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數學在高中教育體系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因此,在此階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應用意識相當重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近年來,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教學目標與生活也緊密結合,這就意味著學生學習數學不再局限于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應用意識,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這也是數學教學的目標。本文以高中數學教學實踐為基礎,探討高中數學學習中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養成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應用意識;思維能力;養成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6-0028-02
引 言
高中數學學習中,無論課內還是課外,都少不了對學生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訓練。如今,高中數學課堂也融入越來越多的生活問題,這些都直接體現了數學學科的應用價值[1]。可見,在此背景下,教師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應用意識,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但是,從當前高中數學教學現狀來看,形勢并不樂觀,并不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重視結合教材內容建立科學的思維,進而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一、高中數學教學現狀
1.盲目追求新教材、新課程
從傳統的課堂教學來看,很多教師仍然應用陳舊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學習興趣不濃,嚴重影響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我國素質教育深化推進的過程中,數學教材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凸顯了基礎性、發展性與普及性等特點,相對傳統的教材而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當前部分教師仍然盲目追求新課程、新教材,以新教材作為唯一的教學資源,不重視教學目標。在此背景下,學生學習效率較低,甚至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2.不重視學生的思維體驗
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學生學習數學可能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這也是學生學習這門學科的關鍵。但從實際的教學狀況來看,很多教師不重視學生的思維體驗,在課堂教學中盲目地讓學生自行研討,沒有做好相關的思維引導。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毫無目的性,容易導致學習效率較低。
3.片面追求探究式教學
由于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探究式教學。它是一種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屬于新的教學方式,但并非所有的內容能適用于探究式教學[2]。部分教師在沒有弄懂什么是探究以及探究需要哪些條件等問題時就片面地開展探究式教學,加上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因此很難把握好課堂教學節奏,也讓學生摸不著頭腦,很難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高中數學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養成策略
1.以教材為基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實際上,理論知識是學生學習數學與其他學科的基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吃透教材,做到融會貫通,才能建立良好的數學思維。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環節應引導學生有效利用教材學習數學知識,以教材為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數學基礎知識之后進行拓展,深入挖掘學生周邊可以應用數學知識的事物,結合實踐操作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例如,學習“函數”這部分內容時,教材主要講解了函數的意義及作用,若學生對教材內容足夠熟悉,對這節課學習的知識就會印象深刻,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應用函數知識,如通過計算商品成本與利潤的方式應用基本的線性函數,應用二次函數分析高空墜物危險的原因、預測物體下墜的速度等。教師應結合這一課中與實際生活相關的知識,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欲望,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并進行課內外拓展,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提高思維能力。教材中蘊含較多的知識,教師要重視各學科的交叉教學,讓學生在不同學科的學習中逐漸建立良好的思維能力。
2.結合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
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且應用于生活。學習數學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應充分重視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促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提高應用意識[3]。學生可以在數學活動中留心觀察生活,試著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如此也能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例如,教學“概率”這部分內容時,筆者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并聯系實際計算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概率知識,如彩票中獎的概率,讓學生將所學概率問題應用于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學科獨特的魅力,從而了解該學科的應用價值。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例子應用課堂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有效鍛煉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樹立生活意識,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進而讓數學學科知識更好地服務于生活。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聯系自身實際展開想象,通過引導其觀察生活問題,掌握數學知識,更利于學生學習,為學生發揮學習主動性奠定良好的基礎。
3.提高學生的建模能力,培養其思維意識
教師可以通過數學建模思想輔助學生學好數學,讓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態度。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通過數學建模思想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更加得心應手。可見,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要主動將數學建模思想運用到學生的日常學習中,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能應用數學建模思想解決數學問題。因此,教師應主動尋找相關素材,合理應用建模思想進行分析[4]。例如,教學“等差數列”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結合具體的等差數列為學生創設了相關的問題情境,之后讓學生觀察數列的特點,并認識數列的特征,為學生學習等差數列內容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形成了一定的觀察能力與抽象概括能力之后,也能發現它們存在的性質與共同點,并按照“觀察、猜想、證明”的思維方式科學設計問題,與自身的認知規律相符合。建立數學建模實際上是將生活與數學聯系起來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步驟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4.轉變學習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們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數學學習同樣如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想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前提是要讓學生實踐。學生只有在親身實踐之后才能得出自己的結論,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熱情,深化對教材的理解,增強數學學科的趣味性,更好地鞏固與記憶所學知識[5]。例如,學習“橢圓及其標準”這部分內容時,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分析,教師大都是通過課件直接給學生講授知識,如“橢圓是兩個固定點的距離之和”,讓學生簡單記憶相關知識點,之后結合例題簡單模仿,以此讓學生掌握解題方式。很顯然,這樣的學習是無效的。究其原因,是該方式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轉變教學方法,盡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占據主體地位,主動換位思考,在學習中分組合作,并結合學習用具進行實驗,驗證所得結論。這個過程中,學生主動探索繩子長短與圖釘之間的距離,以及與橢圓的關系。學生實踐完成后,教師再進一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
5.加強習題訓練,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用習題訓練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這就需要教師在習題訓練中逐漸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讓其找出題目中涉及的知識點,更好地把握解題思路,從而快速掌握解題方法。以學習與函數有關的知識為例,很多學生并不了解函數的形式與定義,遇到一些干擾性較強的題目時很容易犯錯[6]。因此,教師要加強訓練學生,使其在解題過程中不斷琢磨與推敲,如此便能迎刃而解。同時,學生在反復訓練中也能高效掌握所學知識,提高應用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社會快速發展,教育不斷進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學習目標。當今時代,高分低能的人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社會需要的是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7]。數學學科是高中階段的重要科目,該學科是理科的基礎,與生活聯系相當密切,學好數學要求學生具有強烈的思維能力與應用意識。而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應用意識,如此才能促進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翁潔瑩.談高中數學學習中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養成[J].人生十六七,2018(03):133.
羅興天.新課程中如何培養高中學生數學學習的應用意識[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03):58.
毛睿成.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如何養成[J].考試周刊,2018(91):35.
張明杰.高中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創新思維[J].2012(18):254.
侯程迅.高中數學學習中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養成[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7(01):71.
王迪.高中數學學習中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養成[J].農家參謀, 2017(14):92.
陳波.數形結合 ?發展學生數學思維[J].名師在線,2017(12):46-47.
作者簡介:袁保軍(1973.12—),男,甘肅臨洮人,中小學中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