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娟
【摘要】德育工作任重道遠,需要教師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小學德育工作是培養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環節,是德育工作的奠基工程。為了更好地幫助小學教師從事德育工作,分析總結了幾點建議,分別從幾個方面闡述了對于小學德育工作的思考和實踐,以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德育 思考 實踐 教師 小學生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育人就離不開德育,可以說德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基礎。作為當前的德育工作者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德育理念,開拓自己的工作思維,找尋新的工作方法,提高德育的工作效率,加強實際效果。
一、增強教師育人意識,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觀念
德育工作需要教師來實踐,因此,教師平時的言行舉止都是學生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建立一支有著優秀品德和業務能力的教師隊伍是至關重要的。首先,學校要加強教師的德育觀念,時刻牢記把德育放在核心位置,對于言行品德優秀的教師要大力宣傳和表揚,要養成全校爭當德育典型的好氛圍。如我校開展師德承諾儀式、師德講座、“講師德、正師風,精誠鑄師魂”等系列活動,進行師德問卷調查,在教師中開展“感動學校的好教師”“愛生故事評選”等活動來促進教師師德的提升。我們還結合實際制定了一系列師德建設方案,對教師的儀容儀表、言行舉止、教育教學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要求,讓教師的舉止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努力做到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讓學校“天天是德育之時,處處是德育之地,人人是德育之人”。
二、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樹立“文化育人、環境育人”的觀念
德育工作離不開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德育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學校自身的氛圍,離不開校園的文化建設,包括校園的綠化環境,整潔程度,美化程度等,在此基礎之上開展德育工作將是事半功倍的效果。環境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如校園文化墻可以開設“校長寄語”專欄,每周由校長親自為全體師生書寫、更換寄語,激勵師生,使師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和學習。校園內還應設立各種校園宣傳櫥窗和板報,分期、有主題地出版學校簡介、安全教育、環保教育、科普教育、愛心教育、法制教育、國防教育等內容。通過校園雕塑的擺放以及名人畫像、名言警句、藝術作品的懸掛等校園環境的點綴來體現出全校師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審美觀等精神文化,形成處處有文化、時時受教育的文化環境。
三、科研探路打造品牌,樹立“德育課題化”的觀念
德育教育不是紙上談兵,應該是通過科學合理的研究論證,然后落到實踐上,產生實際的效果。假如學校改變德育的方式,把事務性工作改成科學-實踐為主的德育工作模式,那么對于德育工作的實踐無疑是有巨大促力的。德育課題研究實踐活動能將學生置于一種獨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狀態之下,再加上德育課題實踐研究主題往往都貼近生活,學生不但感到新奇,參與主動性強烈,也使他們獲得了在課堂上從未有過的感受。德育課題實踐活動能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人際交往的機會,真實地了解社會的機會、培養團隊精神的機會、獨立思考完成問題的機會、體驗實地調查的艱辛與快樂的機會、利用所學到的知識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
四、家校與社區聯手,構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網
教育工作的主體是學校,但是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幫助。學校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加大與社區的合作,如構建社區教育基地,開展聯合德育活動。我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教育崗活動”。分別在學校一至六年級劃分不同的崗位,即安全教育崗、愛心教育崗、環保教育崗、法制教育崗、科普教育崗和國防教育崗,充分、合理利用德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社區等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及志愿者服務等教育活動。學校在每年3月安全教育活動月,開展的一年級安全崗活動,邀請交警支隊的警官到學校開展安全講座,通過真實的事例和演練生動地給學生們上了一課。學校還組織學生觀看了安全教育影片,影片中真實的、血淋淋的事例給學生們敲響了安全的警鐘。講座和觀看影片過后,學校還開展了全校性的征集安全標語活動,把學生們寫的優秀的安全標語做成標語牌粘貼在校園醒目的地方。這些系列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和別人。
五、在課外閱讀中融入德育教育,提升學生品德
課外閱讀是培養學生基礎知識的重要部分,通過把德育融入課外閱讀,不僅可以豐富課外閱讀內容,還能促使學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提升。在課外閱讀中,首先,語文老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小學生的不同性格、不同興趣、不同愛好來準備不同類型的課外閱讀資料。其次,語文老師還應發揮引導的作用,引導學生培養思維能力,提高思想覺悟,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獲取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思想品德素質。
再次,在課外閱讀中,語文老師還可以把課外閱讀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以“三八”婦女節、母親節、“六一”兒童節等為契機,開展征文、讀書卡設計比賽、評選讀書小明星等活動,從而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積極性,進而使學生能夠熱愛課外閱讀,促使學生品德的提升。
六、評價改革促發展,樹立科學的德育評價觀念
改革德育的評價體系對于教師德育工作開展有著方向性改進,對于加強育德工作有著實際意義。只有把德育工作的目標具體化、標準化、數字化才有可能達成我們想要的工作實效。我們可以對于學生的品德要素進行逐項解析,分項測量,找出設計依據和層次,在根據設計好的標準進行評定。如某校以前對班級管理的評價是依據每周金星班級的評比結果。但經過這些年的實踐慢慢發現,金星班級的評價內容過多,只要有其中一項做得不好,被扣分,無論其它項做得多好都沒有資格評上金星班級,不能凸顯班級管理和評價的細致化和具體化,不能對班級進行有效的激勵,存在一定的弊端。加上長期采用一種評價方法,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此都感覺漸漸麻木,興趣不濃,表現出對評比的結果熱情度不高的現象。因此,為了細化學校的管理和評價體系,充分肯定班主任和學生的各項表現,促進師生爭星的積極性,學校決定除了保留每周評比金星班的傳統外,還加入了“衛生保潔優勝班”“文明禮貌優勝班”“排隊快靜齊優勝班”“按時進課堂、認真聽課優勝班”“書聲瑯瑯優勝班”的評比,這些評比細化了學校德育的評價手段,極大地肯定了班級的各項表現,出現了全校各個班級積極爭紅旗的氛圍和景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校園、教室變干凈了,學生有禮貌了,排隊又快又好,每天進入校園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
綜上所述,德育是一項長期、復雜而又系統性的工作,其影響因素非常繁多。小學生在這個階段在德育上是一張任意書寫的白紙,這個階段的德育對于小學生的整個人生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積極做好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目前雖然處于摸索階段,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本著實事求是的認真態度,根據學生各自的性格特點,找到相應的切入口,實施事先制定好的德育模式,充分利用科學管理的手段協調多種關系,開展豐富、有針對性的德育活動,就能創出學校德育特色,取得最優的系統功效,進一步推進學校整體辦學水平,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梁江龍.分析文化育人視野下小學德育的困境與策略[J].新課程,2018,(06).
[2]郭葳.文化育人視野下小學德育的困境與策略[J].新課程,2016,(09).
[3]李賜平,楊小玲.文化育人視野下小學德育的困境與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2014,(02).
[4]王美娜.文化育人視野下小學德育的困境與措施[J].好家長,2019,(39).