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濤榮
摘 要:目前我國小學已經有很多學校采取差異性的教學方法,如果說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只是單純地進行統一的課堂教學,把教學的具體內容和教學目標一起灌輸給學生,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個體發展和進步是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的,而且也會影響老師的教學效果。在農村,小學語文老師為了學生個體的發展和進步,也可以采取分層教學法來給學生講解課程,這樣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的協調發展。主要論述了分層教學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分層教學
目前,我國農村的經濟水平還是相對落后的,所以,很多農村學校的硬件設備和師資力量相對較弱,這就會使得農村教學缺乏創新,教育水平相對落后。再加上農村教學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使得農村新課改的步伐緩慢,老師依舊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不考慮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老師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要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尊重班級學生的個體差異,密切注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農村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引進差異性教學的方式,將分層教學應用于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以此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帶動課堂氛圍,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學習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在農村學校的進程,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一、采取分層教學法的必要性
1.可以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
無論是城鎮的學生還是農村的學生,都有不同的成長環境以及不同的內在因素,這就造成了學生之間具有較大的差異,這是不可避免的。對于不同基礎的學生而言,老師講授的知識點也應該是不一樣的。假如我們只是簡單地進行統一的教學,就不能保證每個學生得到最大程度的進步和發展。所以,老師應該以學生的個人實際學習水平為基礎,給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制定不一樣的學習目標,這樣基礎好的學生可以避免浪費時間再次學習基礎知識;同樣也能讓學習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跟上學習進度,增加成功的體驗感,提高這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應用差異性教學的方式,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2.差異性教學法是因材施教的體現
應用差異性教學法,老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設計不同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在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層級,盡可能多地講解基礎的語文理論知識,而在學習成績較高的層級可以加快基礎知識的講解進度,在他們學會基礎知識后進行習題訓練,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在期末考試時也可以制定不同的達標標準,采取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以學生為本的體現,做好因材施教,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實施分層教學的原則
1.水平相近原則
在農村小學語文課上進行分層教學時,老師要把處于同一語文水平的學生分為一組,給這些學生布置符合他們實際水平的任務,這樣可以制定出符合他們學習的計劃和方案,教學內容也會更有針對性,有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縮小同學間的差距。
2.模糊差別原則
分層教學要有一定的靈活性,每個層級的學生不是固定的,因為總有學生會進步,也會有退步。所以,老師要不斷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做出調整,根據成績變動他們的層級,給他們制定更適合的復習方案,做好分層教學工作。
3.積極激勵為主原則
老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鼓勵,給予他們積極的評價,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要及時給學生反饋,讓他們了解自己的進步,明確自己的目標,促進他們合理安排學習計劃。
三、差異性教學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具體應用
1.對學生實行分層
分層教學法的應用首先就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根據學生不同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但是這種分層不是固定不變的,因為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學習能力導致學生的語文水平是變化的,所以這種分層也應該是動態可變的,老師可以對學生上課情況進行檢查,以考試的形式定期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當前的語文學習水平。比如說,在開始進行教學時老師可以進行課前測驗,用來了解每位學生的語文水平,在這個測驗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層。在學習一段時間后,再進行一次考試,根據學生現有水平進行重新分配。所以,分層教學法應該是一個動態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它的教學優勢。
2.制定科學、有效的分層教學目標
每個科目都有自己的教學目標,這對老師開展教學有導向作用。在我國農村,大部分學校還是采用過去的課堂教學模式,按教學大綱來進行授課。但是這種授課方式并不是十分科學,因為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那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能會認為教學內容過于簡單,而那些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卻不能及時跟上老師的授課進度,這會對學生的自信心造成非常大的打擊,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筆者認為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老師應該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跟上新課改的步伐,確定學生為教學中心的授課方式,實行教學目標差異化的教學方式。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開展分層教學,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他們制定符合自身情況的教學目標,以此來保證每個層級的學生都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比如,老師在講解《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節課時,就可以進行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教學目標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學生通讀文章,回答教材課后的問題;第二,根據文章的行文脈絡來分析文章開頭的問題,以及這個問題的作用是什么,再了解本文重點部分的記事特點,最后把握文章結尾的作用。除此之外,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老師可以在他們完成這些目標后再布置一些任務,像是讓他們自選話題仿寫一篇五百字左右的小作文等。這樣通過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來進行差異化的分層教學,能夠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3.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
老師對教學目標分層意味著對教學內容也要進行分層,但是老師要把握住教學內容分層的限度,老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一部分相同的內容,與此同時適當地對剩余內容進行分層,也就是要為各個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按照學生掌握的語文知識,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到難的原則來教學,促進學生進一步對文章進行探索,通過自己的學習來理解老師的授課內容。比如,老師在講解《翠鳥》這節課時,可以先帶著所有學生一起學習第一段的內容,然后可以設計兩個層次的問題,第一個比較簡單的可以問:本文作者用來描寫翠鳥羽毛的寫作手法是什么?請指出描寫翠鳥羽毛的語句在文章的哪個部分,并解釋說明。第二個較難的問題可以問:用這種手法描寫翠鳥的優勢是什么?然后再引導學生就這兩個問題進行探討,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4.合理開展分層式課堂提問
在農村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老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點,盡快幫助學生融入課堂中去,所以,語文老師應該調節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營造積極濃厚的學習氛圍。要讓學生喜歡語文,首先就要提高他們對語文的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因此,老師可以在上課時通過提問來引導學生,但是老師提出的問題不能過難,如果學生總是不能回答出老師的提問,長此以往肯定會對語文失去興趣,就更不可能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了。所以,語文老師可以通過一個有趣的簡單的問題來帶動課堂學習氛圍,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分為三個提問層次,再讓相應水平的學生來回答問題,盡可能地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去,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5.實施分層式的教學評價
對于小學生而言,老師的積極評價和鼓勵是最好的學習動力,是能夠激發學生自信心的良藥,可見老師的課堂教學評價在語文教學中起的作用是無法代替的。因此,如果要想使分層教學得到更好的效果,老師的分層教學評價是不可缺少的,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老師的評價也是不相同的。首先,對于語文基礎相對比較好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自控能力通常都是比較好的,老師要根據他們的這一特點來評價,肯定他們的優點,讓他們不斷地
超越自己,謙虛謹慎,老師對他們的評價也要更能促進他們進步;對于那些語文水平中等的學生而言,老師要委婉地指出他們的缺點,鼓勵他們改正這些缺點,積極鼓勵是對他們評價的原則;而對于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而言,老師的鼓勵是最重要的,老師要深入挖掘他們的優點并給予肯定,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才是重點,要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這樣分別評價的效果會更好。
6.課后作業也要分層設計
老師講解完課文后,布置作業也應該分層設計,不能千篇一律,所有的學生都是一個作業,這會造成學生的眼高手低或者做無用功的情況。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是為了鞏固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學生通過完成作業找到自己還存在的問題,再加以彌補。因此,老師布置作業需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分別設計,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老師的任務則是做好監督工作,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發現自己的問題,使自己的學習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激發學生的潛能。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要跟緊時代的步伐,選擇更加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制定好分層教學計劃,充分發揮分層教學對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優勢,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等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東紅.農村小班化語文課堂分層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8(2):8.
[2]逯建苗.城鄉小學第一學段寫話教學差異性分析及策略研究[D].甘肅:西北師范大學,201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