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眾多兒童的心中,數學是灰色的、數學是難學的。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現象發生呢?問題就在于缺少了數學閱讀。數學閱讀對于數學學習的意義非同一般。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和興趣,指導學生掌握數學閱讀的方法,循序漸進,使學生從不想讀到愿意讀,最后上升到樂意讀。
關鍵詞?數學閱讀;閱讀資源;閱讀價值;閱讀體系;閱讀場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1-0194-02
長期以來,無論老師、家長,還是學生自己,都只注重語文閱讀,而忽視數學閱讀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以及社會數字化的程度不斷提高,數學閱讀能力日益凸顯其重要性。實踐表明:有效的數學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表達、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獲取更為豐富的數學知識,同時使學習數學與學習語文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全面提升綜合素質。本文從為什么學數學也需要閱讀?如何進行數學閱讀?這兩個問題闡述數學閱讀的重要性以及實踐操作的可行性。
一、為什么學數學也需要閱讀
在眾多兒童的心中,數學是灰色的,只有枯燥的數字或圖表;數學是難學的,數學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味坐在教室里思考或解題的抽象過程。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現象發生呢?問題就出在缺少了數學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可見,數學閱讀對于數學學習的意義非同一般。數學閱讀有助于學生數學語言水平和認知水平的發展;數學閱讀有助于拓展學生數學知識視野,知曉更多數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有助于學生學習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培養學生“數學家”的眼光與慧眼,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與思維習慣;有助于學生體會數學的內在美,感受數學學科的魅力,走上數學科研之路。
但數學閱讀不同于一般閱讀,由于數學語言的高度抽象性,因此很少有學生會自發的喜歡數學閱讀,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和興趣,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循序漸進,使學生從不想讀到愿意讀,最后上升到樂意讀。
二、如何進行數學閱讀
(一)建立數學“大閱讀”觀
有一位數學特級教師說,在數學學習的驅動力上,最理想的狀態是激發學生的內在興趣“數學是好玩的”;其次是責任感驅動“我不喜歡,但是我要學好”;再次是物質獎勵“學得好,有獎品”;最后是懲罰。
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數學活動,比如《數學真奇妙》廣播節目,可分為“數字真神奇”“有趣的數學故事”“數學百花筒”和“數學名家”四個欄目,很多的數學概念和數學人物會在生動的故事中一一呈現,長此以往必定在孩子們心目中種下一顆顆愛數學的種子,在此最理想的狀態中,教給孩子數學方法,教給孩子數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動經驗,在無形中滲透數學方法。
(二)數學“閱讀”讀什么
那么,數學“閱讀”究竟要讀些什么呢?
1.讀好數學教材,使學生愿讀。數學書是數學專家充分考慮學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學原理、數學學科特點等諸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的,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數學書對于學生而言一直充當著習題冊的作用,只有在做作業的時候才打開數學書。所以,數學閱讀的首要任務就是讀好數學教材。
(1)學期初閱讀數學書目錄。開學初,就由教師帶領著學生翻看數學書目錄,讀一讀本學期一共有幾個單元,初步知道本學期的學習內容。還可以由教師帶著學生回憶相關的已經學過的數學內容,喚醒舊知,建立數學知識體系。
(2)課堂中發揮數學書的閱讀價值。讀好一本數學書更多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以數學書為學習材料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其教學環節通常為:學生閱讀教材——分析、理解教材——師生交流反饋。通過閱讀、思考、分析、交流、歸納等思維活動,學生獲得的不僅是書本知識,還獲得了數學的思想方法和積極主動的學習品質。
(3)學期末梳理形成知識體系。學期末,指導學生回顧梳理整冊數學書的學習內容,建立知識框架,并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總結學得好的內容,學得有困難的內容,以此制定個人的復習計劃。經歷這樣的過程,既能學好數學知識,又能更進一步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
2.推薦課外閱讀,使學生樂意讀。數學閱讀僅僅依靠一本數學書是不夠的,還需要有豐富的、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數學材料。一般書店里能買到品種繁多的數學習題集,卻很難買到和數學書有關的課外書籍。鑒于這樣的現狀,教師需要為學生尋找、提供合適的數學閱讀材料。
(1)數學書籍。如數學故事、數學文化史、中外數學家、數學期刊、科普讀物等。通過師生共同閱讀與篩選,形成一套低中高年級小學數學閱讀推薦書目。
(2)“生活”數學。生活中的很多現象是與數學息息相關的,如土地資源、銀行利息調整、公積金貸款、各類包裝及說明等。仔細留意,可以從“生活”中“閱讀”到很多的數學信息。
3.整理閱讀摘錄本,使學生隨時讀。在進行數學閱讀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收集數學資料,閱讀后進行摘抄,把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內容簡單分類后裝訂成冊,如我的數學“樹”、我的數學眼、數學大課堂……這樣一本本的資料積累起來,學生很有成就感。有的學生這樣寫道:數學的每一個問題就像一個小故事一樣有趣;數學是我學習的起點,如果學好數學,就能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人離不開數學,世界需要數學。
(三)如何進行數學“閱讀”
構建浸潤式數學“閱讀”場域,使學生切切實實進行數學閱讀。校園的每一處角落都可以是數學文化的載體,數學是可以“看見”的;開展數學故事聯播,數學是可以“聽到”的;利用網絡線上線下互動,數學是可以“交流”的;提供具體實用的實驗材料,數學是可以“操作”的。
1.梳理一個閱讀體系。低年段注重聽,聽一些數學小故事讓學生覺得數學有趣就行。中年段注重看,看一些數學史、數學名家和他們的數學思想。高年段注重寫,寫數學小發現小論文,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和頭腦去觀察生活。
2.搭建一個視聽平臺。利用校園廣播室、紅領巾電視臺安排“數學廣播”,讓學生向往數學、欣賞數學、接近數學。
3.建立一個數學實驗室。小學數學實驗室重在營造數學學科實驗的氛圍,便于學生借助具體直觀的實驗材料,從已有經驗出發建構新的經驗。數學實驗室是學生學習方式改進的重要場所。
4.組建一個數學社團。給學生搭建豐富的數學活動平臺,通過數學社團的形式,開展“小麥斯俱樂部”“小課題研究會”等活動。
5.創設一個生活實踐平臺。數學源于生活,華羅庚說得好:數起源于數、量起源于量。那么教師就應該給學生搭建一個可以數、可以量、可以發現的生活實踐平臺。這個平臺應該是現實和虛擬相結合、校內和校外相聯通的平臺。
(1)現實和虛擬相結合。現實的平臺,從教室延伸到校園的“數學文化角”“數學體驗中心”等。虛擬的平臺,利用教室網絡,搭建智慧云平臺,強互動、多技術,讓學生參與更主動,從而獲得“沉浸體驗”。
(2)校內和校外相聯通。生活實踐平臺不僅是教師來設計,也可以邀請家長一起來創設,開展長作業和綜合實踐研究,并形成序列。這個平臺更應該向大自然、向社會延展,使學生的學習無處不在、隨時發生。
總之,通過豐富的數學閱讀活動,可以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學習帶來的樂趣,以及進一步學習數學的美好愿望;可以讓學生從數學與生活密切的聯系中感受到學好數學的重要性;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甚至概括出自己對數學的整體認識和感受。所有這些,都充分顯示了數學閱讀帶給學生的積極影響和強烈震撼。
參考文獻:
[1]王光明?范文貴主編.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王林.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研究與實踐[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郭春艷(1980-),女,漢族,大學本科,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