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要:中國古典舞教學在我國擁有較為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時代的不斷進步中,中國古典舞教學的形式和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改進,并逐漸趨于完善,但是在目前的發展形式中,人們的審美水平和學習方式也有著較大的提升,目前中國古典舞的教學形式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不適用于當前的學習教育,難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因此,改進中國古典舞教學的形式勢在必行,改進中國古典舞教學形式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將中國古典舞發揚光大,促進中國古典舞的發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對中國古典舞進行了簡介,對目前中國古典舞的教學形式進行了分析探討,探完了目前中國古典舞教學形式存在的問題,并對中國古典舞教學形式的改進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期為中國古典舞的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教學形式;改進;思考
中圖分類號:J72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8-0190-02
一、前言
中國古典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積淀,是對我國古往今來人民生活和生產得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因此,我國得古典舞具有相當的歷史性與時代性特征①。中國古典舞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我國舞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的教學訓練與學習中,逐漸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教學形式體系。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當前的中國古典舞教學形式已經不足與滿足人們的審美和學習需求,中國古典舞的教學形式急需改變。因此,對中國古典舞的教學形式進行改變是大勢所趨,是當下各個學校需要思考和做出改變的事情。我國開設中國古典舞教學的高校和職高是培養中國古典舞人才的重要場所,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對策,進行不斷地探索與思考創新,努力推動中國古典舞地訓練和教學發展,為我國培養優質的古典舞人才,促進中國古典舞的發展與創新。
二、中國古典舞的內容和特點
中國古典舞是我國各民族的生活和生產文化的藝術表現,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應當被推廣和發展。但是中國古典舞在當今社會中卻難以被人們欣賞,最大的原因就是缺乏觀賞性。雖然中國古典舞具有一定的柔和性,但是也不缺乏高潮部分,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古典舞加入了各種各樣的表演形式,豐富了中國古典舞的表現形式,提高了中國古典舞的觀賞性②。也正是由丁加入了一些表演形式,使得中國古典舞的學習變得更加困難。丁是在中國古典舞的教學中,如果教師對中國古典舞的精髓無法準確掌握,將很難把握中國古典舞的教學,學生如果對中國古典舞不感興趣,將很難進行深入學習。中國古典舞除了有這些難以推廣的缺點以外,也具備著一些獨特的優點,不僅具有有氧運動的特征,提高學習者的心肺功能和耐力,還具有一定的娛樂性,學習中的樂趣比其他有氧運動更多。學生學習中國古典舞,首先不會受到地點和季節的限制,一年四季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學習和訓練,在鍛煉過程中,還能夠使鍛煉者身心愉悅,減輕鍛煉者的生活學習壓力,鍛煉身體機能,使鍛煉者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更高的效率③。
三、目前中國古典舞的主要教學模式
中國古典舞的內容頗多,在目前的教學模式中主要分為基礎教學、實踐教學和風格教學。基礎教學是中國古典舞教學前期的必要教學項目,中國古典舞對學習者的身體柔韌性、身體力量、速度、力度等有著較高的要求,學習者必須將基礎功底打好才能夠將后續的中國古典舞內容學習的更好。在中國古典舞基礎教學中,主要注重對學生得身體機能條件進行訓練,有了良好得身體機能作為基礎,學習者能夠獲得更好得訓練效果,基礎教學是培養古典舞表演和古典舞教學得專業人才必不可少的訓練。
實踐教學是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古典舞類型中加強舞蹈訓練,對學生的藝術表現力與創新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實踐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國古典舞的過程中了解中國古典舞的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和中國古典舞的欣賞性。實踐教學不同丁基礎教學,實踐教學具有一定的難度,不僅僅是單個項目的訓練,而是要將基礎訓練的效果應用到實際的舞蹈編排中,需要教師和學生花費一些時間進行舞蹈的編排,學校需要投入一定的專屬資金用丁教師新舞的編排和場地、服裝的租賃,才能達到更好的實際效果。
風格教學更注重丁將中國古典舞的文化內涵和時代背景教授給學生,立足丁中國古典舞的古典風格,加深學生對中國古典舞的感情寓意了解。在對中國古典舞文化內涵的了解基礎上,學生能夠對舞蹈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分析,掌握中國古典舞的內涵和練習精髓,發揮學生的藝術創造力,主動創造出更加具有觀賞性而又不缺乏文化內涵的中國古典舞表現形式④。風格教學相比前兩種教學模式更加具有難度,需要教師深刻掌握中國古典舞的文化內涵和時代背景,并創新教學形式,以直觀新穎的教學方式去教授給學生。因此,中國古典舞的發展和創新仍然需要中國古典舞教育者同仁們的共同努力,促進中國古典舞在中國各大學校的教學和發展。
四、目前中國古典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創新不足
古典舞的教學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更新,目前中國古典舞的教學方式主要分為基礎教學、實踐教學和風格教學,但是很多學校在進行中國古典舞教學的過程中并未清楚地認識到這三種教學方式綜合應用地作用,仍然按照傳統教學的模式進行教學。傳統教學模式趨丁死板,不具備創新型和靈活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得不到提升,阻礙著中國古典舞的教學和發展。
(二)教學重實踐輕理論
重實踐輕理論是當前各大學校中國古典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中國古典舞的教學效果是實際動作和舞蹈表現出來的,內在的理論和文化內涵是旁人看不到的,也就造成了教育者重實踐輕理論的情況發生。理論教學對于學習者而言具有重要意義,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基礎的理論知識能夠激起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對丁學習者今后的自我創作也有著較大的意義⑤。而在實際教學中教育者沒有重視到理論教學對于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對理論教學一帶而過或簡單講解,大部分時間都用丁實踐教學。雖然學校的中國古典舞教學理應以實踐為主,以就業為導向,但是理論教學也是必不可少的,傳承中國古典舞的文化內涵,發揚中國古典舞是教育者和學習者應當重視的問題。
(三)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不足
學生在進入學校學習中國古典舞之前一般很少或者從未接觸過中國古典舞的相關內容,舞蹈功底不強,再加上學生此前的生活背景與性格不同,導致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參差不齊,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中國古典舞的學習不僅是對學生舞蹈動作的訓練,還包括一系列的中國民族文化內涵,因此,古典舞的學習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和風格性。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較差,不能主動學習中國古典舞所包含的戲曲、文學、武術等門類,日常生活中也不能主動積累相關知識,僅僅在課堂上被動接受教師的指導,學習效率提升因此受到阻礙⑥。
除此之外,教師在教授給學生中國古典舞相關知識時,并未做到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性,而是重復多次將舞蹈動作進行演繹,使學生模仿練習,到達動作上的規劃統一。自主學習性在學生學習中國古典舞的過程中十分重要,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有助丁學生加深對中國古典舞的掌握,也有利丁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和想象力進行中國古典舞表演形式的創新,結合自身的條件創作出適合自己的演繹方式。
最后,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不足還體現在學生進行學習后不能自主進行課后鞏固練習,學習效果不佳,容易遺忘,不利丁熟練掌握舞蹈的動作。
五、中國古典舞教學形式的改進措施
(一)創新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古板呆滯,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現目前信息技術發達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豐富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制作精美的PPT講解中國古典舞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展現中華民族的豐富文化內涵,也可以利用視頻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不同中國古典舞蹈類型的美,促進學生自主探索中國古典舞的相關知識。另外,信息技術的應用還可以將不同地區的學校、教育資源和學生連接起來,拓寬學生學習中國古典舞的渠道和視野⑦。
(二)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
理論知識對丁學生學習中國古典舞有著重要意義,在今后的中國古典舞教學中應當重視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育。
首先,要選擇合適的課本作為教材,有能力的學校也可以根據學校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校的發展方向進行校本教材的編撰,貼合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要注重課時的安排,將實踐教學的課時與理論教學的課時合理安排,達到理論與實踐的合理配置。 六、結語 中國古典舞使中國舞蹈類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中國古典舞的學習和傳承是當下各個開設中國古典舞教學課程的學校應當重視的事情。但目前的教學模式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教育者在實際的教學中進行問題的發現和總結,探究出適合本校發展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學習中國古典舞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質人才,為中國古典舞的傳承和發展注入新的力量。
★基金項目:2019年度教育部職業院校教育類教學指導委員會課題,項目編號:2019ZXXKT13。
注釋:
①關超,高校中國古典舞教學改革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9 (32):191.
②劉倬.新時代高職院校中國古典舞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J].藝術教育,2019(05):231-233.
③任秉春,新時期高校中國古典舞教學改革路徑探析[J].才智,2018(07):70+72.
④曾菲菲,中國古典舞教學模式改革與研究[J].藝海,2017(03):57-60.
⑤蘇原春,新時期高校中國古典舞教學改革路徑探析[J].北方音樂,2017(03):234 235.
⑥李焱,淺談高校中國古典舞教學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6(30):18.
⑦劉聲超.中國古典舞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J].音樂時空,2015(1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