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婉秋
摘 要:教師在面對現有的識字寫字教學遇到的枯燥等問題的情況下如何提高識字的效率,讓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顯得尤為重要。對此,結合教學課例,對提高低年級有效識字提出了一點看法。
關鍵詞:識字教學;低年級;有效;有趣
一、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方法單一
教師在課堂上單純枯燥地教孩子一橫一豎,一撇一捺,一點一提,這樣學生只是在機械地按照老師都說的要點記憶字的筆畫順序。這樣,灌輸式的教學讓低年級的課堂變得枯燥無聊,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失去興趣。
(二)任重艱巨
課標強調的1600的識字量對學生來說有點多,這無疑給學生和老師帶來了負擔,加上部編版的教材每一課的生字量都比較大,這又在無形中加重了每一節課的負擔。久而久之,學生的識字興趣越來越低。
(三)識寫不分
筆者在聽過的低年級的語文課中發現了這一問題,以《明天要遠足》為例:
師:有個小女孩明天也要遠足呢!(出示詞卡)“明天”這個詞你能讀準嗎?
生讀。
師:這個后鼻音讀得真好聽。看看“明”,左邊一個日,表示太陽,右邊一個月,表示月亮,一個白天一個夜晚,這樣就組成了一天,所以明天就代表時間。要想寫正確寫好這個字,老師送你們一個小口訣,請小朋友們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書空,日字瘦瘦站左邊,月字高高掛右邊,豎撇壓在豎中線,兩橫短短不靠邊。
學生在《習字冊》描紅并臨寫
教師反饋,學生修改。
以上的這一片段教學就出現了識寫不分的情況,認識并讀準“明天”的寫字教學打斷了課堂的節奏,識字寫字放在一起讓學生壓力變重。
二、低年級有效識字的方法
(一)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相結合
集中識字法是語文識字教學的一種方法,相對于分散識字而言,它把生字按字音或字形歸類集中,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掌握較多漢字,有利于其及早開展閱讀。
什么是隨文識字?隨文識字就是在基于字理的基礎上,在恰當的語境中識字。
集中識字和隨文識字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是最為常見且最為常用的方法。
但是要注意的是隨文識字所選擇的生字必須與教師本節課的課堂教學有所關聯且關聯度較高,千萬不能為了隨文識字而識字,否則會本末倒置,在降低識字的有效性的同時割裂了文章的教學。
(二)多種形式相結合,快樂識字
1.游戲識字
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低下,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踏進小學不久,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就更少,尤其在識字這個相對來說略微枯燥的環節,教師除了在課堂上組織教學之外,還要想盡一切辦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育家洛克說過:“教育兒童的主要技巧就是把兒童應做的事變成一種游戲。”由此游戲顯得更為重要了。因此,教師在教學生字時可以引入“開火車”(學生跟著老師一起喊口令)“摘蘋果”“送信啦”“你指我猜”“比比誰的反應快”等好玩的游戲。這樣寓教于樂的方式能讓老師和孩子都變得輕松。
2.故事識字
低年級的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教師可以結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創設一個語言情景。如蘇教版識字篇中有“睛”,筆者曾聽過一個老是編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個特別漂亮的小女孩,但她不愛保護眼睛,老是喜歡在太陽底下看書,結果雙“目”都曬“青”了,成了近視眼。這樣,通過講故事的方法讓學生易于接受。
3.謎語識字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材“語文園地一”中的小謎語學生是很喜歡的,他們很快就能猜出謎底。謎語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小覷,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好奇心強,想要知道謎底,于是他們勇于挑戰、樂此不疲。教師可以借助謎語來激發學生識字的欲望,鍛煉學生的思維。如教學“一”時,可以說“人字有它就變大”,教學“全”時,可以說“小小人兒膽子大,敢把王子踩腳下”,教學“告”時,可以說“一口吃掉牛尾巴”。
(三)授之以漁,教會學生識字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魚只救一時之急,授之以漁可解一生之需。”就是告訴老師,傳授學生知識不如傳授給他學習知識的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的指導非常重要,但課標強調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可見,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以識字為例,學會一個字可以拓展到一類字。比如“識字3”中教會孩子“口”后,以此為基礎字,加一橫“日”,加兩橫“目”。這種“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比較適合簡單的獨體字。
識字的方法還有很多,教師依據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覺得識字就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了。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日常的識字教學中應該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特點因時因地制宜,幫助學生在快樂中識字,讓識字教學變得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王維嬌,徐曉強.淺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興趣法和課堂的有效性[J].中華少年,2018(13).
[2]陸國英.小學語文素質教育實踐中的識字教學[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0(3).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