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燦杰
摘 要:本文就武術套路核心力量訓練對平衡發展這一問題展開研究和挖掘。運動員應達到相應程度的核心力量肌群強度是武術套路的基本要求,其中,保證動作的穩定性是武術套路的重中之重,在競技武術套路比賽中,運動員不僅展示武術套路的基本技術水平之外,還要做出高、輕、飄的難度動作。武術套路運動員高質量完成難度動作其與自身核心力量強度成正比。因為體育項目的不同,導致運動員的核心肌肉位置有所差異,所以核心力量應該更加有針對性、科學性以及輔助的訓練。同時運動員也應注意預防運動損傷,充分做足熱身運動,制定循序漸進的訓練量,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率。
關鍵詞:武術套路運動員;訓練;核心力量;平衡穩定性
一、核心力量訓練
(一)訓練的概念
訓練是指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學習和輔導掌握某種技能[1],有意識地使運動員身體肌能發生一定的反應,使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肌肉力量發生改變。訓練部位是運動技術中至關重要的肌肉群,對難度動作中的身體姿態與速度掌握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核心力量最初用于運動康復之中,對身體動作的穩定性訓練極其有效。訓練學家便把這一訓練方式遷移到運動比賽當中,對運動員的相關肌肉群有著良好的訓練效果,使得技術動作的穩定性和協調性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些專家或學者認為,核心穩定性是運動過程中對身體中部肌肉群的掌控能力,使之達到一種穩定的狀態。力量的通順與肢體的協調是動作完成的基本要素,也是核心力量訓練的關鍵。穩定與不穩定屬于力學的范疇,核心力量訓練便是通過一定的方法或手段使訓練者能夠從不穩定的狀態中過渡到穩定的狀態。在這一過程中,運動員需要具備足夠的肌肉負荷能力與敏感度的動作意識,使身體維持一種平衡狀態,從而達到訓練的目的與效果。
(二)核心力量的概念
核心力量是融合前沿的運動力學知識與生理學知識,是傳統力量訓練的“補充”,也是訓練理念的更新。核心力量訓練作為新型的訓練方法,彌補了傳統訓練的不足,即提高協調能力、平衡能力及穩定性。核心力量訓練一方面可以提高運動員肌肉興奮性的能力,有利于肌肉之間的相互協調與配合;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增加傳統力量訓練過程中的爆發力、速度、力量等。因此,武術運動員在提高平衡穩定性的情況下,需在傳統力量訓練方法之上,加強核心力量,以調動更多的肌肉群,從而提高平衡動作的穩定性。由此不難看出,核心力量訓練與傳統力量訓練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若要通過核心力量訓練解決武術套路優秀運動員平衡的穩定性,可以從武術套路運動的規律中抽提相關訓練方式,并從中尋找適合于武術套路運動形式的力量訓練,尋求到相應的訓練方式才能增強運動員薄弱的部分。
二、武術套路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對發展平衡能力的作用
穩定性對于武術套路項目十分重要,動作晃動直接關系到運動員名次和得分,因此武術套路運動員應克服晃動增強穩定性。良好的穩定性需要通過系統而科學的核心力量訓練來完成,通過加強相對應的肌肉組織,使得運動員有意識、有能力去調節、控制自身肢體姿勢,其蘊含的原理為,使得肌肉產生的力量能夠和自身與地方產生的摩擦力相等,從而達到靜態平衡狀態。擁有核心力量就會有平衡能力,而良好的核心力量就是出色的平衡能力的基礎,二者共存相互約制。
通常情況下,特殊的核心力量訓練可以加強武術套路運動員對空間的感知能力,這樣可以減輕負重,使得運動員擁有足夠的高度來完成難度動作。核心力量訓練多在不穩定、不水平的平面下進行,這樣做的目的是使運動員達到對使用該動作核心肌群位置的認知,以及加強該肌肉群的肌力,同時促進刺激深層小肌肉提高核心肌群穩定性,進一步加強運動過程中關節的穩定性。從生物學角度來講,人體平衡能力與個體年齡大小、身高、體重、身體狀況以及身體疲勞程度等有關,所以在訓練核心力量的過程中也應注意預防運動損傷,遵循訓練力量原則。因此,應因人而異地去制定相對應的平衡訓練,同時也應加入特殊的輔助動作,使運動員在保持靜態平衡能力的基礎上受到外力的影響,有意識地調整自身姿勢,提高大腦對重心的控制能力。
三、武術套路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和預防損傷
(一)武術套路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方法
每個體育項目都有相對應的核心力量,武術套路也是如此。例如,練習躺拳或主要從事對練項目的運動員,他們大多數在腰腹、翻摔以及對動作的控制能力上,均強于一般運動員。主要原因為該拳的運動特點要求運動員調動相應的肌肉參與運動,腰腹肌及周邊的肌群自行緊張起來,通過肌肉控制軀體的轉動從而來達到在空中旋轉的周數以及運動員平穩的落地。太極拳與地躺拳的運動風格不一樣,所以要求運動員的核心肌群位置也有差異。太極拳的風格特點是需要運動員在練習太極拳時達到輕松柔和,虛實分明、連貫均勻與圓活自由。其動作原理為,運動員股骨上股四頭肌與股內外側肌強大且耐氧性高,這樣的肌肉類型是太極拳運動員在比賽場長時間保持較低樁法的前提。
綜上所述,不同的武術項目要求對應的核心力量,隨之訓練力量的方法也有差異。例如太極拳,我們可以通過多組負重深蹲來增加運動員的腿部肌肉力量和血紅細胞個數,而這個訓練方法運用于其他運動員顯然不妥當,所以運動員應根據自身情況和拳術的運動風格來制定相對于的核心肌群訓練計劃,做到針對性、專一性與有效性的核心肌群訓練。同時運動員練核心力量時應注意與武術套路中的動作相結合,其作用為增強運動員相關肌肉協同能力,從而達到動作的肌肉記憶,也應在核心訓練理念的指導下,不斷革新訓練模式與內容,求精務實。
(二)武術套路運動員核心力量預防損傷
跌撲動作會使運動員對地面產生一定的緩沖力,跌撲方法和力量不到位很容易使身體的一些部位受到傷害,所以運動員在完成動作時,不僅需要具有高度發達的肌肉力量和瞬間爆發力,還需要身體的靈敏和協調能力。腰部是力量之源泉,在練習武術的過程中,腰部發揮的作用很重要[2]。在很多武術動作都與腰部有關,在完成跌撲動作時,由于肌肉力量、爆發力和協調能力的不足,以及其他因素,運動員在落地時會受到很大的沖擊,導致腰部的扭傷。在完成這類動作時,運動員要注意提高保護意識,做好充足的腰部拉伸,集中注意力完成動作。
在武術運動中,因為在空中高難度的旋轉和跳躍動作落地時,對膝關節有很大傷害。膝關節是人體最大且結構最為復雜的關節,在運動時很容易受傷,特別是不合理的運動姿態是膝關節損傷的重要原因。當難度動作結束落地時,如果膝關節不能得到充分緩沖而生硬落地,會受到很強大的沖擊力。日積月累的訓練,再加上通過負重深蹲增強核心力量,膝關節的承受能力不足,導致損傷。所以運動員在練習時應該注意養成良好的訓練習慣,在增強核心力量訓練前做好充分的熱身活動和防護措施。
四、結語
綜上所述,核心力量對于武術運動員平衡發展性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加強核心力量的練習,增加武術套路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的穩定性和平衡性,是其在比賽中拿分的關鍵。根據運動員的自身實際情況,針對于不同運動項目對核心力量要求的差異,加強局部乃至整個核心區域的力量練習,從而真正解決平衡穩定性。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掌握科學的訓練理念,預防運動損傷,提高運動員的練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潘國廷.大學生輔導學論綱[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86-89.
[2]張特.武術套路運動“腰損傷”研究[J].武術研究,2016(2):54-58.
[3]王睿巖.青少年網球訓練中循環訓練法的應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8.
[4]劉愛軍,楊紹勇.武術套路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的實驗研究[J].拳擊與格斗,2018(6):74-78.
[5]朱珍達.核心力量訓練對運動員的影響[J].勞動保障世界,2016(30):36
[6]鄒克寧.我國部分體育院校跳躍類高水平運動員膝關節損傷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08.
[7]李佳靜,劉敏.高校武術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策略初探[J].運動,2016(12):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