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靜
摘 要?隨著小學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推進和深入,現代教育領域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強調教師在傳授學生豐富學科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引導學生運算能力形成是促進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養成的有效措施。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就要始終基于學生學習需求和發展需求視角,秉承“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數學素養,幫助學生在數學思維的影響下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科技能。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核心素養;運算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1-0196-02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科學、有效、合理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是為了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這不僅能夠切實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因此,數學教師就要將運算能力作為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基礎,革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良好意識,進一步推動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為學生將來學習更高階層的數學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興趣是帶領小學生探究未知知識最好的老師。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中就要牢牢抓住這一特性,應用趣味性強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良好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探究興趣,讓學生充分了解知識點和數學運算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并以此推動小學生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和學習意識,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
比如,教師在教學青島版一年級下冊《豐收了——100以內數的認識》相關內容時,就可應用“情境引導法”。在課前,教師可先為學生設置場景,如果園豐收、家人釣魚、蔬菜種植等等。再把與該場景和該堂課程內容相關的視頻、音頻、圖片等資料進行整理和剪輯,制作成PPT教案,在課堂導入部分播放給學生觀看,引導學生對該堂課程內容有輪廓性認知。在學生觀看完成后,教師可針對情境提出疑問,引導學生根據PPT教案中的內容進行討論,如,“爸爸摘了30個蘋果,小明摘了20個梨子,一共有多少個水果?”“池塘里原本有100條魚,爺爺釣走了23條,還有多少條?”等等。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探究時,教師要仔細聆聽學生的討論內容,但不對學生實際采取的討論措施和探究內容進行過分干涉。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播放與教案內容相符合的音樂,讓學生始終處于良好的課堂情境中。同時對與學生提出的疑問,教師要給予及時反饋,但不以消極、負面的態度評判學生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在學生討論完成后,教師要將學生在討論時出現的遺漏部分和偏差內容進行統一整理,在課堂后半段進行分析。接著,教師可引導學生闡釋最終的討論結果,并將其記錄于黑板上,在該同學進行表述時,其余具有相同意見的同學可進行補充,讓該內容更加豐富和多元。最后,教師要綜合各個小組的最終討論結果,并以此為線索,對帶領學生對情境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答和計算。
通過這樣的教學手段,學生能夠在有趣、形象的課堂氛圍中自主挖掘數學知識,并能夠在教師和其他同學的幫助下對問題展開多次運算,不斷強化自身運算能力的同時,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探究意識,并深刻感知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最終真正實現數學核心素養形成的目的。
二、充分運用多元運算,強化數學素養
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并幫助學生將自己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運用多元運算思維與自己的思維方式融合,從而不斷強化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敏感程度。這不但能夠使小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培養出核心素養、提高運算能力,也能夠真正使學生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觀察能能力相互滲透。
比如,教師在教學青島版三年級上冊《富饒的大海——三位數乘一位數》相關內容時,就可應用“游戲教學法”。在課前,教師可先將該課堂中的核心內容發布到班級學習群中,引導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進行課前預習。同時,教師可將“加減法”內容與該堂課程內容相結合,整理出具有多元運算需求的不同例題。在課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有關于“加減法”的相關內容,并由此開展“計算接力賽”。教師可先將學生分為5~6人一組,并隨機為學生分配與人數對應的題目,在第1名同學完成題目計算后,第2名同學展開計算,以此類推。班級中用時最短且正確數目最多的小組則為該次“計算接力賽”的優勝小組,教師可給予一定獎勵和表揚。接著,教師要以優勝小組的題目為示例,逐一剖析題目中所蘊含的各部分知識,并引導其余學生再次對該部分題目進行計算。最后,教師可將該堂課程內容中的重難點部分和精彩部分進行整理,發布到班級學習群中,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薄弱環節進行二次學習。
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夠在不同信息的碰撞下產生更多彩的頭腦風暴,更能夠在良性競爭中不斷革新自身的知識儲備和運算能力,使自身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步形成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良好意識,進而形成數學核心素養。
三、結合學生生活,有效解決實際生活
現如今的日常生活中,數學運算已完全與生活的各個部分產生連接,甚至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就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并引導學生運用課堂中所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比如,教師在教學青島版四年級下冊《奇異的克隆牛——小數加減法》相關內容時,就可應用“課后探究法”。在課上,教師可根據該堂課程的核心部分知識點為學生布置課后探究任務,讓學生能夠在課后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在父母的陪同下購買蔬菜或水果”“探究家庭成員中每人的體重”“計算小組成員購買作業本的總價格”等等。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實際問題的難易程度適時給予學生幫助,從而加深小學生對運算知識點的了解,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
此外,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教學。針對學習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挖掘更具有難度和更深層的內容,從而突破自身局限,往更全面的方向發展。在該層次學生進行反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多元運算完成相對復雜的生活探究,并將探究經驗分享給班級中的其他同學,實現班級整體性提高的目的。針對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則要引導學生扎實掌握基礎類知識,在該層次學生進行反饋時,教師要給予其更多的關心和幫助,鼓勵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逐步向上攀登。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是提高學生學科素養和綜合能力的重要措施。故而,小學數學教師就要突破傳統教育模式枷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始終處于靈活、有趣、富有生命力的課堂中,從而促使其思維正向發展,只有教師和學生之間切實建立起情感溝通的橋梁,才能夠真正使學生在數學核心素養中養成良好的運算能力。
參考文獻:
[1]夏嵐.聚焦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運算能力的方法探討[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9(19):207-208.
[2]潘作.核心素養下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21):56-57.
[3]阮英妹.試論核心素養體系下的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培養[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1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