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軍
【摘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育意識,豐富其言談舉止中的文化修養,既是終身體育理念下初中體育教育工作中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育中的重點所在。結合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體育教學中德育教學開展的實際情況,對體育教師德育能力發展中遇到的挑戰進行總結分析,并提出有效提升教師德育能力的實踐性策略,以充實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育路徑。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體育教師 德育能力
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體育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體育教學知識和技能,同時要注重自身德育能力的提升,以深化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使學生形成綜合性的體育素養,以適應未來學習和成長的要求。雖然加強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培養已然成為普遍認同教學理念,但體育教師在德育能力方面的不足較大程度上限制了體育教學中德育教學的開展。基于此,有必要對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體育教師德育能力提升問題進行針對性研究,以豐富體育教師的德育綜合能力。
一、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體育教師德育能力發展遭遇的挑戰
1.德育理念滯后
作為指導教師如何開展體育教學的基本思想觀念,教學理念具有明顯的主觀性。雖然新課程標準中對體育教學的理念進行了明確,但是由于教師知識儲備、教學理解能力的個性化差異,往往會出現區別明顯的教學理念,最終對體育教學活動產生深刻的影響。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注重對學生體育運動知識、技能的教育,認為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提升學生的身心健康,使學生掌握運動項目的實際技能。在這種片面教學思想的作用下,教師對體育教學中的德育缺乏準確的認知,較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德育能力發展的思想和行為。
2.德育轉化能力薄弱
德育轉化能力是體育教學中德育思想與行為雙向轉化的一種教學能力,即將生活或教學中的新想法轉化為體育教學中的具體案例或者方法,并根據教學結果對教學想法進行修正完善的一種核心教學思維和能力。在長期的體育教學中,教師逐步形成了以強化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增強學生體育運動體能的體育教學能力,但在德育轉化能力的訓練和發展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對體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缺乏深刻的認知,造成自身德育能力滯后于學生核心素養培育中德育培育要求。
3.德育結果評價能力不足
德育是體育教學中的一項基礎性內容和目標,教師除了要在如何滲透德育方面下功夫思考和探索以外,還要對教學活動開展后學生德育的發展狀況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以掌握德育教育中的問題和不足。
雖然目前教師會通過學生課堂的表現對學生的德育行為表現進行打分,但這種基于主觀思想基礎上的分數評價機制缺乏科學的依據,也難以有效突出德育中存在的缺陷,使教師誤認為德育教育工作做得很好,削弱了德育創新的動力。
二、提升初中體育教師德育能力的具體策略
1.更新教學理念,科學把握德育內涵
初中體育新課程標準中明確體育課程教學的價值除了增進學生身體健康、傳授學生體育知識與技能以外,還能夠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這種課程教學價值定位明確了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德育素養的課程目標。因此,教師要結合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通過不斷學習來更新體育教學理念,準確把握德育的內涵。
首先,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把握德育基本點。新課程標準是根據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成長的規律和特點制定的規范性體育教學標準,其中既明確了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等身心健康方面的基礎教學內容,也強調了學生運動參與、社會適應等德育相關的內容,是塑造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基礎性參考。因此,教師要在平時的體育教學活動設計、開展過程中,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的內容,提煉其中關于德育教學方面的基本點,作為德育能力培養的理論和規范指導。
其次,以德育為主線,梳理教材內容。教材是教師育人的載體,也是教師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參考指南。體育教材中除了包含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體育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以外,還對學生應當具備的思想道德情感進行了闡述,是學生德育培養的重要依據。教師在備考過程中,要從德育出發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重新的梳理,挖掘單元課程教學中的德育關鍵點,豐富自己的體育教學理念,突出對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側重。
第三,保持持續學習,掌握德育新思想。教學環境在變化,教學主體的思想也在變化,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適應學生德育發展的需要。一方面,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閱讀一些與德育教育相關的書籍,豐富自己的理論素養;另一方面,教師要經常性地參與各種體育教學研討會,通過思想的碰撞豐富自己德育思維。
2.創新體育教學,豐富德育經驗
同一個體育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方法所實現的教學效果往往存在明顯的差異。教師要通過體育教學活動的不斷創新嘗試來增強自己德育思維與行為的轉化能力,以適應德育教學的要求。
第一,拓展課程教學內容。為確保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大核心素養培育的真正落地生根,教師要盡量避免孤立地進行單項的體育教學,以基礎教學內容為核心拓展課程教學內容,為學生德育的成長創造更多的機會,同時也豐富教師德育創新的機會。例如,可以安排學生以團隊比賽的方式開展運球技能訓練,這樣既可以對學生的運球技能進行訓練,同時也可以增進學生合作精神、奮斗精神,使學生的德育水平有明顯的提升。
第二,開展情景化教學。情景化教學可以為學生創造真實化的體育學習場景,同時也可以豐富教師德育創新的思想,促進教師德育思想與行為的轉化。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選擇真實、趣味的教學情景來打造綜合性的體育教學機會,讓學生在運動中收獲更多的樂趣和意義,豐富德育素養。例如,在開展武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些關于武術文化的相關內容,使學生從文化的視角對武術進行初步的理解,然后再借助專業化的武術動作演示和指導來訓練學生具體的技能,這樣既可以為教師的武術教學創新提供更多的機會,同時也豐富了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和愛好。
3.構建德育評價體系,深挖德育缺陷
德育評價是體育課程評價體系中的一項基礎內容,教師要結合體育課程教學中的德育目標以及學生德育水平制定科學的評價體系,對德育教學開展的實際效果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便于準確地掌握德育教學中的問題,不斷優化德育教學。
首先,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評價。行為習慣是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直接性體現,也是教師掌握學生德育重點的重要依據。在開展德育評價過程中,教師要避免以課時為單位的短期行為評價,盡可能以長期性的行為習慣為評價內容,獲得真實、準確的德育教學效果。
其次,以結果為依據客觀評價德育得失。在獲得學生德育評價結果以后,教師要對結果中的數據信息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從中掌握每個學生德育表現的實際情況,為接下來的德育活動開展提供指導。同時,教師要善于從結果中找問題,通過對評價結果的綜合評估來掌握德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此來明確德育教學改革完善的方向和目標。
三、結語
德育教學能力作為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體育綜合教學能力中的基礎性內容,不僅影響到教師的體育教學水平,同時也會對學生德育的水平產生重大的作用。為了適應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實際要求,教師要通過德育理念的更新、德育教學的創新和德育教學結果的評價反思等策略,來增強自己的德育能力,豐富學生的德育成長的路徑。
參考文獻:
[1]王竹平.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探析[J].中國學校體育,2019,(02) :56.
[2]邱偉臣.初中體育教學與德育工作有效結合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9,(14):82.
[3]王瑞.初中體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方法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8,(0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