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玲
摘 要:隨著如今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中很多父母更加傾向于將孩子送到城里去接受教育,這種現象導致農村小學班級里面的學生數量越來越少,有很多教育活動都受到了制約,學生數量大大不足的情況是如今農村小學教育的一大挑戰。但是在農村小學學生數量少也是有一定好處的,課堂紀律有了一定的保障,老師可以對學生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有利于老師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論述了關于農村小學小班額數學的有效性教學。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小班額教學
由于我國經濟水平發展迅速,大多數農村人為了掙更多的工資都選擇進城尋找工作,許多家長都將孩子帶到城里方便照顧并且也為了讓孩子接受更高質量的教育,這樣的現象越來越常見。這樣的情形造成如今農村教學資源嚴重不足,班級里的學生數量比較少,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之間難以進行足夠的交流,這樣的學習環境不利于學生各項能力的提高,是如今農村教學工作的一大挑戰。由此,廣大的農村教育工作者應該根據如今的教育形式來進行教育改革,保證學生學習更加高效,為學生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幫助學生適應今后更高階段的學習。
一、如今農村小學數學教育現狀
由于農村如今的教學條件與教學資源較為落后,導致許多家長更加傾向于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中學習。由于以往的傳統教育模式在小學農村課堂中根深蒂固,學生的學習效率受到了制約,學習能力與數學思維也沒能在課堂上得到鍛煉。老師在小班額的數學教學進行時,學生對老師的提問不能夠及時回答,普遍常見的教學模式在人數過少的班級里實施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較為單一,學習效果不明顯。小學數學這門學科對于學生的數學素質是有一定要求的,數學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理解能力及反應能力,也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學科,數學素質的好壞,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農村的教育資源相對來說較為落后,廣大農村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積極地根據農村教育現狀來進行課程改革,重視對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
二、提高農村小班額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策略
1.加強與學生溝通,拉近師生關系
調查顯示,班級里學生數量越多,師生間的關系越遠,班級學生數量越少,師生間關系越親近。而小班額教學這種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老師能夠方便與每一個同學交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或者生活里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而在小班額教學模式中,老師更容易發現每一位學生細膩的心理變化,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困難,主動地來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更好地進行學習。老師也可以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特長,通過他們的特長找到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向,在今后的教育過程中制定出每一位同學適合的教學方法,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例如,小學老師可以在進行教育工作的時候,定期在班級舉辦班會,老師和同學們可以一起暢所欲言地聊天,表達自己近期學習的感受,也可以一起做游戲表演節目,通過這種方式拋除以往刻板守舊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親密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也是大有幫助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對老師會有懼怕的情緒,即使有疑問也不敢向老師請教,而通過定期的班級活動,使同學們更多地看到老師課堂以外的樣子,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恐懼感。
2.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表現自己
在農村小班額這種教學模式中,由于班級人數較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更多的機會來展示自己,優秀的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也可以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和幫助。例如,在學習新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中“位置與順序”這一章時,本章學習內容簡單但是理解起來很抽象,僅憑老師課堂上語言講解學生學起來難免覺得枯燥無味,通過教學手段讓同學自己預習,到正式學習的時候,讓同學上臺來向全班同學進行講解,老師對學生所講解的知識進行補充,共同完成章節知識的教授。小學數學老師在進行教育工作的時候,可以定期舉行一次教學活動,比如,老師可以抽出一節相對來說較為簡單的章節,讓同學們自己講述,畢竟只是老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學生聽起來難免覺得枯燥無味,而讓學生當小老師向同學們講解知識更加難忘。
綜上所述,本文論述的是如今農村小學的教學現狀,以及適合小班額這種教學模式的教育方法。農村小學雖然教學資源落后,但是也要充分發揮好自己的優勢,通過不斷的教育改革來提高自身教學效率,讓更多的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今后更高階段的學習與生活,讓他們有一段終生難忘的小學學習時光。本文是根據自己多年來從事農村小學數學教育工作所得的經驗,希望能夠對更多的農村教育工作者今后的教育工作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魏雪花.淺析農村小學小班額數學課堂全體參與策略[J].名師在線,2019(26):41-42.
[2]喬桑杰,魏自保,魏雪花.淺析農村小學小班額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9(29):129-130.
注:本論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小學特小班額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的研究成果。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