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梅
摘 要:課后作業的預設十分重要,農村數學教師要根據實際學情,遵循針對性、差異性、趣味性的原則精心設計課后作業,使每一位留守學生通過作業鞏固數學知識,完善情感態度價值觀,實現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落實和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后作業;預設;策略
課后作業是鞏固、提升、反饋課堂所學的重要載體,對于留守小學生來說,精準且充滿活力的課后作業是激發他們數學興趣、提高數學素質的不二之選。而想要發揮課后作業的最大功效,教師就要根據教學實踐對課后作業進行有效的規劃和設計,即進行貼合學情的充分預設,以便使留守學生能夠“跳起來摘到桃子”。
一、針對性:緊扣教材,少而精
布置課后作業的目的是進一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數學知識,通過緊湊有效的練習夯實數學基礎,因此,教師要圍繞教學重難點、知識關鍵點等有針對性地預設課后作業,具體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要緊扣教材內容,即在認真分析教材的編排層次、重難點問題的基礎上設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習題,讓學生在做課后作業的過程中鞏固復習課堂所學,以“多位數乘一位數”為例,筆算乘法既是重點又是學生容易出錯的難點,在教學時,先通過不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來理解算理,再去學習進位問題和“0”的問題,在類推遞進中掌握新知識,因此,課后作業中我設計了14×2、14×5、14×8、140×4、104×6等一組習題,讓學生在一步步計算中再次明確復習該注意的知識點;二是要少而精,即作業量要少,但要精準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因為留守學生一般都是隔輩教養,他們對孩子要求寬松,小學生又缺乏自制力,若習題量太大,則容易給學生造成負擔,養成作業拖拉的壞習慣,還會消減數學學習興趣,還是以“多位數乘一位數”為例,我的課后作業只留了十道題,學生基本能夠在20~30分鐘內完成,但我要求學生必須要計算正確且明白算理,如此既不會給學生造成沉重的作業負擔,又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差異性:以生為本,分且放
以生為本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就是要正視學生的差異性,數學課后作業的預設也是如此。雖然幾十個學生是在一個課堂上學習,但囿于知識基礎、聽課狀態、學習能力等因素的影響,每一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教師預設課后作業時不能圖省事,進行“一刀切”地布置,而是要遵循差異性原則設計:一是分層次設計作業,即每一個層次都布置幾道題,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情況有選擇地完成,有余力的可以嘗試更高級別的習題,進而使不同情況的學生都能在自己現有基礎上有所發展,以“小數乘法簡便計算”為例,我設置了三個層次的習題,基礎題:5.5×69+5.5×31、(2.5+1.25)×4,發展題:5.5×99+5.5、6.5×10.1,提升題:6.5×4.7+6.5×6.3-6.5、6.4×3.8+0.64×62,讓學生自主選擇、自主完成;二是開放性設計作業,即只給出題目的已知條件,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答,以“小數乘法”為例,我給同學們設置了這樣一個情境:媽媽的生日快到了,浩浩想給媽媽買一束花,花店里鮮花價格如下:玫瑰3元一支、郁金香3.5元一支、康乃馨1.5元一支、百合2.5元一支、馬蹄蓮1.2元一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請寫出來并解答。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層次性作業還是開放性作業都要以學生的學情為依據,將以生為本的精神落實到位。
三、趣味性:激發求知,樂又活
趣味性是教師預設課后作業時必須要考慮的影響節點,相對于干巴巴、枯燥乏味的重復練習來說,小學生更喜歡能夠激發自身求知欲望的“活題”,因此,數學教師要在分析留守兒童心理的基礎上,將課后作業巧妙“包裝”成更靈活的形式,如游戲型作業、實踐型作業等,以促進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例如,當同學們掌握了“整數混合運算”知識后,我給學生布置了“打撲克”的課后作業,即讓同學們就近結組,每個小組人數控制在6人以內,組員每人抽一張撲克牌,運用不同的運算法則對牌面數字進行計算,比一比誰得出的數字最大,并請小組長做好記錄,如此同學們積極主動地進行了多輪運算練習,比單純地習題計算效果要好得多;再如,將數學知識與學生身邊的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布置一些實踐作業,像是“人民幣的認識”中,可以在取得家長的支持后請同學們拿錢幫長輩到商店買一些東西,一瓶醬油、一袋鹽都好,讓他們在親身實踐中理解元、角、分的概念;而學習了“時間”后,則請他們觀察一下爺爺奶奶一分鐘都能做哪些事情或數一數爺爺奶奶的脈搏,看看一分鐘跳了多少下,由此既培養了留守小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數學應用能力,也加深了親人間情感的交流,好處多多。
參考文獻:
[1]田景正.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6(10).
[2]徐珊珊.提高農村小學語文家庭作業質量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4(35).
[3]吳霓.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調研報告[J].教育研究,2004(10).
注: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課題《農村留守小學生課后作業的預設與生成探究》,課題立項號:DX[2019]GHB04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