[1]。
二、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面臨的挑戰
對于學前專業教學來說,很多的學生都對舞蹈教學有強烈的興趣,這是由于該課程可以實現理論與教學的結合,并且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互動較多,教學過程較為輕松,這樣為專業舞蹈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環境。但是開展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存在教學內容、方法、形式、評價等方面的問題,對學生學習舞蹈造成了不利的影響。首先,在舞蹈教學中對學生的舞蹈技巧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造成部分學生在長期的舞蹈訓練中出現厭學心理。其次,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單一化的教學方法,理論教學和舞蹈訓練模式較為死板,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在學前舞蹈教學中存在考核方法不科學的情況,比如未能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客觀的評價出學生的進步情況[2]。
三、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舞蹈創編能力的作用
(一)提高學生舞蹈水平
當前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其中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舞蹈水平。通過學前教育的舞蹈教學,學生普遍可以具有良好的舞蹈基礎,結合自身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在幼兒舞蹈教學中提升教學效果。然而,長期以來,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中缺乏一定的重視程度,一些教師對學生的教學也缺乏實效性,導致學生難以快速成長。同時,大多數的學生之前沒有接觸系統的舞蹈基礎訓練,加之教學模式不系統,導致學生的舞蹈進步不明顯,未能通過相關的考核。在教師開展舞蹈創編教學的過程中,最為顯著的作用就是實現學生舞蹈能力和編舞能力的提升,比如大量的舞蹈訓練以及體能練習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舞蹈基本功。在完成教學之后,教師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的對學生進行考核,然后指導出動作方面的不足,從而在短時間內提高其舞蹈水平[3]。
(二)提高學生教育水平
加強舞蹈教學是為了學生更好的開展幼兒舞蹈教學。因此,需要教師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適當地調整教學策略,進而讓學生的舞蹈編排能力逐漸提升。當代幼兒教師需要保持教學的靈活性,在教學環節中,需要教師進行系統的舞蹈教學,比如創編形式、改編動作,同時為學生提供相關的舞蹈器材,進而在幼兒舞蹈中合理利用,最終使學生牢牢掌握舞蹈動作。在加強舞蹈教學的同時,還要對理論教學加以關注,讓學生掌握舞蹈的創編理論知識,具有創新思想,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舞蹈水平,還可以在整體上提升教育水平。從培養舞蹈創編能力的教學視角下,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出的人才可以更好的適應崗位要求,本著以人為本的觀念讓學生畢業后投入到學前教育中,最終為社會輸送大量的優秀幼兒教師[4]。
四、如何對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創編能力的培養
(一)明確教學目的,加強基礎教學
長期以來,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在幼兒舞蹈教學上對理論教學更加關注,還有的教師在動作教學上對技巧與實踐比較關注,雖然在提升學生舞蹈理論和舞蹈技術方面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沒有重視舞蹈編排,缺乏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當前的學前教育理念下,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幼兒舞蹈創編能力,這是保證幼兒舞蹈教學質量和教師自身良好職業發展的關鍵。因此,從高校的角度講,需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適當對教學策略調整,進而促進學前舞蹈專業教學的質量提升。具體說來:在理論教學和舞蹈技能教學的基礎上,需要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教師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也要對此高度重視,將其納入教學體系中,把提高學生舞蹈教學和促進幼兒舞蹈學習作為出發點。在設置教學目標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如何構建舞蹈創編教學模式,還要結合幼兒教育發展情況,進而讓舞蹈的創編水平得到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幼兒舞蹈對動作與技能要求較低,在系統的教學模式下要更加對基礎內容教學重視起來,保證幼兒舞蹈設計的簡單性和實用性[5]。
(二)優化教學內容,深化教學內涵
在以往的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教學中,主要考核理論與實踐方面,對學生的舞蹈創編要求不高,忽視對學生創新意識的考核,這樣的考核模式不利于學生在工作崗位中適應當前舞蹈創編能力基本要求。因此,高校和教師需要及時對舞蹈創編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比如在網絡中搜集最新的幼兒舞蹈編排視頻,或者簡單而流行的舞蹈元素,進而為培養學生舞蹈創編能力打下良好基礎。同時,學前教育專業的各個高校可以加強合作,共同編寫幼兒舞蹈教學教材,之后進行教學與推廣。此外,高校還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形成學前專業教師-學前專業學生-幼兒舞蹈學習的模式,這就需要學校把舞蹈創編納入到整個教學內容體系之中,指導教師以全新的教材為出發點,然后結合學生舞蹈水平、幼兒舞蹈教學需求和舞蹈創編能力等,不斷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完善。幼兒舞蹈創編不僅與舞蹈、音樂有關,還和其它的學科知識存在關聯,比如心理學、美術等,所以需要教師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能力,提升舞蹈創編的水平[6]。
(三)改善教學方法,培養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下,難以激發出學生的興趣,究其原因在于教學模式較為死板,主要是進行舞蹈展示和技巧的教學,之后讓學生進行反復的練習。在舞蹈教學中對創編能力提出高要求之后,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圍繞舞蹈創編改善教學方法,比如將原本高雅或者難度較大的民族舞簡化,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改編,再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演示某舞蹈表演的片段,之后借助多媒體進行反復的觀看,然后通過分組的形式讓學生對舞蹈進行創編。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期舉辦舞蹈改編大賽,對獲勝小組進行獎勵,這些教學方法的改進都可以讓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提升[7]。
(四)加強創編理論教學,落實創編實踐教學
對任何的舞蹈教學來說,都是理論和實踐結合的過程,所以在舞蹈創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把舞蹈理論重視起來,引導學生在編創舞蹈的過程中分析舞蹈動作的要點,用理論指導舞蹈設計,然后充分考慮到二者的結合情況。對于幼兒舞蹈創編來說,主要是突出趣味性和幼兒接受能力,所以在動作的編排過程中,要利用節奏歡快的音樂,實現動作和旋律的結合。在舞蹈創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關注編排的流程,這樣才能保證編排的質量。幼兒舞蹈創編需要對音樂進行科學的選擇,然后合理搭配動作、形象,設置好隊形與位置,這樣才能讓創編實踐教學質量得到保證[8]。
(五)重視幼兒心理研究,提高舞蹈編創契合性
在進行幼兒舞蹈創編的過程中幼兒是主體,所以教師在進行舞蹈創編的過程中也需要考慮到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從幼兒的視角進行考慮,如此才能真正創編出適合幼兒學習的舞蹈動作,進而讓幼兒在舞蹈中鍛煉身體,打下良好的舞蹈基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幼兒舞蹈教學中對動作進行總結,比如幼兒對色彩和形狀較為敏感,也偏愛具體形象的事物,教師就可以找到這些元素進行舞蹈的編創[9]。隨后,需要學生對舞蹈進行構思,找到一些節奏輕快的音樂,之后對舞蹈動作、舞臺形象、隊形等設計。學生也可以將舞蹈動作的幅度加大,或者提供小動物、植物等主題服裝,這些方法都迎合了學生活潑好動、偏愛具體事物的心理[10]。
(六)鼓勵學生創新,加強思維培養
幼兒舞蹈創編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良好的舞蹈動作,要想提升教學質量還需要具有良好的創造性思維,這樣才能不斷創作出新穎的舞蹈,如果只是對其它的舞蹈照抄照搬,就不能達到教學的相關要求。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必須對創新思想加以重視,這是學生提升舞蹈創編能力的關鍵。教師首先需要擺脫舞蹈教學模式的限制,讓學生從幼兒的角度分析,提供簡單的動作,不拘泥于具體的舞蹈形式,比如在幼兒教學中,教師經常會帶領幼兒進行各種游戲,而舞蹈教學可以從中獲取靈感。比如“丟手絹”,歌詞中說道:“輕輕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邊”,就可以在手中拿手帕時模仿抖動的動作,再如《小螞蟻》,教師在編排上可以設計出不同的隊形,所以教師就可以想象這個舞蹈動作,用于舞蹈編排當中。
(七)多欣賞幼兒舞蹈,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為了提升學生的舞蹈編排能力,教師在注重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還可以多帶領學生進行幼兒舞蹈表演,欣賞幼兒舞蹈節目,這也是快速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途徑。為此,需要學生掌握舞蹈教學的思想,把舞蹈知識和動作教學結合起來,加強實踐積累,最終提高學生的編舞能力。學生在校的時間較為有限,在課后可以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幼兒舞蹈視頻,讓學生多看、多想、多練。比如“小荷風采”全國舞蹈比賽以及CCTV舞蹈大賽少兒組都是高水平的專業賽事,而每年的六一節晚會也有值得學生學習的節目,通過觀看這些作品,可以發現一些可以用于舞蹈編創的動作,比如借鑒《小臉譜》《小螞蟻》《我最棒》《向前沖》《我可喜歡你》等,在欣賞作品之余,教師還要加強和學生的互動與交流,比如提問學生:“作品的主題、體裁是什么?這幾部作品的內容有哪些特點?如果讓你選擇音樂會怎樣設計舞蹈?之后要怎樣編排、設計服裝和道具?”在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可以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嘗試對舞蹈進行編排,這樣會顯著的提升作品質量。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教育階段,舞蹈教學是重要的內容,所以需要大力培養舞蹈教學專業的人才。不過長期以來,對于幼兒舞蹈教學來說存在諸多的問題,比如動作單一化,與音樂的結合不科學等,都難以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在當前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對于舞蹈教學來說需要側重對學生舞蹈編排能力進行培養,通過教材的編寫、教學模式的改進,以及重視幼兒心理研究、加強創編理論教學,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提升學生的舞蹈創編能力。從教師的角度講,也要積極更新教學觀念,吸收新的舞蹈創編思想,重視理論教學和動作教學,然后讓學生多欣賞幼兒舞蹈,最終從不同的方面提升學生幼兒舞蹈創編能力。
參考文獻:
[1]徐婧.亦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舞蹈創編能力的培養[J].讀書文摘,2016,(16).
[2]鄭東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創編能力培養的實施策略[J].才智,2016,(31).
[3]楊喆.信息化教學手段在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創編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8,(27).
[4]榮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創編的技能技巧分析[J].藝術科技,2019,(06).
[5]王曉麗.論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6,(29).
[6]王藝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音樂教學能力的有效培養[J].中華少年,2019,(12).
[7]朱麗娜,朱柳.淺析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境遇與面臨的挑戰[J].北方音樂,2017,(23).
[8]張銀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創編能力提升的實踐研究[J].上海教育,2017,(36).
[9]馬冠卿.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創編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究[J].考試周刊,2019,(43).
[10]黃娟莉.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舞蹈編創能力的教學策略[J].黃河之聲,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