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協同創新發展的路徑研究

2020-08-06 14:17:32吳婷謝杭鋒
職業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吳婷 謝杭鋒

摘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發布給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通過對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合作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存在重視程度不夠、資源分配不均、政校行企融合度不夠等狀況,對此提出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協同創新發展應遵循政校行企深度融合、產學研用有效銜接的基本路徑,進一步提出:加強交流合作,開拓深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模式;對接灣區內產業轉型升級,培養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打破體制壁壘,促進灣區文化融合共生。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協同創新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20)07-0018-06

自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之日起,“粵港澳大灣區”開始從公眾視野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這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進入全面發展階段,它將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三大灣區并駕齊驅,成為世界級第四大灣區[1]。國際一流灣區的建立,從國家戰略建設層面而言,需要依托以下四方面的建設力度:一是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的構建力度;二是科技成果的轉化力度;三是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創建力度;四是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高水平協同創新平臺的共建力度[2] 。粵港澳三地高等職業教育的協同創新發展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筆者通過知網平臺對近三年研究粵港澳大灣區的文獻進行檢索,發現在檢索到的131篇文獻中僅有6篇文獻對粵港澳大灣區的職業教育進行了研究。筆者在已有研究文獻的基礎上,將研究重點放在高等職業教育,以協同創新為切入點,在分析現狀的基礎上對相關路徑進行研究。

一、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合作現狀

筆者對從廣東省教育廳獲取的126所高校2018年國際合作與交流及港澳臺事務工作總結的數據進行研究分析。其中,本科院校59所,高職高專院校67所。為了更好地對比分析高等職業教育與港澳地區的合作特色以及存在的不足,筆者首先分析本科院校與港澳地區交流合作的情況,如圖1所示。

通過圖1我們發現,本科院校在與港澳地區的合作領域方面主要是同層次的校際合作,合作范圍廣、類型多、層次深。筆者通過對數據的內部特征進行分類,發現本科院校的合作類型主要集中在圖1中的15種類型,以學術交流與合作交流的形式居多;其次是科技創新平臺搭建、文化交流、學歷提升等合作項目;再次是港澳留學生招收、科研合作、培訓研修、交換生、聯合培養、合作辦學等項目。從合作的深度來看,學術交流、合作交流簡單易行,對外部條件要求不高,合作層次較低,但又是合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其他合作形式開展的基礎,所以,這種合作形式占比較高。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科研合作、合作辦學、招收港澳留學生這種類型的合作形式難度較大,對合作雙方的辦學條件、師資水平、學生學業水平等外部條件要求較高,合作更加深入,合作層次也明顯提高,更體現了雙方的融合共生、合作共贏,因此,本科院校在這塊領域的合作相對來說不多。

通過以上對本科院校的數據分析,我們獲悉了本科院校與港澳地區的合作類型以及合作特征,接下來對比分析高職高專的合作情況,如圖2所示。

由圖2可見,高職高專院校與港澳地區的合作更體現職業性,具有高職高專的獨特性,合作形式也從校際合作拓展到校企合作,這與高職高專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息息相關。近年來,國家提高了對職業教育國際化的要求,高職高專院校也隨之加大了國際化步伐,在參照本科院校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初步探索出符合高職高專國際化的路子,但顯然還不能滿足高職高專國際化的發展需求,尤其滿足不了粵港澳大灣區對高等職業教育協同創新發展提出的新挑戰。通過以上數據,我們發現高職高專與港澳地區的合作類型主要集中在圖2中的18種類型,與本科院校具有一些共性,也存在一些差異。共同點包括合作領域廣、合作內容豐富,有訪學、培訓研修、文化交流、學分互認、交換生、聯合培養、學歷提升、招收港澳留學生等內容,皆以合作交流、學術交流為主要合作形式,但高職高專院校更注重技術技能的培育,在理論研究、學術交流這一領域遠不如本科院校,這與高職高專院校本身的發展定位密切相關。差異性包括高職高專具有獨特的合作領域,如專業群產教聯盟、行業資格標準共建、實訓基地共建、技能競賽、職業技能證書考評合作等。

以上這些合作領域,體現了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專業群產教聯盟等聯盟組織的建立,有利于深化粵港澳大灣區政校行企之間的融合,有助于高水平專業群的建立;二是校企合作項目的建設,有助于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高校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提升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力度;三是師資交流與培訓項目的建設,有助于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四是學生交流與學歷提升等人才培養項目的建設,有助于粵港澳大灣區優化和升級人才培養結構;五是行業資格與職業技能等合作項目的建設,有助于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六是文化教育交流項目的建設,有助于深化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提升文化認同感和國家認同感。總體而言,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合作發展,一是有助于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教育與人才培養高地;二是有助于加快推進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三是有助于多元文化交流融合,提升文化認同感和國家認同感,提高粵港澳大灣區的凝聚力;四是有助于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的合作顯然為粵港澳大灣區今后的協同創新發展提供了合作契機,但同時又存在一些不足。

二、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合作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圖1、圖2進一步分析發現,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合作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合作成效不顯著

我們發現,粵港澳三地的教育合作并沒有引起高等院校的足夠重視,很多院校與港澳地區的合作領域僅僅止于合作交流、學術交流,未能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去深入挖掘深層次的合作領域,這種合作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未能達到實質性的合作效果,更難稱得上粵港澳三地教育融合共生、協同創新發展。從筆者獲悉的廣東省126所高校2018年的對外交流數據可知,59所本科院校中有16所沒有參與港澳地區合作的數據,占比27%;有合作數據的43所本科院校中,合作交流、學術交流分別占比56%、58%。67所高職高專中,有33所沒有與港澳地區合作的數據,占比49%;有合作數據的34所高職高專中,合作交流占比65%。以上數據說明,廣東省高等院校對與港澳地區合作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建設力度還不大,沒有有效發揮高等院校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應有的作用,尤其是高職高專院校。

(二)合作層次參差不齊

從圖2的18種合作類型中,我們發現很多合作類型僅有1至2所院校;同一種合作類型,本科院校的合作數量明顯高于高職高專院校。這是因為廣東省高職高專院校增長速度快,辦學水平參差不齊。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15日,廣東省高職高專共計87所,僅次江蘇省,位居全國第二位[3]。根據2019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TOP1000,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職場競爭力全國排名第一,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排名第五,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排名第七,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排名第十四,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排名第十五;全國排名前10的,廣東省高職高專占比30%,全國排名前20的,廣東省高職高專占比25%。以上數據顯示,廣東省高職高專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均走在全國前列。但是,省內高職高專的辦學水平差距較大,排名500名以下的,廣東省高職高專總計24所,在廣東省高職高專中占比28%。以上數據說明,廣東省高職高專存在資源分配不均的狀況。這必然導致高水平高職院校在與港澳合作方面明顯走在前面,無論是合作領域,還是合作層次,都明顯處于優勝地位。

(三)協同創新發展后勁不足

從圖2的18種合作類型中我們發現,目前廣東省高職高專院校與港澳地區的合作主要分為校際合作與校企合作兩大類,其中,校際合作尤為突出。從筆者研究的數據發現,廣東省高職高專院校與港澳兩地專科職業教育合作比較少,與本科普通教育合作比較突出,這種不同層次間的向上合作主要集中在合作交流、學術交流、師資培訓研修、師生文化交流、聯合培養、學歷提升等項目。粵港澳三地高等職業教育合作的欠缺,使得粵港澳三地的職業教育很難真正做到融合共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聯盟、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產教聯盟作用的有效發揮。

筆者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港澳職業教育與內地職業教育存在著辦學體制與辦學模式的差異。

1.香港高等職業教育的特征

香港高等職業教育主要由香港職業訓練局負責完成,是香港最具規模的政府所屬的專業教育及培訓機構,轄下13個機構成員,為不同背景及程度的學生提供職業教育,并頒發國際認可的學歷資格。香港職業訓練局開展職業教育以市場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促進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為目的,以成為亞太區卓越的職業專才教育機構為愿景,注重實用,強調實踐[4]。

2.澳門高等職業教育的特征

澳門高等職業教育注重全人發展,在辦學中注重推行社會服務,同時,又會根據職業院校的辦學特色,成立相關的科研機構。目前主要由澳門理工學院、澳門科技大學、澳門旅游學院等高校來負責完成,并提供全方位的文憑和證書,這些文憑和證書包括專業文憑、高級文憑和應用學士學位文憑[5]。

由于粵港澳三地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的不同,使得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的協同創新發展更具特色。作為發揮統籌引領作用的政府部門,粵港澳三地政府更應該打通政治壁壘,加強交流合作,專門針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出臺配套的政策,加強三地政府聯合參與大灣區的建設力度,有效發揮政府層面的引領指導作用,匯聚政府、學校、企業、行業四方力量,構建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

三、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協同創新發展的路徑

筆者認為,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協同創新發展須遵循兩條基本路徑:一是政校行企深度融合(見圖3);二是產學研用有效銜接(見圖4)。

圖3中的四個圓分別代表政府、學校、企業、行業,四者之間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內嵌、融合共生。它們分別代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四種合作力量,這四種合作力量在大灣區內不受邊界限制,相互輻射,融合貫通,協同并進,構建大灣區內政校行企協同創新發展的命運共同體。

圖4中的產、學、研、用分別代表技術創新的協作主體,囊括高校、企業、科研院所三方力量,這三方力量之間存在著內在要素的良性互動,猶如一根無形的紐帶,使得產、學、研、用協作主體從差異矛盾走向兼容并包。高校、科研院所研發技術,企業提供資金、設備援助,企業開發產業,高校、科研院所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鏈、創新鏈通過企業來驗證和推廣,企業的產業鏈、價值鏈又通過高校、科研院所來改善和提升[6]。高校、企業、科研院所三方力量的統籌協作,使得技術研發與技術應用有效結合,從而提升科技成果的轉化力。此外,技術關聯型、產業關聯型的產業集群的共生性成長,又會促進產學研用各方的一體化發展,這也使得產學研用四者之間構成了一個閉合的循環體系,如同供血系統一般,融合共生。

依托以上兩大基本路徑,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協同創新發展可通過以下具體路徑實施。

(一)開拓深層次與寬領域的合作模式

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應加強交流合作,提高重視程度,開拓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模式。除了加強與港澳兩地本科院校的交流合作力度外,還應重視粵港澳三地高等職業教育同等層面的交流合作。香港高等職業教育在職業教育改革和整合全球優質教育資源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必然有很多先進經驗可學習借鑒,也有很多合作領域可發現挖掘;澳門高等職業教育雖然相對來說弱一些,但也有其自身的發展優勢。因此,三地之間高等職業教育應該加強交流合作,比如培訓研修、學術交流、文化交流、技能競賽、在線精品課程開發、學分互認、聯合培養、學歷提升、合作辦學等,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構建灣區內高等職業教育資源共享共用的命運共同體。筆者認為,可通過以下三種合作模式建構跨越地域界限、制度限制的深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新局面。

模式一:同領域同層次合作——高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合作。這種合作模式可開展師資培訓研修、學術交流、文化交流、技能競賽、在線精品課程開發、學分互認、聯合培養、招收港澳留學生等合作內容。

模式二:同領域不同層次合作——高等職業教育與本科普通教育合作。這種合作模式可開展師資培訓研修、學術交流、文化交流、學分互認、聯合培養、學歷提升等合作內容。

模式三:不同領域合作——政、校、行、企合作。這種合作模式可開展校企合作教材開發、工作坊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校企合作項目建設、行業資格與職業資格標準建設、協同創新平臺建設、境外研習基地建設、“企業大學”建設、學生實習項目建設等合作內容。

(二)對接灣區內產業轉型升級培養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未來大灣區將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動力的經濟體系。作為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高等職業教育,需要對接灣區內產業轉型升級,培養創新型、復合型的技術技能人才。具體可通過以下路徑實施:

1.以專業群為抓手優化專業結構

灣區內高等職業教育應以灣區內的產業需求為契機,以專業群為抓手,不斷優化專業結構,打造專業品牌,凝練專業特色,以建構一流專業群為核心。由于灣區內高等職業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辦學水平參差不齊,可通過專業群的方式進行結對幫扶,實現優勢互補,協調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從而有效對接灣區內的崗位群,服務于灣區內的產業鏈,并及時根據灣區內產業群的發展變化動態,升級和優化專業群,使得專業群建設與產業鏈建設能夠有效對接。

2.以人才質量為核心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協同創新發展,應以人才質量為核心,建立互聯互通機制,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搭建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發展平臺[7]。同時,應以合作共贏為目標,堅持人才引進與人才培養“兩條腿”走路,加強校企合作,與大中型企業合作共建“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聘請企業高級技術人才到學校兼職,鼓勵在職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通過這種多途徑的方式建設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3.以深化校企合作為契機打造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產教聯盟的作用,匯聚粵港澳三地政府、高等職業院校、企業優質資源,建設一批資源共享,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將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有效對接,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采取工學結合的方式,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形成雙導師制。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實現校企一體化育人,并將企業實訓納入學分制管理。課堂教學與企業實訓不斷融合,融合結果又能反作用于實訓基地運營模式的不斷改善與創新,從而進一步提升創新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育質量。

4.以對接大灣區產業鏈為目標共建產業特色學院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迫切需要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而這有機銜接的最有效路徑便是產業特色學院的建立。產業特色學院的建立需要聯合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四方力量,政府提供政策、資金支持,學校提供人才輸出,行業提供人才需求分析,企業提供人才崗位需求,四者之間相輔相成,共融共建,將產、學、研、用有機融合。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技術人才的輸出主體,更應加強與灣區內的行業、企業的合作。通過借助灣區三地政府的力量,聯合共建產業特色學院,引入國際職業資格認證體系或建立灣區內統一的職業資格認證標準,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實現校企精準育人,服務于灣區的產業發展。

(三)打破體制壁壘促進灣區文化融合共生

較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而言,粵港澳大灣區有著非常突出而獨特的人文價值鏈,這正是大灣區交融與合作的核心與靈魂[8]。粵港澳三地既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又有著價值觀沖突,又存在嶺南文化共有的基因,有著獨具魅力的人文價值鏈,這使得大灣區具備形成多元文化和諧共生的先決條件。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協同創新發展,必然處在大灣區文化融合共生的社會大環境中。當前,粵港澳大灣區人文交流合作仍然面臨著沖突和挑戰,這亟需凝聚人文交流合作共識,促進文化融合共生。對此,我們應以嶺南文化基因作為建構人文灣區的重要文化支撐,在三地之間建筑起一條特色的文化紐帶,通過這條文化紐帶,增強人文力量的輻射與擴散,進一步提升粵港澳三地的文化認同感,從而提升國家認同感。打破體制壁壘,共建人文灣區,具體可通過以下路徑實施:

1.建立良好的文化協同機制

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聯盟、文學聯盟、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文化教育交流中心等多個文化聯合組織機構,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整合大灣區優質文化資源,加快推進大灣區文化圈建設。對此,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應借助大灣區文化圈這一強有力的支撐,建立良好的文化協同機制,搭建好文化協同創新平臺,發揮好高等職業教育在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圈建設中的作用。

2.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

粵港澳大灣區有著不同的體制特征和法律體系,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且港澳兩地受西方文化影響較多,國際化程度較高,這使得粵港澳三地本土化文化特色彰顯。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離不開灣區文化的相融相生,而最接地氣的融合方式便是文化交流。對此,我們可通過“粵港澳青年文化之旅”、香港“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和澳門“千人計劃”等重點項目的實施,促進大灣區文化交流。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可協同相關部門舉辦或參與一系列的特色文化交流活動,創新人文交流方式,豐富文化交流內容,提高文化交流水平,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增強大灣區文化融合。

3.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嶺南文化品牌

嶺南文化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特色內核,集“客家文化”“廣府文化”與“潮汕文化”于一身,是多方文化長期融合發展的產物[9],它以粵劇、龍舟、武術、醒獅等為代表,有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在嶺南文化的弘揚與傳承中,高等職業教育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我們可通過建立嶺南文化育人“雙導師”培養機制,聘請嶺南文化傳承人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采取“師徒制”的傳授模式,培育下一代嶺南文化的傳承人,并與文化主管部門多方合作,協同打造嶺南文化品牌,增強嶺南文化的感染力和輻射力。

4.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建設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新興產業,以創造力為核心,強調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開發和營銷知識產權,主要包括動漫、廣播影視、視覺藝術等方面的創意群體[10]。文化創意產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不僅需要政府對其引導和幫扶,更需要高等職業教育提供智力支撐。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應以“創新、合作、發展、共贏”為宗旨,充分利用移動電子終端、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健全完善文化創意產業體系,培育專業文化創意產業人才,促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

粵港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協同創新發展,首先在政府層面要做好頂層設計,建立配套的政策,鼓勵并支持協同創新發展機制的建立,如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聯盟、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產教聯盟等,發揮好政府層面的統籌引領作用。同時,粵港澳三地政府應該加強交流合作,增強政府部門聯合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力度。打破體制壁壘,促進文化交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圈建設,提升文化認同感和國家認同感,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其次,作為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培育創新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高等職業教育,更應發揮好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作用,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等職業教育的協同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維.“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現代管理科學,2019(10):40-42.

[2]中共中央 國務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EB/OL].(2019-02-18)[2020-01-04].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18/content_5366593.htm#1.

[3]教育部.2019年最新全國高職高專院校名單大盤點[EB/OL].(2019-06-24)[2020-01-05].https://www.sohu.com/a/322605849_451178.

[4]徐永安.香港高職教育的辦學體制及模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4):67-69.

[5]黃亞武.大灣區規劃下澳門職業教育發展現狀與策略分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14):42-43.

[6]王岳森.加快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EB/OL].(2019-04-03)[2020-01-2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9754421515913912.

[7]張宇萌,謝薇.建設世界一流灣區需打造一流灣區教育——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與教育創新高端論壇會議綜述[J].現代教育論叢,2019(1):91-96.

[8]張永飛.人文是無形力量,是最高競爭力——粵港澳大灣區人文交流合作座談會綜述[J].中國政協, 2018(19):44-45.

[9]於天,柳清.人文灣區建設視角下的嶺南文化育人研究——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佛山為例[J].惠州學院學報,2019(4):103-107.

[10]銀勃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20(1):140-141.

(責任編輯:楊在良)

Abstract:The publication of Outline Development Plan for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tatu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finds that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such as less attention, uneven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nd lack of deep integ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school and enterprise. Therefore, it proposes that the two basic paths should be followed: one is deep integration of government, school and enterprise; the other is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It further proposes strengthening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so as to explore the deep and wide cooperation mode, docking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the bay area so a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and technical talents; to break down the institutional barriers, so as to promote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co-existence in the bay area.

Key words: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path

猜你喜歡
高等職業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大學生職業指導現狀研究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茶藝課程開發與設計
亞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8:42:52
淺析現代高等職業教育中平面設計專業的教學現狀與措施
淺析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下的課程體系建設
青春歲月(2016年21期)2016-12-20 09:25:52
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與就業的幾點思考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SPOC混合教學模式設計探討
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基于現代學徒制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東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1:54:10
高職院校“三個空間”就業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
紡織行業職業結構變遷對高職現代紡織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職教論壇(2016年24期)2016-11-14 08:45: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a毛片免费看|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 国产一级特黄aa级特黄裸毛片|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麻豆a级片| 青青久视频|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亚洲天堂久久|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91美女在线| 国产理论一区|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成人亚洲国产|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国产一区成人|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综合网天天| 免费一极毛片|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污视频日本|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在线欧美|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国产系列在线|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亚洲午夜片| 好吊日免费视频| 免费jizz在线播放|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亚洲色中色|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成人在线第一页|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第三页| 亚洲成人高清无码|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高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