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丹
摘 要?美術欣賞活動是培養學生藝術素養和藝術鑒賞能力的主要教學途徑,隨著當前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不斷被重視,美術欣賞教學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也需要更加靈活,突破傳統教學思維讓學生可以將欣賞內容與實際生活中的事件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從自身出發加強對于藝術作品的理解和情感共鳴,是保證美術欣賞活動順利展開的主要教學模式。所以結合教學實踐,本文將對每次欣賞活動中的生活化組織實施策略展開探討,希望由學生的實際生活找到切入點,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促使學生擁有審美情趣,得到感知與實際體驗的共同感受,從而增強美術鑒賞活動教學有效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促使學生審美得到不斷提高。
關鍵詞?美術欣賞活動;生活化教學;組織實施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1-0114-01
美術欣賞活動生活化主要是借助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來欣賞美術作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欣賞熱情,并且從學生個人內心出發,培養學生獨特的審美能力,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在美術欣賞活動中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就成為了廣大教師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在美術欣賞教學活動中引用生活化案例
在美術欣賞活動中,由生活化案例為切入點可以將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易于學生理解,所以這樣的教學引入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話想說,有效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所以教師必須要在教學之前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尋找生活化案例,生活化案例必須要符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設計,滿足實際教學需求,這樣才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引導學生自己參與到美術教學欣賞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的身心猶如在實際生活中一樣,使學生可以放下教學活動的緊迫感,從而為學生構建更加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個人主觀思維調動審美情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觀審美能力。例如,在中國剪紙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之前,為學生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所能夠見到的剪紙藝術作品。讓學生聯想自己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剪紙作品,激發學生的生活情感體驗,有效調動學生參與美術欣賞教學活動的興趣。隨后教師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剪紙作品也是為學生講解這些作品中有哪些藝術內涵。隨后可以讓學生自己來介紹自己所喜歡的剪紙作品,讓學生根據實際生活經驗有話可說,就充分激發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強化了藝術欣賞能力。
二、利用生活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傳統美術教學中,教師根據課本教學內容向學生講解理論基礎知識和美術技能,要求學生模仿教師的手法來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完全在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活動中得不到體現,不至于培養學生審美感知,所以課堂教學效率較低。而在美術欣賞活動中采用生活化教學,則可以讓學生的審美感知與體驗相結合,激發學生參與審美活動的主動性和專注度,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一些山水景物畫時,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介紹山水畫的內涵意象,讓學生可以首先感受到作者獨特的思想情感,讓學生帶著與作者相同的心理情感去欣賞藝術作品,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還能夠為后續美術欣賞以及學生的學習分享活動,做好情感鋪墊。所以這就要求在美術欣賞活動之前,教師必須要首先了解山水景物畫景物與情感的對應,再結合一些符合景物意境的音樂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可以受到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從而提高對于藝術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促進學生審美表達
每一個學生在生活經驗和想象能力方面都有所不同,而學生的審美能力卻是學生各項能力的綜合表現,所以即便是相同的藝術作品每一個學生對于作品的理解和感知都有所不同。為了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站在學生的視角去理解學生的思想,同時更加尊重學生的觀點,讓學生可以分享自己在欣賞藝術作品時的內心感受傾聽學生的分析,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充分表達出個人獨特的情感。例如,學生在進行美術創作時由于美術技能相對薄弱,會在繪畫中出現一些奇怪的畫面或者配色,但是這些畫面配色都是學生通過個人想象創造能力所創作出的,對于學生而言具有特殊的意義,所以教師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創作思想,避免直接采用批評的方式糾正學生錯誤的認知,而是需要從學生的想法入手了解學生的創作思想,從根源挖掘問題并解決問題,真正推動學生的審美水平不斷提高。而對于學生一些合情合理的個性化思維,教師則應當采用鼓勵推動的教學態度,不斷挖掘學生的藝術潛能,讓學生可以在個人獨特的審美思維下進行創作,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美術欣賞教學活動中,利用生活化教學是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主要教學方法,教師應當結合生活案例,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并且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真正在美術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維,提高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婭妮.大班幼兒美術欣賞活動生活化實踐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