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觀杏
【摘要】隨著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版)的出臺,議題式教學的相關研究如火如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有力地促進了我國高中政治課堂的發展。然而,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議題式教學的嘗試是較少的。但是在作者看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開展議題式教學是有必要的。因此,作者借著本文來發表拙見,以期指正。
【關鍵詞】議題式教學;道德與法治;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0-0097-02
所謂議題式教學,按我的理解,就是根據課本知識,選擇適合的時政熱點或身邊的事例,制定議題,設置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僅僅是引導、點撥學生,而學生則發揮了主體作用,積極性大大提高了。這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關注社會、獨立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
一、在道德與法治課運用議題式教學的原因
一是必要性。初中道德與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盡管課程命名不同,其實它們是一脈相承的。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運用議題式教學,能夠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的有效銜接,而不是二者的脫節。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普遍存在理論內容多,缺乏生動、形象的講述。i男題式教學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愿意參與、樂于參與。
二是可行性。從現行的部編教材看,道德與法治每一框都遵循這樣的模式,都是從學生自身經驗出發,慢慢地上升到他人、社會的高度,這主要是引導學生不僅要關心自己的成長,更要關注他人、社會的變化與發展。這與議題式教學模式,是相契合的。從學生自身特點看,初中生更應該廣泛接觸社會時事,了解、討論社會熱點新聞以及國內外大事。現在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中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條件去接觸、了解相關的信息。這些條件都為議題式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二、在道德與法治課運用議題式教學的實踐探索
第一州晰嗦:/晌溉址冊《我與讓劊,議題是我的一天。
情景材料:清晨被鬧鐘叫醒→迅速穿衣洗漱→在早餐店吃早餐→騎自行車上學→在學校和同學一起學習、參加社團活動→放學路上去商店買了新學期需要的鋼筆→吃飯時看了新聞聯播→做作業→睡覺。問題設置如下:1.上述材料向我們反映了什么現象?2.以我為中心,畫一張關系圖,這說明了什么?3.為什么我有不同的身份?關于問題1的討論,學生可以得出我們每天生活在不同的社會場景中,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還會形成各種社會關系。關于問題2的討論,學生發現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我與其他人結成了一張大網。關于問題3的討論,學生認識到由于自己處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所以有不同的身份,因此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二個探索:八年級上冊《在社會中成長》,議題是狼孩的一生。
情景材料:1920年,在印度的米德納波爾的小城,人們常見到有一種“神秘的生物”,它們尾隨在三只大狼后面。后來人們發現這兩個“怪物”,原來是兩個女孩。其中大的年約七八歲,小的約兩歲。它們生活習性與狼一樣: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怕火、光和水;不會講話,每到午夜后像狼似的引頸長嚎。卡瑪拉經過7年的教育,才掌握4、5個詞,勉強地學幾句話,開始朝人的生活習性邁進。她死時估計已有16歲左右,但其智力只相當于3、4歲的孩子。問題設置如下:1、.狼孩是人嗎?為什么?2.狼孩怎樣才能像人一樣生活?關于問題1的討論,學生能感受到人離不開社會,人必須在社會中生存、發展。因為只有通過父母的撫養、教師的教海和社會的關愛等,人才會獲得知識、能力。此外,人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獲得與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有關的一切事物。關于問題2的討論,學生明白了,人不能像狼孩一樣,遠離社會,而應該是親近社會,去關注、了解、服務社會。
三、在道德與法治課運用議題式教學的探索反思
通過這兩節課的實踐,我收獲很大。《我與社會》這節課,情景材料使用了學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經歷,課堂氛圍很好,學生積極性高,每個同學都能娓娓道來。課后測試的結果也證明了學生真正地理解了課本的知識。《在社會中成長》這節課,清景材料使用的是學生不太熟悉但感興趣的話題,學生討論的熱情很高,盡管不能很快得出結論,但是能夠引發他們去思考,說明距離目標不遠了。通過學生課堂的表現以及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來看,議題式教學很受學生的歡迎。議題式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他了門有話可說,大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參與感。
運用議題式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更高了。教師不僅要熟悉課本,更要關注時政熱點,了解學情,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如何去選取適合、貼切的情景材料,以及設置有話題性、開放性的問題,并且話題必須與課本知識緊緊相扣。因此,教師必須不斷提高不同的能力,才能滿足新時代的要求,否則就會被社會淘汰,被時代淘汰。
參考文獻:
[1]邱霖昌.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15).
(責編 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