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燕 沈亞玲
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形式和教育理念也進行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現階段在小學教育中,語文教育的內容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也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語文的教育大環境,更好的將學生們的語文核心素養通過各種形式展示出來,培養一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小學生,而不是單純成績優秀的小學生。因此,語文教師要把準方向,更好的培養新時代的小少年。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形式;教育理念;核心素養;創新教學方法
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中要想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發展,就一定要將小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培養發展起來,更好地形成對小學生語文能力培養的模式,促進小學語文在更深層次的發展中獲取更好的價值收益。
一、小學語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概念分析
在我們的嚴重,所描述的核心素養是指,在教師的教學和發展中,能不斷培養學生們適應社會和適應時代發展內容和趨勢中必備的能力和品格,加強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大勢所趨,在當前的新課程改革標準中是動力的展示。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對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建立要求,要求學生不斷掌握漢語和漢字的分析和發展能力【1】;其次,要不斷讓小學生通過語文教學,增加與他人的交流能力的發展,能深刻領會文章的內涵和深意;最重要的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提高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力,還能夠促使學生加強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選擇合適的教學價值取向,能夠促使學生養成更加完善的人格,提高我國公民素質。由此可見,小學語文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是非常重要的【2】。
二、小學語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方式研究
(一)通過語文朗讀課堂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
小學生在語文課程的教育中,是初步的入門階段。在發展的過程中,教師要掌握技巧性,更好的利用語文課堂的課程內容的設置,展示語文課堂的美麗,凸顯學生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展示學生們在語文核心素養方面的發展。教師能利用語文中語言文字的獨特感染力,利用朗讀或者是口語交際的形式,更好地培養學生們的語文核心價值能力,更好地展示學生們在語文核心素養方面的發展,形成語文能力的展示。例如,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中,安排的是詩歌的內容。《短詩三首》是《繁星》的作品,詩歌非常短,但是都非常優美。教師能利用好朗讀的教學技巧,讓學生們重視節奏性,將詩歌的重點進行強調,讓學生們重點把握詩歌的朗讀技巧,更好地利用詩歌朗讀的技巧——重音、節奏等【3】。更好地通過朗讀的形式,打開學生們熱愛開口的局面,幫助小學生們能感知到語言的美麗,增強學生們的情感感知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在本單元的口語交際中,教師不妨就讓學生們談一談自己喜歡的詩歌,并且示范給同學們聽,以這樣的形式鍛煉學生們的膽量,更好地將學生們的核心素養培養起來。
(二)通過語文與實際生活聯系,形成學生們的務實意識
將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可以有效提高語文教學的教學效果,提升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因為,我們的語文內容本身就是取之于生活之中,在學習語文知識以后,也是將學習的成果實踐在生活之中這樣相互往來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將課本上學到的知識與生活實踐進行有機結合,可以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投入語文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們的核心素養。例如,在小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中,是利用足下萬里,移步換景的形式,將世界各地的優美風光展示在我們面前。因此,教師要利用好本單元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們學會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尋找語文的知識,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更好地感知生活的內涵和價值。教師能讓學生們當一回“小小講解員”來,講講自己身邊的美景,或者是說一說自己對美景的體會和感受。讓學生們學會觀察生活,并且將生活中的內容更好地融合在自己的語文學習中。同時,教師讓學生們利用習作的機會搜集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并且利用自己的文筆,感知文化遺產的魅力。這不僅僅是培養學生們體驗生活和發展生活,更多的也將民族精神和文化內涵更好地融合在了小學語文教學中,這是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和手段【4】。
三、小結
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更好地將學生們的學習素養培養起來,教師就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更好地利用新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們作為語文教學課堂的主體,凸顯語文課堂的價值和意義。同時,也要不斷將語文知識內化于心,幫助學生們實踐語文,更好地踐行語文。
參考文獻:
[1]邱麗莎.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在課堂綜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理論,2018(8):221-222.
[2]范新菊.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在閱讀教學中的培養分析[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8):58-59.
[3]吳修翠.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8(21):143.
[4]李翠敏.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語文語言文字教學有效拓展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7):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