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深刻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在培養小學生漢語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小學生綜合文化素養、形成良好行為習慣以及樹立科學人生觀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教師、教材、教學模式、外在環境等方面拓寬開展國學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國學經典;小學語文;優秀傳統文化
國學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與精神財富,蘊含著中華民族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是中華文化的淵源。在社會不斷發展背景下,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課題不斷被提出,國學教育也越來越具有新的時代意義。全國各地的小學陸續開展了眾多國學教育普及活動,各類型國學教育也隨即拉開了帷幕。在眾多小學學科中,語文教學與國學教育最為密切也最具關聯性。如何才能讓小學語文教學深層次融合國學教育,讓國學教育成為小學教育體系的有機構成,并有效解決國學教育在實施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這些都已成為當前我們所需關注的問題。
一、國學經典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必要性
國學教育是具有獨特個性化的語文核心教育,從民族文化認同的角度看,漢語教學也應該是國學文化傳播的主要陣地。[1]在小學階段開展國學教育可以通過語文課堂潛移默化地引導青少年兒童對國學經典的了解,不僅有助于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更有助于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在信息化時代,以仁愛、正直、禮貌、智慧和信仰等為重點的國學教育所代表的價值觀,不僅是學生學習的精髓,更是中華民族繁榮發展的基礎,不僅可以教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更可以幫助學生身心全面成長,以更加健康的心態面對社會的發展。國學教育不能獨立于現有的教育體系存在,而現有教學體系也不可缺失國學教育。新課標中明確提及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課程中的重要意義和關鍵作用,而國學篇目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寶藏,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國學教育的必要性日益提升。
二、國學經典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國學經典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融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階段開展國學經典教育不僅有助于實現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在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形成良好行為習慣、鑄造完美人格和人文精神等方面也發揮著積極作用。
1.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階段是青少年兒童求知欲和記憶力發展的黃金階段,在此階段開展國學經典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增強小學生文化內涵,還可以提高小學生民族自豪感。通過朗讀可以使小學生讀準字音、認識生字,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兒童進行國學經典的誦讀,認知會達到一定高度,能有效提升口語表達技能。[2]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可以采用指讀式誦讀國學經典,提高小學生識字量;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可通過吟誦表演式,更加生動地展現國學的博大精深。老師還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帶領學生品讀體會國學經典作品簡短精練的語言、流暢和諧的音韻和優美深遠的意境。在誦讀的過程中,學生逐漸將接觸到的大量語言材料內化為寫作時引經據典的素材,有效提高了寫作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國學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語言表達,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更能在引經據典時將優秀傳統文化內化于心。
2.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
傳統的課堂教學側重于知識的傳授,難免造成人文教育和傳統文化的缺失。國學經典作品中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獨具智慧和價值的經典,不僅能使小學生形成正確的為人處世的衡量標準,有助于培養和完善他們的人格品質,更是對其心靈的熏陶和精神的滋養,培養了小學生的人文精神。國學經典作品通常都有著深邃的意境、獨特的結構、精練的語言,字字句句都充滿了美的感受,學生在學習時可以品味作品中畫面和語言的美,感知美的存在,構建自己的審美體系,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內化為自己的人格和氣質。
3.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國學中涵蓋了傳統的中華美德,對學生人格塑造有促進作用,能夠提高學生內在的素養,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3]在現今社會,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出現了大量缺失完整家庭教育的留守兒童,成為構建和諧社會不可回避的社會矛盾。與此同時,西方“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價值觀念也影響著青少年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而國學經典中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優秀的歷史底蘊為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所倡導的做人準則通俗易懂,富含哲理,在青少年兒童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范圍內,易于普及與推廣。
4.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了中華民族整個發展歷程中先輩們所創造積累的智慧,時刻影響著中華民族的子孫后代。青少年兒童不僅是未來生活的創造者,更是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承擔著文化發展與繁榮的神圣職責。語文課堂作為學生學習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圣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教育,用國學經典浸潤滋養年輕一代,豐富小學生的內心世界,是增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國學教育的途徑
1.通過經典誦讀,內化優秀傳統文化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的目標是“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偉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這為經典誦讀在學校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為小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誦讀國學經典,受到古人哲理、智慧的思想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有利于獲得正確的思想引導。因此,經典誦讀應納入語文教學中,成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對于小學生而言,應該學習正確的誦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誦讀習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甚至帶領學生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在共同誦讀過程中實時地與學生交流、分享,促進學生對國學經典的理解,養成規范誦讀的方式和習慣,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體驗并內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優化國學經典教學模式
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豐富教學模式、拓展教學內容,將國學文化融入語文學科中,推動傳統課堂轉向現代化和多元化。那么,要提高國學經典在小學教學中的教學地位和效果,我們就必須在教學模式方面進行多樣化探索。教師在國學經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向學生展現國學經典的魅力,也可以通過講述經典的歷史故事或分角色表演經典故事的方法激發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興趣。
3.科學選擇國學經典教育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而國學經典教材要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來,必須實現培養小學生健康人格和提高知識儲備的雙重目的。在國學經典教育中要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對人格的培養、熏陶作用,引導小學生認知理解“仁、義、禮、智、信”的中華美德。但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材符合兒童的心理認知特點才會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應打破過去單一古板的呈現方式,確保教育形式多樣化、新穎化與視頻化,這對學生學習與理解有重要作用,再開發形象生動的音頻、視頻、動畫等多媒體素材,以激發兒童的興趣,讓他們在快樂中有效地學習,在有效的學習中更加自信。[4]在教材的選擇上,我們可以通過國學啟蒙教材來增強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通過先秦、漢代的文章來提高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選擇詩詞歌賦來提高學生的朗誦和鑒賞能力,通過多樣化的國學經典資源進行系統的學習,才能更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小學生的人文素養。
4.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
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能夠對學生的精神世界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于各科的教學活動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教育者應當重視校園文化環境對學生身心的影響,通過繪制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墻畫、設立古代先賢的雕塑、建設優美的校園等方式來改善學習環境。在此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征集墻畫設計、書畫作品等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讓他們在參與過程中增加對傳統文化和經典古詩文的認知。另外,還可以通過學校的宣傳欄、讀書角、廣播站等場所融入國學教育,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篇目進行張貼和誦讀交流,通過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輔助小學語文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接受國學經典,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5.舉辦活動搭建平臺
課堂教學之外還需要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作為教學組織形式的補充,規劃和組織與國學經典教學密切聯系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將祖國悠久的優秀傳統文化呈現在學生的生活中,還可以將趣味性和知識性結合起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學校可以定期舉辦“經典誦讀”比賽、“古詩詞閱讀會”“習語矯正比賽”“經典話劇表演”“名句名作朗讀交流會”“班級特色誦讀賽”等活動,還可以在清明節、中秋節等重要的時間節點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興趣,也能夠讓學生在自我展示與激勵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
總之,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貫穿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經典教育,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技能,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更能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弘揚、繼承與發展。深入探索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教育,對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牟炳義.開發國學資源,促進學生成長[J].學周刊,2019(36):112.
[2]黃晶.開展國學經典誦讀 培育兒童口語技能[J].實踐與反思,2019(10):67.
[3]畢研花.小學國學教材編寫發展現狀及分析[J].淄博師專學報,2014(3):15-19.
[4]李欣.兒童國學教材出版現狀及建議[J].新聞研究,2019(10):193
作者簡介:申靖(1982.7—),女,漢族,貴州畢節人,本科,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八寨鎮八寨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