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玲
摘 要:創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特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創新思維能力對于一個人,甚至一個國家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創新思維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從教學細節、學生興趣、實踐活動以及思維方法幾個方面論述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并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以便同仁們參考借鑒。
關鍵詞:創新思維;小學數學;教育教學
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靈魂,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創新都有很多重要論述,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重要任務就落在了我們教育者的身上。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思維的初級階段,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新思維概述
創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能突破常規思維的界限,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產生新穎的、獨到的、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創新思維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運用得非常廣泛,尤其在科學研究領域,更需要運用創新思維去創造性地解決科學難題。
創新思維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思維的能動性
思維的能動性是指思維能夠引導人們思考、主導人們的行動的能力,這種能動性為人們的研究和學習指明了方向。只有有了正確的方向,才能有解決問題的可能。
(二)思維的變通性
思維的變通性,是指創新思維具有克服人們頭腦中已有的僵化的方式,用和常規方法不太一樣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性質,思維的變通性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途徑。
(三)思維的獨特性
思維的獨特性,是指思維展開的思路不同尋常,思維獲得結果標新立異,有獨到之處,有新穎的結果,獨特性為創新提供了可能。
(四)思維的敏感性
思維的敏感性,是指敏銳的觀察、認識事物的客觀屬性和特證。敏感性是創新思維的前提條件,只有能夠抓住那些稍縱即逝的思維瞬間,才能創造出獨特、新穎的研究成果。
二、創新思維的重要性以及創新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數學課程的設置和安排過程中,各個學段都包含“綜合與實踐”這一模塊,而設置這一模塊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有關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積累學生的活動經驗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小學階段是一個任思維發展的基礎和萌芽階段,在強烈的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會想出很多和課本上解題思路不一樣的方法,教師要注意保護這些學生的小成果,給他們空間,或許有一天,這些創新的小芽會成長為一棵創新的參天大樹。
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做得并不好。我們有很多奧數冠軍,但創新性的科研成果并不多,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體表現在:(1)應試教育的影響依然嚴重。雖然素質教育的改革已經進行了十幾年了,但由于最終的大學錄取方式——高考并沒有太大的改變,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以成績的好壞來作為評價一個學生的唯一標準。(2)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同樣以教學成績為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有這樣的現象出現:有的教師帶領學生在數學社團中研究撲克牌的玩法,或者研究如何快速地去還原魔方,花了很多時間,得出了一些成果,但這些成果或許并不會被校領導認可,甚至認為教師是不務正業。(3)學校教育中缺少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土壤。在每個學段的數學課程中,都安排有“綜合與實踐”這一模塊,作為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良好載體,但很多教師只是挑與考試有關的講一講,無關的一句話帶過。長此以往,學生失去了創新思維賴以生長的土壤。
三、提高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有效方法
(一)從細節入手,及時捕捉學生思維中創新的火花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學生的想法和其他學生不太一樣,對于問題的解決更加有效,這時候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善于捕捉這些閃光的瞬間,及時對這些創新之處進行肯定,并鼓勵他們,就這一方面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如有必要,還可以召開專題研討會,在班上讓這些學生進行成果的匯報。例如,我在教學分數與小數的互化的時候,有的學生發現,有些分數可以化成有限小數,有些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我順勢提出問題:“什么樣的分數才能化成有限小數呢?”讓學生小組討論解決。對于有一定創新性的成果,我不但在課堂上進行肯定,還可以用這位學生的名字進行命名,同時在家校聯系平臺及時發布。只有教師重視這些細節,鼓勵學生,學生才能樹立起鉆研的信心,在鉆研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從興趣入手,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性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基于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他們喜歡新奇有趣、好玩的東西。在教材的編排中,有大量這方面的內容,教師要以這些教學內容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學習可能性這部分知識時,我和學生共同探討了轉盤游戲中公平性的問題后,給學生出示了一個商場轉盤抽獎的情景,讓學生觀察思考抽中一二三等獎的可能性有多大。學生通過思考,很快有了結果。之后,我問學生:“如果你是一家火鍋店的老板,讓你設計出一種游戲,不但顧客喜歡玩,而且還能提高店里的營業收入,你會怎么樣做?”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這一問題。學生非常感興趣,紛紛建言獻策,討論得非常激烈,最后進行小組匯報,一個個有趣新穎的方案,讓人眼前一亮。讓人驚奇的是,有一個小組的活動方案,還真的被一位做餐飲的家長運用到了自己的店里,效果顯著。通過這樣一個活動的開展,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在開放的課堂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從實踐入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陸游曾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想獲取更多的知識,要親自實踐,在實踐中不但能獲取很多的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課本中“動手做一做”“拼一拼”等,都是要求學生動手操作的,我們要重視這些教學環節,盡可能讓學生親自動手嘗試,在實踐和嘗試中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我在教授“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課時,要求學生課前準備幾個三角形卡紙,讓學生通過撕下三角形的每個內角,再把它們拼到一塊兒的方式探討三角形的內角和。在學生撕下一個銳角三角形后,有一個學生提問:老師,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內角撕下來之后的度數是多少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又讓學生把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內角撕下來拼一拼,然后進行總結:任何一種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又如,我在講授“探究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計算這一課時,提前讓學生準備了很多不規則物體,有小石頭,有小磁鐵,還有空心的小盒子等。我首先要求學生用排水法,把實心物體的體積進行實驗計算,從而得出結論: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等于容器的底面積乘以水面上升或下降的高度。但空心的盒子放入容器中之后,所計算出的體積和通過測量計算出的體積并不相等,這是為什么呢?接著,我引導學生展開了討論。通過討論,學生得出結論:用排水法計算物體的體積,只適用于實心的物體,對空心的物體體積的計算并不適用。接著,我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是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呢?”這時我把一根小胡蘿卜放進容器,胡蘿卜懸浮在水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學生的創新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
(四)從方法入手,教給學生創新思維的途徑
創新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隨意捏造的,創新思維的培養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運用這些方法和手段不斷訓練,才能養成一種良好的思維品質,為創新思維的培養提供了可能。例如,在數學活動課上,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引入了“頭腦風暴”的思維模式,對于同一題目,要求學生寫出盡可能多地解決方法,雞兔同籠問題非常適合這樣的訓練。我在出示題目之后,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讓他們盡可能多的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展開小組比賽。結果發現,有的小組能找出五種以上的解決方法,這些方法很有創新性。又如,我在學生掌握了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以后,安排了這樣一個活動:兩個人合作,把手中的兩個長方形拼在一起,算出所拼成的圖形的周長。教室里一片忙碌,學生們興趣盎然,完成后紛紛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之后我提出更高的要求:“小組內把三個、四個同樣的長方形,根據第一次的方法拼一拼、算一算,看看你能發現什么。”他們爭論著:“多了兩條邊的長度!”“減下去就得了,為什么還要重新計算?”“咱們這樣橫著拼所得的周長總是一個比一個多12厘米,一定有原因?!边@個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發現了拼擺的方法不同,得到的周長不同,還發現了其中的變化規律。一個巧妙的設計,卻喚醒了學生探索的欲望和熱情,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四、創新思維培養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觀察是創新的前提條件
偉大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憑借他細致的觀察力,完成了他的生物學巨著《物種起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認真思考,鼓勵學生勇于嘗試,并及時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文字進行總結。這樣長期堅持,學生定會形成一套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為今后的創新和創造,提供了可能。
(二)在培養創新思維的過程中,注重多學科的整合
思維的培養不是一種學科就能完成的,需要多學科的配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多學科的融合,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有好處的。例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些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實驗故事,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三)思維的培養要有持續性
數學的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重要內容,具有持續性和系統性的特點,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教師更換因素的影響,系統性會有所中斷,教師要制定中長期思維能力培養的規劃,并堅持開展,不因教師的更換而受到影響。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教師只有注重細節,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實踐入手交給學生一些有所一些有用的思維方法,同時讓學生多讀書,注重學科的整合,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就能夠為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