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璐
摘要:現代社會發展對計算機專業人才非常渴求,因此高職院校應當肩負起計算機人才培育責任,重點提升計算機課程教育質量。在國家課程思政的背景下,傳統計算機教學存在專業單一性、教育功能不夠全面等問題,所以提出了“網絡計算機思政教育”理念,旨在將思政教育融入計算機課程中,再通過網絡來開展教學工作,讓教學靈活性提升,并借助思政教育來提升計算機教育的能效。本文為了落實理念將展開研究,闡述將思政教育融入計算機課程中的方法、網絡環境下課程教學方式。
關鍵詞:網絡環境 高職院校 計算機思政教育
引言
傳統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單一、靈活性不足、教育功能不夠深入的問題非常普遍,前者會導致教學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不能做到隨時隨地學習的目的,后者則會導致學生學習習慣機械化,不愿意主動學習,存在綜合素質薄弱的現象,可見這兩個問題對計算機教學質量有較大的影響。而“網絡計算機思政教育”理念下,網絡可以在課堂以外的時間、地點保障學生與教師可以溝通,同時借助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把計算機教學和當前時政結合,提高學生對時事的關注度,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水平,促進他們更有效、更積極的進行學習,由此解決以上問題,探討網絡環境下計算機課程思政教育的現實意義。
1 將思政教育融入計算機課程中的方法
1.1計算機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融合
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因此如何培養愛國情懷是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但單純的思政教育顯得單薄缺乏吸引力,需要借助其他途徑將愛國主義教育形象化、生動化,而計算機就是主要途徑之一。在計算機教育當中,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中,發揮其培養愛國情懷的作用,教師可以借以中華傳統佳節如國慶節、清明節等將向學生提出相關愛國主題,要求學生去搜集與愛國相關的資料,再在計算機課程中將這些資料整合,構建出富有愛國情懷的成果。例如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制作相關主題PPT,指導學生到網絡中搜集相關資料,搜集的過程中學生會對愛國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在PTT制作和展示階段將愛國主義教育和計算機基本操作結合,將愛國情懷植入每個學生心中,由此實現計算機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融合。
1.2利用計算機提升學生道德素養
道德素養是學生未來獨立于社會的基本要求,如果學生不具備合格的道德素養,則很可能被社會所拋棄,這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愿意看見的現象,但在傳統計算機教育中,教師所傳達的內容就是單純的計算機知識,只能讓學生專業水平提升,并沒有起到培養學生道德素養的作用,說明傳統計算機教育存在思政功能上的缺陷。而在計算機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之后,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的專業知識來傳達思政要點。例如假設某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相互團結、助人為樂的道德素養,在計算機教育中提出了一個難度偏大的主題,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去分析主題,解決其中問題,而在小組形式運作中,學生的團隊意識、相互幫扶的精神都會得到提升,由此起到了提升學生道德素養的作用。
1.3黨的基礎理論的輸入
思政教育的本質就是傳達黨的基礎理論,使學生加強對黨的認識,在計算機專業教育當中,教師應當加深自己對黨的基礎理論的理解,并開發計算機中與其相關的思政元素,實現在計算機教育中對學生進行黨的基礎理論的輸入。以黨的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理念為例,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兩個理念的重要性,在教學中要保障自身教學方法足夠新穎,并不斷對其中缺陷進行創新改造,以身作則的在計算機教育中傳遞黨的基礎理論,此舉可實現思政教育對計算教育的輸入,其次教師可通過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來展示與時俱進理念,即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再到中國創造來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學生心中播下為了祖國富強而創新創造的種子。
1.4利用計算機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價值觀、人生觀、價值觀)
價值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與否會影響到學生對待事物的看法和判斷,如果學生不具備正確三觀,很可能會影響到今后發展,因此要引起重視。在計算機教育中,學生會通過計算機與網絡接觸,網絡中的一些不良信息很可能沖擊到學生正在形成的三觀,使其出現三觀歪曲的現象,計算教育中要幫助學生來樹立正確三觀,使學生懂得分辨、杜絕不良信息。教師在計算機內容講解時可以引入一些特殊的案例,以自身思政見解為基礎,對案例中的不正確做法、影響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就能跟隨教師的思路去理解案例,這個理解過程即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
2 網絡環境下計算機思政課程教學方式
2.1在線教學方式
在線教學方式泛指直播教學,即在現代網絡技術水平基礎上,在網絡環境中利用實時傳播技術與相關設備來進行在線互動,實現教學目的。這種方式可以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地點限制,只需要在指定時間內,要求師生同時利用網絡設備來進行直播、觀看直播即可,同時在直播的過程當中,師生還能實時互動,這樣教師就能很好的將計算機思政課程內容傳達給學生,并幫助學生解答現存問題。例如某高職院校就采用了在線教學方式開展計算機思政課程教學活動,要求師生在固定時間進行直播,只需要師生在這個時間點開啟直播軟件即可完成對應工作,該校通過這種方式很好的保障了疫情期間的計算機教學,說明該方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2.2離線教學方式
離線教學方式是一種具有極強靈活性的教學方式,主要由網絡平臺上的“上傳/下載功能”實現,即教師可以將教學資料上傳到平臺上,而學生可以隨時下載教學資料,通過對教學資料的查閱來完成學習目的,同時如果遇到了問題,也可以向教師留言,教師在線后即可回答,因此這種方式可以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時間限制,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要求,充分利用學生碎片化時間來實現教學目的。例如某高職院校在計算機思政課程教學中就采用了離線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將教學資料編制成視頻、圖文形式后上傳到網絡平臺中,隨后向學生發出通知,而學生接到通知后并不需要立即下載資料,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時候進行下載、查閱,并隨時向教師提問,同時如果碎片時間不夠學生完整瀏覽教學資料,學生也可以隨時暫停,下次再繼續學習即可。值得注意的是,離線教學方式雖然靈活性較強,但缺陷在于教學不夠直觀,針對這一點建議將其與在線教學方式一同使用。
2.3線上下教學方式
線上下教學方式是網絡環境下計算機教學方式中要特別注意的一點,即雖然在線、離線教學方式應用效果良好,但不代表它們就可以取代傳統線下教育,因此必須要將線上下教學結合起來,保障網絡教學質量。在計算機思政課程教學角度上,教師應當先通過線上教學來傳達計算機思政內容,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理念,且生成基本概念,后在線下教學時再對知識進行全面講解,這樣更易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理解,并引起學生興趣,具有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作用。
3 結語
綜上,根據現代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學習表現可見,他們的思政水平偏低,因此本文提出了“將思政教育融入計算機課程中的方法”,旨在挖掘計算機專業知識內的思政元素,圍繞黨的基礎理論知識來進行教育,可起到提升學生思政水平,間接提升計算機教學質量的作用。同時為了提高教學作用,文中還提出了“網絡環境下計算機思政課程教學方式”,對各種方式的應用方法、作用進行了分析,可見各類方式在結合使用下,能夠實現計算機思政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朱芮.“課程思政”視域下的高職英語教學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9(1):58-61.
[2]李孟君.網絡環境下高職思政理論課混合式教學研究[J].成才之路,201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