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梅
摘 要: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提高學生的品位,引領學生走進音樂的世界,并且提高學生的音樂知識素養。而小學音樂是學生們的啟蒙音樂,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音樂對他們至關重要。教師在小學階段就應該重視對小學生的音樂教學,讓學生積極消化音樂知識。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欣賞;核心素養
音樂是一門涵養深厚的藝術,可以幫助我們抒發內心的感情,也可以提高我們的積極性,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音樂可以提高我們的藝術審美,提高我們欣賞音樂的能力。而小學音樂教學,不僅可以引起孩子們對音樂的探索,而且可以提高他們對音樂的辨識能力和接受能力。
一、小學音樂欣賞的重要性
在小學教學中,音樂是拓展學科。除了家長的音樂熏陶,孩子們對于音樂的認知都源自于學校的音樂教學。小學音樂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于孩子們對音樂探索的啟蒙、對音樂知識的啟蒙、對藝術探索的啟蒙有著重要作用。而小學音樂欣賞正符合教育改革理念。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于世界正處于探索階段,而他們的這些認知,大多來自于老師們的授課。音樂教學正好豐富了孩子們的認知,加深了小學生對社會的了解。老師要注重提高小學生音樂欣賞的能力,提高對藝術的欣賞,因為孩子們通過老師們的音樂教學,可以增加對社會的認識,對周圍事物的接受能力。
對于孩子們來說,音樂是美妙的,是神奇的,是富有能力的。孩子們可以通過音樂,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小學生們在課余生活中,可以多聽聽音樂,多感受音樂,多學習音樂。
二、音樂老師對音樂的教學
小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是好奇的,除了課堂,他們很少接觸到音樂的學習。所以音樂老師對于音樂的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孩子們對于老師的課堂講述內容是全盤接受的,他們對于事物很少有判斷能力,所以一切都是以老師為中心。而傳統的音樂教學對于孩子們來說,只不過是老師們在講臺上授課,孩子們在座位上接受知識。而對于小學音樂鑒賞教學來說,老師的任務不再是講述知識,而是引導孩子們自主學習音樂,自主掌握音樂知識。老師們可以幫助孩子們,引導孩子們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學習音樂。孩子們自己主動去搜索關于所學的音樂的相關資料、相關歷史、相關背景。這樣孩子們對于音樂就會有更好的研究,更好的吸收。
例如《黃河頌》,老師在課上講述《黃河頌》的歷史背景時,可以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想象,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描畫出想象的畫面,體現出它的氣勢磅礴,它的威嚴壯大。老師們也可以播放《黃河頌》的視頻,讓孩子們親自體會到黃河的氣勢,體會到這首歌的力量,以更好地掌握這首歌的感情,這首歌的力量。老師和孩子們可以通過這種方法來增進感情,增強對樂感的掌握,增強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愛。
三、小學音樂欣賞提升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注重實踐,感受音樂的美好
音樂是一門關于聲音的藝術,我們既要聽音樂,也要學會唱出來。老師要在學生們的早期音樂藝術接觸中,給予積極的正面的影響。老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們聽音樂,從聽的角度欣賞音樂,還要引領孩子們唱音樂,引領孩子們對于藝術的探索和鉆研,致力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提高自己對音樂的掌握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于中華音樂表現力的真實體驗。
例如在《兩顆小星星》這首音樂的教學之中,為了能讓學生們對于十二八拍有更好的體驗,老師們可以在講述的過程中,讓學生們每八個人圍成一圈,大家手拉手,在第一個八拍第二個八拍的時候,大家自己拍自己的手,第三個八拍第四個八拍的時候,大家拍相鄰同學的手心,在第五個八拍第六個八拍的時候,大家拍相鄰同學的手,同學們自然地融入節奏當中,大家隨著音樂輕輕轉動,這樣學生們可以輕松愉快地融入《兩顆小星星》這首音樂的節奏中,從而快速掌握這首歌的音樂節奏,掌握這首歌的音樂樂理。
(二)富于創造,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老師在教學生音樂課程的時候,更要致力于提高孩子們的創造能力。學生的創造能力是無限的,我們更要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樂理知識,讓他們對音樂有更深的認識,對音樂有著更深的了解、更濃厚的興趣。幫助他們創造出絢麗的音樂,創造出更多屬于他們自己的音樂。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進行,孩子們的學習任務越來越重,除了語文、數學等主要學科,學校更重視學生們的素質教育。音樂欣賞作為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老師們更應該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注重兩方面的結合,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們的素養,提高學生們對于藝術探索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黃媛媛.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研究[A].教師教育論壇(第二輯)[C],2019(9).
[2]鄒璐.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研究[J].北方音樂,2018,38(19):198.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