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語文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其教學方式出現了較大的變化。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知識水平以及認知功能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小學語文教學時要運用教學評一致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保證最終的教學效果。但小學語文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忽略了教學評一致性對于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本文中簡單分析語文課堂上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方案,探究其應用于小學語文二年級學習單設計中的具體策略,以期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幫助與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學二年級;教學評一致性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6-0038-02
引 言
教學評這一概念最早在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教育學家提出,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被落到實處。隨著我國近年來教學環境的不斷轉變,教學評一致性的觀點逐漸進入教育工作者的視野。教學評一致性的觀點主要是指盡可能提高教學質量,倡導授人以漁的教學模式。相較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活動要求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應當忽略傳統教學活動中的教學進度,以教學目標為抓手,將教科書與引導相結合,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通過學以致用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達到教學評的有機統一。
學與教的匹配度是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所給出的教學內容是否為學生最終獲得的內容。廣義上說,學生完成教學活動后,所獲得的知識是否與教師制定的最初教學目標相匹配。
評與學的匹配度是指教師完成教學活動后,是否能夠正確地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進行評估,制訂的學習計劃是否與需要評價的學生學習能力相匹配。
評與教的匹配度是指教師所教授的最終內容是否與學生的學習評價相匹配。
教學評一致性的主要教學要求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制定更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滿足三者的統一整合。這就要求教師教學時應明確語文課程背景知識,了解課程內容,尤其是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切不可局限于語文教材,需要考慮教材內容是否與學生有較高的契合度。如果契合度較差,教師還需要引入課外教學,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對于超出學生學習能力的部分,教師需要在課堂上予以重點講解或者巧妙避開,這樣能夠進一步細化教學目標。
一、利用教學評一致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大多數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弱,缺乏自主思考的意識,面對一篇文章時無法進行有效歸納、總結。所以,教學時,教師需要將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的學習上,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將教學經驗作為基礎,結合不同的課程量身打造學生的學習單。
教學評一致性在教學活動中能夠讓學生將教育活動與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選擇學生互評或者教師評價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監督,這樣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有充分的理解[1]。在這樣的要求下,教師在進行課前準備時,需要充分了解教學內容,并按照課堂時間合理安排教學,保證教學環節緊密相扣。在進行教學評一致性的設計時,可以在上堂課的末尾幫助學生明確下堂課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形成有針對性的預習目標。
例如,在教學《曹沖稱象》一課時,在上堂課,教師首先讓學生通過網絡尋找關于曹沖的背景故事,并詢問學生:我們日常看到的大象有哪些特點?要求學生進行語言提煉并表達。在課堂教學時,教師首先檢查學生的預習狀況,詢問如果你是曹沖會怎樣稱象,之后開展后續的教學,要求學生閱讀課文時分析曹沖稱象時的想法,并了解曹沖這個人物除了稱象故事外,還有哪些歷史故事。教師通過這樣的連續詢問,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主動投入課程思考,最終通過教師評價或學生的互相評價了解自己的課堂表現。學生了解到面對各種情況時,都需要保持冷靜的思考,所有事情都可以選擇巧妙的方式予以解決。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了解了語文教學內容,還使學生養成了積極思考和另辟蹊徑的思考模式,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培養。
二、借助教學評一致性突破教學難點
雖然小學生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的思想、認知功能都處于較為稚嫩的狀態,但當小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后,其思想會有一定的成長,所以許多小學生對較復雜的課文也有自己的認知與理解,只是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思維模式。因此,做好思維引導,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屬于自身的思維結構,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難點內容[2]。
例如,在教學《難忘的潑水節》一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整體快速閱讀,掌握文章想要表達的具體事件,針對其中的人物進行進一步描寫。在快速閱讀時,學生基本可以總結出文章的主旨,就是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與普通群眾打成一片,參與到潑水節的活動中來。全文的主旨是傣族人民與敬愛的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文章通過對潑水節盛況的描寫,使學生感受到傣族人民對周總理的熱愛。教師教學時,需要對各種關鍵詞進行講解,但對于小學生來說,提煉關鍵詞是較為困難的。所以,教師可以指出“鳳凰花”“多么”這樣的象征詞語。鳳凰花象征的是傣族的民族特色以及潑水節當天的盛況,文章結尾用了兩個“多么”來記錄1961年的潑水節。通過這樣的教學引導,能夠使學生閱讀文章時獲得關于潑水節的認知,感受到潑水節的盛況以及傣族人民對周總理的熱愛。
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教學評一致性。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只需對課文中的難點進行著重講解,如為什么傣族人民敬愛周總理?為什么傣族人民的潑水節如此熱鬧?它暗喻著什么更深層次的內涵?這些內容對于學生來說較為困難,需要教師予以指導。將教學評一致性應用于不同題材中,學生能夠針對具體線索進行合理分類,按照不同框架進行語文閱讀,大大提升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利用教學評一致性進行課堂重難點的總結時,學生可以自然而然地反映自己在課堂上沒有聽懂的問題。由于語文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學習屬于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建立教學評一致性能使復雜的內容簡單化,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和鞏固的過程中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認知。
三、基于教學評一致性進行單元總結
小學語文教學時期,單元學習需要設置相應的單元導圖,講解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和任務[3]。例如,統編小學語文二年級教材包含《狐假虎威》《狐貍分奶酪》《狐貍養雞》等文章,每篇文章都以狐貍為主題,所以教師可進行聯合講解。二年級學生的學齡較低,學習能力較差,沒有形成完善的自主管理意識,教師教學時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要求學生直接對這一單元進行預習,然后讓不同的學生上臺講關于狐貍的故事。在以往的學習中,學生基本已經有了尋找課文重難點的能力,所以在學習這些文章后,教師要指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根據文章要求,總結寫作思路和手法,自主設置教學評任務,明確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建立學生互評的評價體系,使學生互相打分。通過教學評一致性的合理利用,對單元內容進行總結,這樣能使學生根據自身理解對文章進行有效編排和分類。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使教學評一致性的特點進一步發揮出來,幫助學生在進行不同單元的學習時,能夠自主學習,發揮教學評一致性的引導特點,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某一單元的課文屬于說明文,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一篇說明文進行閱讀理解,列出文章中的各種主題內容;通過討論,幫助學生了解文章中的語言、圖片和結構等基本元素,并將基本元素進行重新排列組合,展現文章的主題特點;隨后,要求學生在說明文中找出各種關鍵詞,對教學評一致性進行完善,這使學生根據圖形講述課文的中心內容,通過互相評價和教師評價鞏固最終學習效果[4]。
結 語
隨著近年來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教學評一致性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學科教學的重要方案。教學評一致性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工具,能夠簡單且有效地將學生的學習潛力挖掘出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學評一致性屬于一種學習輔助策略,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強化自身,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教學評一致性這一教學方法順利地應用于課堂教學中。
[參考文獻]
馬澤燕,傅興春.基于新課標的教、學、評一體化研究進展[J].化學教與學,2020(05):11-15+42.
鄭木霞,張賢金.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高中化學教學實踐與反思——以蘇教版“氧化還原反應”教學為例[J].化學教與學,2020(05):16-18+61.
謝冬敏.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初中地理區域認知培養體系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20(19):366-367.
周學瑞.“教學評一致性”理念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20(06):135-136.
作者簡介:叢玉晶(1983.3—),女,山東威海人,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