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勇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的不斷改革,新課標初中體育課程提出要大力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心理素質已經成為初中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和重點內容。從初中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意義出發,分析初中體育教學的發展現狀,并對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途徑進行簡要闡述,以期對初中體育教學作出一點貢獻,為初中體育教師提供參考和啟發。
關鍵詞:初中體育;心理素質;教學途徑
初中生處于建立健全人格的關鍵時期,但是這個時期的學生心理素質不夠成熟,情緒起伏比較大,因此初中體育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一、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重要性
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強身健體,為之后的中考體育做好充分的準備;另一方面,“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學生因為中考壓力過大,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將會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以及日常生活。學生只有加強體育鍛煉,宣泄不良情緒,身心健康,才能夠更好地學習、生活。
二、初中體育教學發展現狀
1.學生身體素質差,體育鍛煉參與度不高
初中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日常體育鍛煉少,即使在農村,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學校的學生也沒有吃過什么苦。學生在上體育課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頭暈、胸悶、惡心的情況,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產生厭煩情緒,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除此之外,初中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上課期間過多地講述理論知識,給學生“灌輸”基本概念,而缺乏與學生的良性互動,體育課上“動”的時間比較少,學生對知識沒有興趣,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教學效果比較弱。
2.體育課堂管理不嚴格,難以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受傳統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影響,教師、學生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不夠,課堂管理不嚴格,紀律比較差。初中體育教師的教學觀念沒有改變,沒有端正教學態度,對學生的要求比較放松,導致學生漫不經心、慵懶散漫,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難度比較大。
三、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途徑
1.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初中生受到中考的影響,學習壓力比較大,而初中生的心理素質還在發展階段,尚不成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嚴重影響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課程學習,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必須重視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建立健全人格。首先,以籃球為例,這項體育運動需要團隊之間的配合,初中生在打籃球的過程中可以做到與人的有效溝通,能夠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與朋友進行溝通、交流。其次,一些激烈的對抗性運動能夠幫助學生釋放壓力,解放情緒。最后,以踢毽子、轉呼啦圈為例,這種體育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肢體協調能力。綜上所述,初中體育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
2.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每個學生的體育素質水平都不一樣,部分學生由于自己的基礎條件差,對體育活動缺乏積極性,不愿意參與體育活動,極大地影響了提高學生心理素質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以實現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果。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揚長避短。
教師首先要全面了解學生情況,尊重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根據學生的特長、愛好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育教學活動。例如,有的學生柔韌性比較好,肢體協調能力較強,就可以安排他們學習健美操。或者,男生比較喜歡打籃球,就可以安排他們學習籃球。對于一些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教師可以進行單獨輔導,先給他們一些比較簡單的基礎訓練。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加大難度,給他們挑戰。以籃球為例,一些學生沒有打籃球的基礎,教師可以安排他們訓練運球,稍微有些基礎的可以安排訓練原地雙手胸前投籃、單手肩上投籃、三步上籃、定點投籃及單手投籃。如果學生掌握得比較好的話,可以開展一次籃球比賽,實戰訓練籃球技巧。
3.建立評價機制,激勵學生健康發展
在學生的日常體育學習中,教師給予學生獎勵性評價,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通過體會進步、成功所帶來的喜悅,能夠幫助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根據學生的情感、性格、認知的不同,在初中體育教學中主要采用以下兩種激勵方式:
第一種:表揚式激勵。用直接的語言表揚為主,給予學生自信。積極正面的評價會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地參與體育活動,給予學生自信心,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積極樂觀地參與到課堂之中,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發現學生的優點,及時表揚學生。比如,某位學生平時上課總是遲到,有一次上課第一個到達操場,教師要抓住時機,表揚這位同學是第一個到的,呼吁其他同學向他學習。這位同學受到表揚以后,在后來的體育課中都到得非常早,再也沒有出現遲到的情況了。
第二種:期待性激勵。這種激勵方式就是將期許給予學生,學生會努力做得更好以達到標準。例如,跑50米的時候,初三男生60分及格標準是9.7秒,80分良好是7.7秒,90分優秀是7.5秒。如果一名男同學的成績為9.6秒,教師可以說“加油,就差0.1秒,努努力就可以及格了。”或者一名男同學的成績為7.7秒,可以說“好棒,但是再少0.2秒就可以到90分了,老師相信你可以的,加油!”在這種期待型激勵下,每位學生的成績都或多或少有所提高。
4.實施挫折教育,培養學生的意志力
挫折教育是對學生的抗壓能力和受挫恢復能力的一種訓練,主要是為了增強學生的意志力,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抗壓能力和受挫回復能力,幫助學生適應以后的學習和社會生活,面對困難不害怕、不放棄,失敗也能夠站起來,再次迎接挑戰。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鍛煉學生的意志力。比如,長跑比賽到了最后其實就是在考驗學生的意志力和堅持性,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忍耐力和意志力,才能夠跑完全程。
為了鍛煉學生的意志力,教師可以開展一次籃球比賽,將實力強悍的分為一隊,記為A隊;有爆發性和意志力的為一隊,記為B隊。A隊已經大比分領先,會比較放松警惕;而B隊在半場比賽之后,已經熟悉了A隊的打球策略,如果B隊一直不放棄,找到A隊弱點,趁著A隊放松警惕是有可能反敗為勝的,即使不能,比分也會逐漸縮小,戰況十分激烈。實力懸殊的比賽最能考驗心理素質,強隊不能放松警惕,一不小心就出現意外導致失敗;相對較弱的那方在面對實力強悍的對手時不能退縮,不能還沒有開始比賽就打退堂鼓,在接連讓對手得分,雙方比分差距大的時候不能喪失希望而隨便糊弄。比賽場上什么都有可能發生,即使雙方實力懸殊,但決定比賽輸贏的往往與實力無關,而是心理素質,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龜兔賽跑”的故事就完美體現了這一點,只要堅持那就是“勝利”。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善于利用惡劣天氣進行意志力鍛煉。一般情況下,遇到下雨或是下雪等惡劣天氣狀況時,體育課都會被取消,改成自習課。其實,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這未嘗不是訓練學生意志力的一個好時期。例如,下雪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打雪仗、堆雪人,學生在冰冷的戶外進行體育活動,能夠鍛煉學生不畏嚴寒的意志力,培養學生戰勝惡劣天氣的決心。
5.開展競技類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
競技類的體育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求勝欲,從而激發學生的潛能,此外團隊競技類比賽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合作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在開展羽毛球的體育活動中,初中體育教師可以將全班同學進行分組,全班40個人,分成4隊,記為1隊、2隊、3隊、4隊,每組10人,每一組都有各個水平層次的人,1隊、2隊之間PK,3隊、4隊之間PK,每位學員都要上場,每組之間進行10輪比賽,贏的隊伍記一分,輸或平局不計分也不扣分,哪隊的總比分多即為勝利。為了隊伍的勝利,每隊的優秀成員都需要給比較差的同學進行輔導,教他們打羽毛球的一些基本技術,如握拍、發球、吊球、殺球,以提高整體實力,每位同學都在為了隊伍而奮斗,能夠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和競爭意識。4個隊伍兩兩PK完畢以后,可以開展雙人混打,兩名成員必須一個是1隊(3隊),另一個是2隊(4隊)。由對手到隊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即使之前的比賽有輸有贏,但依然可以并肩作戰。
四、總結
綜上所述,目前初中體育教學仍然存在學生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體育課程管理不嚴格、學生比較懶散等影響學生鍛煉心理素質的現象,為了發揮出初中體育教學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作用,初中體育要從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建立評價機制,激勵學生健康發展;實施挫折教育,培養學生的意志力;開展競技類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這五個方面出發。當然,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途徑遠遠不止這些,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生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梅焱.初中體育教學中應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A].教育理論研究(第十一輯)[C],2019:73.
[2]谷美榮.初中體育教學中應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N].發展導報,2017-11-14(B31).
[3]王成.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途徑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29):159-160.
[4]汪小輝.初中體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9):137.
[5]萬叢靈.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6(13):253-254.
[6]王志國.初中體育教學中應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2):73-7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