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雄英
摘 要:體育教學中的很多內容都需要學生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如一些球類和體育游戲。因此,小組合作在體育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是體育教師經常用到的一種教學方法。小組合作的基礎理念是團結協作,基本單位是小組,基本目標是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需要,觸及他們的興趣點,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體育教學在愉悅、活潑的氛圍中得以有效開展,以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但就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小學體育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從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出發,概述了開展小組合作的意義及有效策略,從而讓小組合作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綻放別樣的精彩。
關鍵詞:小學體育;小組合作;教學效率
小組合作是一種以素質教育為指導思想,能夠在新課改的宏偉浪潮中彰顯有效性的教學方式,也是被密切關注、廣泛推廣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為學生營造了一種與傳統教學模式完全不同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能夠加速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融合,使他們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充分體會到參與學習的成就感、愉悅感,促進德、智、體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
體育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物質基礎,學生只有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以積極的心態和飽滿的情緒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因此,教師應重視體育教學。但就目前而言,小學體育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教學模式單一。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不少體育教師仍采用“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單一的教學模式。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被有效發揮,個性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興趣沒有被有效喚起,導致課堂效率低下。二是評價片面。評價是教師端正學生態度、強化注意力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評價可以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但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很多體育教師只以學生的體育成績為標價標準,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學習潛能的開發。
二、開展小組合作的意義
1.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組合作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學習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教師有計劃、有步驟的引導為學生創造自由、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從而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利用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結合教師的理論指導,掌握運動技能,形成運動素養,踐行新課改倡導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讓體育教學富有時代特色。
2.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時候學生不喜歡獨自學習、獨自練習,而是喜歡幾個人一塊兒探討,小組合作正好滿足了學生的這一學習需求,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聰明才智和體育天賦的機會,使他們盡情發揮自己的體育特長,并在主動學習中感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體育的興趣。而興趣是支撐學生學習動力的主要力量,因而會讓體育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改背景下,體育學習不僅重視學習結果的掌握,更重視在學習過程中能力的培養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小組合作學習讓每位學生參與和經歷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使他們在互相探討、交流、觀察、比較、分析中,不僅獲得知識,加深理解,還學會合作、學會學習,提高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4.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小組合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打破了傳統教學教師“一統課堂”的教學模式,使教師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師只在學生學有困難時給予幫助,思路受阻時給予疏通,方法欠妥時給予指導。教師需要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搭建教師與學生共同發展的平臺。
三、開展小組合作的有效策略
1.科學劃分學習小組
小組合作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體育學習的教學模式,因此科學合理地劃分小組是開展小組合作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只有將學生合理分組才能讓各組成員互幫互助,共同進步,體現小組合作的價值。具體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興趣愛好、心理特點等將其分為4~6人為一組的學習小組,小組成員應呈現階梯化狀態,即成員包括不同程度的學生,優中差合理搭配,實現學習資源的均衡化,真正發揮優秀生對學困生的幫扶作用,帶動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習內容靈活分組,如在長跑教學中,教師可以按照課程要求先分為男女兩大組,再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一步細化。最后,在每小組中選取一名溝通能力強、體育基礎扎實的學生為小組長,負責整個小組學習活動的指揮和組織任務,保證小組活動能夠切實有效地開展。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先將長跑的基本動作和要求傳授給學生,如保持頭和肩的穩定、擺臂應以肩為軸前后動作,左右動作幅度不超過身體正中線。男生400米3分鐘內合格,女生200米2分鐘內合格(根據不同的年級做出具體的要求)。接著,教師對小組長進行統一指導,確保小組長能夠準確掌握長跑技能。最后,讓小組長在小組內部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按照要求對小組成員展開強化練習,進行個別指導,糾正不規范動作。這些小組長本身都是一些溝通能力強、認真負責的學生,能夠耐心、細心地指導,因而在他們的監督指導下,整個班級的運動技能可以得到顯著的提升,取得滿意的效果。
2.創設豐富的情境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抓住他們的思想是每個教師思考的話題。體育教師也不例外,只有教學內容觸及學生的興趣點,他們才會以積極的心態、飽滿的情緒投入到體育學習中,加強體育技能。這就需要教師充分挖掘體育教學中的趣味素材,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興趣的驅動下充分理解、感知和體驗,獲得豐富而深刻的學習體驗,讓小學生的情感得以豐富,意識得以強化,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愛做游戲的興趣愛好,創設游戲情境。如“傳球游戲”:提前準備籃球或排球若干個,在操場上并排畫出幾個直徑為50厘米的圓圈,每組一個圓圈,小組成員之間間隔2米,在距離圓圈4~6米處畫一條橫線,每組組長站在圓心處,組員面向組長站在橫線外,成縱列隊形。每組第一個學生按規定的傳球方法,將球傳給組長后迅速站到隊尾,第2個成員立即上前接組長的回傳球,以此按順序進行傳球、接球,傳球時不得出圈或過線,若有掉落,由本人將球拾起重新傳,先傳完的小組獲勝。這樣通過創設游戲情境,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運球、傳球等基本技能,還發展了團結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和集體主義精神,實現知識與情感的和諧發展,充分發揮了小組學習的作用,培養了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
3.組織多種競賽活動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競爭意識成為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養,只有具備一定的競爭意識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因此,教師要立足學生的長遠發展,在學科教學中向學生滲透競爭意識。體育教學中常常會開展一些比賽活動,這是對學生滲透競爭意識的絕佳時機。教師要抓住一切契機,組織多種競賽活動,對學生進行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生活。
例如,教學小學體育《仰臥起坐》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掌握屈腿仰臥起坐的技術動作,發展身體的協調性,提高身體韌性,教師設計了“看誰反應快”的競賽活動。兩人一個墊子,面對面聽口令,看誰能夠聽到教師的口令后迅速做出反應,按照口令要求做出標準動作。這樣的競賽活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加速對運動技能的消化和吸收,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再如,為了讓學生樂于參與教學互動,培養其勇于創新的能力,增強集體榮譽感,發展身體的平衡力,教師組織了“4×100米接力跑”的競賽活動,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第一名學生拿著接力棒跑到指定地點后,返回將小棒交到第二名成員手里,第二名學生按照同樣的方式跑回,交到下一名成員的手里,以此類推,用時最短一組獲勝。在這一競賽活動中,學生會掌握交接棒的技術動作,并且能在比賽中加以運用,提升競爭意識,培養組織協調能力,增強集體榮譽感,為學生將來適應社會、適應競爭、合作共贏夯實了基礎。
4.運用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法是新課改推崇的一種學習模式,它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使他們能夠通過合作交流掌握知識,提高技能,體會合作的樂趣,激發合作動力,保持合作的熱情。具體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分為一個個的學習任務,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完成學習任務,落實教學目標,培養合作意識。
以小學體育“雙手向前、向后拋擲實心球”一課為例,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掌握拋擲實心球的動作要領,發展協調能力。教師將教學內容分為幾個任務并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1)雙手從頭向前投擲實心球時如何保持身體平衡?(2)如何增強投擲球手臂的力量?(3)球的出手角度如何把控?學生先在小組內商討練習,解決任務。接著,小組上臺展示,教師給予指導和評價。最后,師生共同歸納總結。通過實施任務驅動法,增強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合作意識,并在合作中培養自信、果斷、互助等優良品質。
總之,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的模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學的焦點集中在學生身上。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小學體育教師也要與時俱進,運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因此,體育教師要為學生多創造小組合作的學習機會,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確保體育教學的有效開展,讓小學體育教學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孫寧.合作讓雛鷹快樂地飛翔:淺析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10).
[2]林芬.簡析自主合作教學模式下的前滾翻教學:以水平二(三年級)前滾翻教學為例[J].運動,2017(20).
[3]張子利.小組合作與自主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22).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